賽道崛起?

2023-03-21     錢耳朵

原標題:賽道崛起?

昨天剛說現在是布局良機,今天就大漲。

「春節以來跌了27個交易日的」創業板大漲1.98%;醫藥生物板塊大漲2.4%、新能源車板塊大漲2.1%,「利空突襲」的半導體板塊也尾盤反彈。

跡象表明,賽道好像要崛起了。

超跌之下,有所反彈,是正常現象。但 賽道究竟是「超跌反彈」還是「反轉」,需要深入到板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是隨便畫畫線,說這裡到了支撐位,反轉即將開啟……投資哪有這麼簡單!

上周五給大家聊過了光伏( 光伏基金大幅虧損,怎麼辦? ),今天給跟大家聊聊 半導體、新能源車、醫藥

1、半導體

先重申一個觀點: 不要看全球半導體周期來投資,中國的半導體有自己的周期( 創新高 )。記住這個觀點,能幫你賺到錢。

目前市場的主流觀點依然是: 全球半導體產業處於下行期,投資的話先等等。此乃謬誤。

國內的半導體廠商主要做的是「中低端製程」,例如中國大陸晶片代工廠「一哥」中芯國際,過去兩年投資的1800億元,全部用於擴張「28納米製程」的產能。

「28納米製程」的晶片主要用於新能源車、光伏、物聯網等產品,這些產品目前正處於中高速發展的狀態,相關晶片不缺需求。

例如, 昨天IGBT晶片就被曝「大面積缺貨」,不僅「價格漲翻天,而且根本買不到」,背後的原因就是,電動車和太陽能光伏快速發展,對IGBT晶片的需求大增。

大幅上漲的晶片價格,最後就會轉化為相關公司的業績。所以,國內半導體板塊的景氣度其實很高。

但很多人眼睛盯著「全球半導體寒冬」不放,認為半導體板塊目前處於低谷,並列舉了種種例子:

3月13日,TrendForce發布報告稱,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經歷十四個季度以來首度衰退,環比減少4.7%。

3月16日,TrendForce發布報告稱,全球NAND Flash市場需求持續低迷,供應鏈積極去庫存,2022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總營收環比下跌25%。

3月21日,有消息稱,由於內存晶片價格疲軟和庫存增加,三星電子、SK海力士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虧損數十億韓元。

3月13日,TrendForce發布報告稱,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前十大晶圓代工產值經歷十四個季度以來首度衰退,環比減少4.7%。

3月16日,TrendForce發布報告稱,全球NAND Flash市場需求持續低迷,供應鏈積極去庫存,2022年第四季度NAND Flash總營收環比下跌25%。

3月21日,有消息稱,由於內存晶片價格疲軟和庫存增加,三星電子、SK海力士可能在今年第一季度虧損數十億韓元。

這些都是事實,但跟我們的投資無關。相反,這些「悲觀信息」會對半導體板塊進行「洗盤」,進而為我們提供便宜的籌碼。

另外一個「偏見」是,有人認為中國大陸的半導體技術薄弱,被人「卡脖子」,長期的發展存在不確定性。

這是對的, 勇哥也贊成這個觀點。但是,「長期」是一件遙遠的事,在中國半導體真正崛起之前,中間大機率要經歷好幾輪行業周期, 對於「中期投資」的人而言,考慮這個問題的意義不大。

2、新能源車

2月以來的持續下跌把投資者嚇懵了。今年新能源車的銷量不低呀,1-2月新能源車的合計銷量為93.3萬輛,同比增長20.8%。

根本原因是,抓錯了重點。判斷新能源車板塊能不能投, 核心看鋰礦、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

看看「新能源車」指數(930997)的前十大重倉股,除了BYD,其它全部是動力電池(或電池材料)、鋰礦相關的企業。

3月17日, 國內電池級碳酸鋰的均價跌至31.3萬元/噸,較前一天繼續下跌7500元/噸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跌跌不休,電池生產商、鋰礦企業利潤大幅下降,新能源車板塊自然就持續下跌了。

今天新能源車板塊大漲了2.1%,有反彈的「跡象」;但 長期卻不宜過分樂觀。因為 鋰礦、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或許還有下降的空間

3月16日-17日舉辦了OFweek2023(第七屆)鋰電池&電動汽車產業年會,行業機構普遍預測:

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大約在1000GWh到1200GWh。但截至2022年12月,電池廠、整車廠與其它跨界企業對外公布的 產能規劃就已經超過4800GWh,大部分產能計劃於2025年及之前落地。

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大約在1000GWh到1200GWh。但截至2022年12月,電池廠、整車廠與其它跨界企業對外公布的 產能規劃就已經超過4800GWh,大部分產能計劃於2025年及之前落地。

所以 未來幾年,新能源車板塊大機率會經歷轟轟烈烈的「去產能」周期,競爭激化,總體盈利的增長承壓。

這不是針對新能源車。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一樣,都會經歷「萌芽期、快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目前新能源車板塊已經度過了「快速發展期」,邁入「成熟期」, 不是不能發展,只是競爭更加激烈

比如,動力電池的規劃產能雖然嚴重過剩,但如果有企業掌握了「先進技術」,其產品估計依然是「稀缺的」。這就是說, 新能源車板塊更多的只是「結構性機會」

「結構性機會」就是風險和收益並存,所以, 對新能源車板塊的長期收益不要預期過高

在中期,新能源車板塊或存在一定的「估值修復」行情。因為促使新能源車板塊下跌的原因中,含有非理性因素。

前段時間,燃油車大幅降價,很多人害怕衝擊了新能源車的銷量,慌忙中拋了新能源車基金。但其實 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分屬兩個不同的市場,例如,工信部提出,2023-2025年在全國啟動公務用車、公交、計程車等全面電動化的試點工作。燃油車就算降價,也搶不了這部分的需求。

現在新能源板塊又超跌了,當市場意識到這個「錯誤」後,大機率會有一波修復行情。

只是,別貪心!

3、醫藥

四川醫保局開展的「牙冠競價」昨天開標了,產品入圍均價為327元。相比集采前, 中選產品中位採購價平均降幅為55%

降價雖比之前的「靈魂砍價」溫和,但降幅依然在50%以上,比較大。

今天醫藥板塊大漲了2.4%,好像這個結果是「超預期的」。但勇哥還是要提醒大家, 不要「一根陽線改三觀」。要立足於中長期判斷。

按我的觀點,集采是一件長期的事,降價多少「隨醫保局而定」。 一昧地猜測集采將「更溫和」,其實是賭。

投資的話,建議關注兩個方向:

1)不受集采影響、國家鼓勵的細分行業;2)已經集採過了、有望迎來業績反轉的細分行業。

(1)中藥:中長期看好

中藥板塊有政策支持,2023年2月10日,國家藥監局發布《中藥註冊管理專門規定》;2023年2月28日,國務院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國務院都說了支持,醫保局的集采大機率不敢過於嚴厲,所以中藥的長期確定性很高。

中藥近期也比較景氣,2月綜合CPI只有1%,有通縮的風險,但 中藥CPI卻同比增長了4%,說明中藥處於高需求的狀態,一季度業績有望超預期。

提醒一下,之所以說「中長期」看好,沒有包含短期,是因為 中藥板塊的估值已經很高了,有點危險。目前中證中藥的PE為35.24倍,位於近5年82.28%的百分位。

(2)醫療器械:今年有望業績反轉

過去兩年,醫療器械高值耗材集采大方向主要集中在心血管、骨科耗材兩個領域;2022年逐步擴容至種植牙、角膜塑形鏡、正畸托槽等消費醫療領域以及體外診斷領域。

目前,冠脈支架、關節、脊柱的集采都已經落地了,該造成的「業績創傷」都已經造成了, 今年有望陸續迎來「業績反彈」

除此之外,「醫療新基建」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2020-2022年為醫院建設高峰期,土建環節通常持續2-3年, 2023年預計將是醫療設備採購高峰期,將有力地支持醫療器械的業績。

風險提示: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投資建議。如有具體投資需求,請諮詢相應的投顧老師。

如需看大盤及賽道估值,請看第二條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551ecaa1e83f9c7f2889e0f09293a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