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金正日剛剛成為朝鮮的最高領導人。就在這時,軍隊內部卻發生了一場暴動。
朝鮮人民軍第六軍團的政委李鎮淑,竟然打算帶著兵團內五萬多名士兵集體投靠韓國,險些引發了國內政變。
那麼,這場鬧劇最後如何收場,叛變之人最終結局如何呢?
第六軍團的叛變對朝鮮人而言是絕對的意外,因為,這支部隊也算是一支英雄的隊伍。
1950年韓戰爆發的時候,第六軍團曾經參與過抵抗聯合國軍的行動,還曾經在中國接受過訓練。
誰料這樣一支看起來根正苗紅的部隊,竟然在幾十年後選擇叛逃敵國。
是什麼導致這支部隊,發生了如此轉變呢?
一切的發生,離不開時代的大背景。
抗美援朝結束之後,朝鮮國內依然面臨著很多困難,這個國家生產力匱乏,工業基礎薄弱,自給自足的路,暫時是走不通的。
好在當時的朝鮮,得到了蘇聯與中國大量的援助,特別是蘇聯對於朝鮮表現得尤為慷慨。
原因也很簡單,朝鮮雖然看起來是個小國,但在亞洲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蘇聯有意要拉攏朝鮮。
而蘇聯的慷慨解囊,讓朝鮮這原本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國家,迅速迎來了經濟的騰飛,在短時間內實現了國內的工業化,人均收入水平遠遠超出了同時期的中國。
而進入六七十年代之後,朝鮮和蘇聯之間的合作更加緊密了。
因為此時中蘇交惡,蘇聯更加重視與朝鮮的關係。
朝鮮過去雖然和中國是盟友,但是面對蘇聯的巨大利益,也毫不猶豫的選擇投靠。
而且,對當時的朝鮮而言,能依靠的也只有蘇聯。
作為一個紅色陣營的國家,朝鮮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層層封鎖和打壓,如果失去蘇聯這棵大樹的話,他們國內的經濟根本無法運轉。
蘇聯帶來的好處則顯而易見。
80年代,靠著蘇聯的扶持,朝鮮就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生產。
這樣一個耕地面積狹小的國家,竟然還有餘力向別國出售糧食,可見當時的繁榮程度。
但80年代,朝鮮的經濟雖然眼看著高歌猛進,卻是最後的輝煌。
因為朝鮮背後的蘇聯已經面臨著崩潰,而依附於蘇聯的朝鮮,自然也大受波及。
隨著蘇聯經濟的逐漸衰退,朝鮮能夠得到的援助也越來越少。
其中最致命的是,蘇聯逐步斷絕了對於朝鮮的石油供應。
而工業化是離不開石油的,朝鮮引以為傲的農業機械化,更是要依靠石油來運轉。
所以,隨著石油斷供,一夕之間,朝鮮國內的生產水平倒退回了幾十年前,從一個看起來足夠發達的工業國家,竟然又倒退回了以農業為主的國家。
大約從九十年代開始,朝鮮國內的經濟陷入了重度的惡化,糧食產量一下子削減了幾十倍,不要說出口國外,就連本國國民日常的吃用,都已經供應不起了。
大量的工人紛紛失業,政府的威信自然也大受影響。
國家養活不了人民,最終必然釀成內亂。
而更令朝鮮政府擔憂的是,他們連軍隊都快要養活不起了。
朝鮮人民軍的人數相當龐大,國家每年不得不將大量的收入,投入到軍費開支之中。
對於過去經濟發達的朝鮮,這點支出不成問題。
但現在,朝鮮又開始了在溫飽線上的掙扎,軍隊也只好自食其力了。
所謂的自食其力,就是放開管束,讓軍隊去從事經商活動來養活自己。
但是,許多國家的例子都證明,這個口子一開,後患無窮。
然而,當時的朝鮮已經沒有更好的辦法,即使預料到軍隊經商會釀成惡果,卻也不得不放手去做。
於是,第六軍團日後叛變的禍根也就在此時埋下了。
第六軍團駐紮的地方,恰恰是一個風水寶地,這裡位於中國、朝鮮和蘇聯三國的交界之地。
所以,可想而知,環境相比於其他地區要優越的多。
不僅占據了交通方面的優勢,而且,此地還埋藏著大量的礦產。
靠著蘇聯當年的支援,這個地方的工業基礎相當發達。
儘管現在蘇聯的支援斷絕,但過去的底子還在,想要發展,也比其他地區輕鬆的多。
因為朝鮮放開了軍隊經商,所以,第六軍團迅速擁有了邊境貿易的權限。
而這背後全是真金白銀,軍隊高層很快被利益沖昏了頭腦,開始在邊境大行走私之事。
首先被禍及的,就是第六軍團駐紮地埋藏的礦產,這裡的礦產資源幾乎占到了朝鮮國內的60%。
過度開採對於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且也極有可能影響朝鮮的未來。
當礦產挖空之後,朝鮮又該依靠什麼生存呢?
但這些問題根本就不是軍隊高層所要考慮的,他們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賺到更多的錢。
於是很快,當地幾座礦山都被開採殆盡。
但礦產挖空之後,軍隊高層意識到,他們還有其他的資源。
邊境地帶充滿了各種灰色貿易,毒品槍枝都可以販賣,這裡很快成為了一個走私物品的流通站,一切非法物資都從這裡送到蘇聯。
這樣一宗龐大的貿易,僅僅靠軍隊是實現不了的。
不過,軍隊高層早就已經和地方政府疏通了關係,成為了走私的合作者。
就在他們樂此不疲的時候,更大的生意找上了門。
朝鮮國內除了能夠轉運這些灰色物品之外,還有一項最值錢的東西能夠出售,那就是國家機密情報。
第六軍團的高層,完全可以接觸到朝鮮的安全情報主管部門,那些資料每一份或許都價值幾百萬美元。
朝鮮第六軍團的高層,過去已經做了大量非法的事情,所以,這一次他們也毫不猶豫的決定出賣國家利益。
於是,邊境線上,除了毒品轉運之外,又多了一個情報轉運的工作。
無數國家的特工都盯上了這塊肥肉,紛紛匯聚於此。
鈔票滾滾而來,而朝鮮政府早就已經被這些蛀蟲咬得千瘡百孔。
到了1994年,危機開始在軍隊與民間醞釀。
而危機之所以在1994年爆發,是因為朝鮮極有威望的領導人金日成在這一年去世,一下子導致朝鮮國內政壇陷入了動盪不安。
雖然金正日很快接手了父親的職務。但是,他沒有辦法迅速將權力收攏到自己的手中。
政府對於地方的控制進一步衰落,隨之帶來的是經濟加速的衰退。
金正日察覺到了危機,為了鞏固政府的權力,金正日必須迅速地控制地方資源。
而這樣一來,就勢必要削弱軍隊對於經商的自由權。
金正日
當時,第六軍團所做的一切荒唐事,已經在朝鮮國內鬧得沸沸揚揚了。
因為,第六軍團在走私經商的過程中,大量的剝削當地人民。
所以,雖然軍隊賺花了眼,可是當地老百姓的生活,卻已經跌落到了貧困線以下。
甚至不少百姓淪為了軍隊的免費勞動力,邊境線成為了人間煉獄一般的存在。
而且,軍隊肆無忌憚的經商,壓榨了其他商人的生存空間。
在第六軍團的駐地之內,幾乎已經不存在其他的大規模商業集團。
就連此前國家開辦的一系列企業,也都被第六軍團收入囊中。
他們的權力已經大得驚人,再這樣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金正日對這種狀況是十分著急的。他認為,必須要立刻在軍隊內部展開反腐行動,同時查處一部分第六軍團的高層領導,如此才能夠穩定人心,保證國家持續性發展。
而這個政策,很明顯觸及了第六軍團高層的核心利益。第六軍團的政委李鎮淑對此十分不滿,因為,他是第六軍團經商的主導人,金正日這樣做,等於斷了他的財路。
所以,李鎮淑遲遲不肯將經商權交付出去。
由於他和地方政府早就沆瀣一氣,所以,金正日的命令雖然下達,李鎮淑卻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幾個月過去之後,第六軍團情況如舊。
金正日非常憤怒,但也明白,李鎮淑樹大根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剷除的。
所以,他派遣了一些心腹前往第六軍團,希望能夠逐步的將權力回收。
但這讓李鎮淑更有了危機感,他認為,國家遲早要清算自己。
雖然自己勢力強大,但如果是和國家政府硬碰硬的話,可能會吃虧。
這時候,李鎮淑便產生一個歹毒的念頭,不如直接叛逃韓國,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的日子。
說干就干,李鎮淑立刻和韓國方面取得了聯繫。
韓國一向和朝鮮是死敵,聽說李鎮淑願意帶著軍隊叛逃,自然喜不自勝,承諾李鎮淑來到韓國之後,會給他高官厚祿,同時還答應派遣船隻來接應。
韓國那邊搞定之後,李鎮淑立刻在軍隊之內開始了自己的煽動。
他對士兵花言巧語,威逼利誘,告訴他們韓國那邊能過上更好的日子,有無數的金銀珠寶等著他們。
李鎮淑是第六軍團的最高領導,所以,許多士兵唯他馬首是瞻。再加上利益的誘惑,許多士兵便心動了,同意跟著李鎮淑叛逃,總體人數大概達到了五萬多人。
李鎮淑自以為這個計劃天衣無縫,但他沒想到,金正日卻一早得知了這個計劃。
雖然金正日還不能完全的控制第六軍團,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他在第六軍團也安插了不少眼線。
在李鎮淑制定計劃的當晚,金正日的心腹就將這個消息傳遞到了平壤。
金正日聞訊,內心自然焦慮。
但他很快做出了決定,雖然第六軍團勢力頑固,但現在必須要剷除李鎮淑這些毒瘤。
所以,他迅速下達命令,讓護衛總局的戰士們包圍了第六軍團的指揮部,活捉李鎮淑等一干軍隊高層。
因為金正日決定下的很快,所以,第六軍團不少排級以上的幹部都當場落了網。
不過百密一疏的是,李鎮淑當時竟然沒有被抓獲。
因為李鎮淑也留了個心眼,得知護衛總局朝著指揮部出動,李鎮淑趕緊帶著自己的幾個心腹手下化裝出逃。
護衛總局沒料到李鎮淑還有這一手,等他們反應過來再去追人的時候,李鎮淑早就已經跳上了韓國為他準備好的輪船。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李鎮淑雖然跑了,但第六軍團的士兵們大部分沒有來得及叛逃。
而且,李鎮淑的同謀們也都被抓獲。
金正日很快下令將幾個主謀全部處決,又在第六軍團以及其他軍隊的內部進行了一番整頓,軍隊經商的權力也因為此事被逐步收攏回來。
金正日通過這一次事件,確立了自己的權威。
但朝鮮的損失也是巨大的,李鎮淑雖然孤身出逃,但是他作為軍隊高層所掌握的絕密資料實在太多。
他來到韓國之後,為了換取榮華富貴,把自己所知道的一股腦的全交代了。
甚至包括朝鮮準備研究核武器的消息,也透露給了韓國。
這樣一來,韓國對付起朝鮮來就更加得心應手。而且,由於朝鮮研究核武器這一計劃泄露,所以,韓國和美國迅速因為此事,結成了更加穩固的同盟。
朝鮮方面則痛心疾首。一方面在軍隊內嚴查嚴打,另一方面,也在邊境屯下重兵,嚴防死守,生怕國內再出現第二個李鎮淑。
李鎮淑去往韓國之後,迅速的銷聲匿跡。
鑒於他的所作所為,不敢露面,也在情理之中。
關於他的傳說很多,有人說他早已經不在人世,也有人說,他跑到了美國隱居。
總之,這個叛徒的行為無形中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影響了無數人的命運。
而更令人嘆息的是,軍隊的叛亂雖然解決了,但朝鮮所存在的問題其實並未真正的解決。
怎樣成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也許是朝鮮至今仍在探索的命題。
參考資料:
央廣網《金正日逝世 回顧其傳奇一生》
中國新聞網《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