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能源:深化布局煤電一體化,助力構建低碳綠色電力系統

2023-04-10     梧桐樹下V

原標題:陝西能源:深化布局煤電一體化,助力構建低碳綠色電力系統

4月10日,陝西能源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1286簡稱:陝西能源)作為主板註冊制下首批獲通過的企業之一,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公司開盤報價10.00元/股,之後快速拉升,大漲超60%,觸發兩次臨時停牌。截至當日收盤,陝西能源報14.20元/股,漲幅為47.92%,成交額為61.80億元,總市值達到532.50億元。

相關數據也表明市場對長期穩定增長且具有良好前景的大型能源企業的青睞,作為陝西省煤炭資源電力轉化龍頭,陝西能源不僅基本面紮實,且具備煤電一體化布局、煤礦智能化開採等多項創新優勢,在當前「西電東送」、「陝電外送」等重要發展戰略下,公司未來發展備受市場關注。

立足三大產煤地之一,在役電力裝機規模居全省第一

業內皆知,中國的主要煤礦供應,主要看三西(山西、陝西、蒙西),三西之中,又以陝西最為特殊且集中。3月21日,陝西省自然資源廳進行的7宗煤炭礦業權拍賣顯示,相關礦權拍賣起始總價62.06億元,最終總成交金額396.52億元,總體溢價率達538.93%,創陝西歷史新高。煤炭礦權費用大幅上升,代表著煤炭作為資源品其價值受到市場認可,一方面對煤價形成支撐,另一方面也利好現有煤炭企業資源價值重估。

陝西能源是以電力和煤炭生產為主業的大型能源國企,公司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儲備,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22年末,陝西能源下屬煤礦擁有煤炭保有資源量合計約41.64億噸,公司下屬已投產煤礦實際產能合計2,200萬噸/年,在建產能800萬噸/年,籌建產能400萬噸/年,公司核定煤炭產能在省屬企業中位列第二。隨著煤炭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公司現有優質資源的稀缺性將進一步凸顯。

依託豐富的煤炭資源儲備,陝西能源自產自用布局煤電一體化業務。煤電一體化是煤、電兩個產業的優勢互補,不僅可以減輕煤炭外銷壓力,降低煤炭運輸成本,減少煤炭運輸造成的污染,而且還降低了生產能耗和發電成本,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符合我國煤電產業發展的導向。

截至目前,陝西能源擁有電力裝機總規模為1118萬千瓦,其中在役電力裝機規模為918萬千瓦,在建電力裝機規模為200萬千瓦,其中參與陝西省內電力市場的在役電力裝機規模為586萬千瓦,在陝西省屬企業中位列第一。

一體化布局降本提效,2022年歸母凈利潤大漲512%

煤電一體化坑口電站向來被認為是最具綜合效應的運營模式,即在原煤產地建設坑口電站,不僅減少煤炭運輸成本和公共資源占用,同時能夠切實降低電力企業備受煤炭價格波動和保障不足帶來的不利因素。

陝西能源下屬清水川能源、趙石畔煤電均配套有煤礦,是典型的煤電一體化坑口電站,麟北電廠則就近使用隔壁同屬於陝西能源控股的園子溝煤礦供應燃料,與吉木薩爾電廠同屬坑口電站。整體來看,公司電力裝機和煤炭生產可實現總量平衡。由此,可有效平滑煤炭價格波動帶來的發電成本影響,穩定公司業績。

據招股書披露,2019年至2021年,陝西能源生產經營規模和經營業績都呈現穩定增長態勢,總資產分別約為4,750,022.10萬元、5,244,814.37萬元、5,550,571.49萬元,營業收入為726,776.12萬元、970,941.49萬元、1,547,677.13萬元,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99,567.41萬元、128,228.07萬元、140,511.89萬元。

2022年,得益於下屬電廠和煤礦逐步投產運營及產品價格上漲,陝西能源業績再創新高,公告顯示,公司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028,517.08萬元,同比增長31.07%;實現凈利潤406,273.02萬元,同比增長189.14%;實現歸母凈利潤247,152.30萬元,同比增幅高達511.95%,公司盈利能力大幅抬升,也側面體現出陝西能源煤電一體化運營的優勢。

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疊加煤電一體化風口,陝西能源在全面實行註冊制的背景下備受市場關注。註冊制新股詢價定價採用市場化機制,打破了核准制下最高23倍市盈率的規則,而陝西能源是第一批註冊制主板上市新股中少數市盈率低於23倍的企業。按照其2022年度扣非凈利潤計算,陝西能源此次9.60元/股對應的發行市盈率僅為14.86倍,已較市場平均水平做出了一定「折讓」,不難看出這家能源產業巨頭對市場釋放的誠意。

調峰技術優勢突出,與新能源「互補」助推「雙碳」發展

近年來隨著「雙碳」經濟的持續推行,我國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快速增長,使我國電源結構、網架結構等發生重大變化。但電力商品作為一類特殊的商品,具備以光速傳播、難以大規模儲存的特點,因此電網的供電端和用電端必須時時保持供需平衡,以保證電網的穩定和安全。

由於風光的波動性、隨機性和間歇性,導致以風光能源為主體的新能源可靠出力要遠低於銘牌裝機容量。而從發用電動態平衡的角度來看,風電及光伏發電出力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且在不同地區、不同氣候環境,出力曲線都有所不同,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電力系統調峰壓力進一步增大,峰值出力不足導致部分地區、部分時段電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相對而言,燃煤火電擁有地理條件要求低、技術成熟、發電穩定、可靠性高、可調性強等優勢。在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趨勢下,未來高參數、大容量、深度可調節性火電機組仍將是行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存量煤電機組的稀缺性將進一步凸顯。

作為陝西省煤炭資源電力轉化龍頭,陝西能源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十分突出,公司具有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其中清水川能源電廠二期調峰能力為額定出力的60%、清水川能源電廠三期項目2×1000MW機組設計調峰能力為額定出力的75%;趙石畔煤電1號機組成功完成百萬機組深度調峰試驗,調峰能力達到機組額定出力的77%,為國內1000MW機組深度調峰積累了寶貴經驗;渭河發電5號、6號機組深調能力為額定出力的70%;麟北發電調峰能力為額定出力的67.4%;商洛發電調峰能力為額定出力的75%;吉木薩爾電廠2×660MW機組調峰能力為額定出力的65%。

另一方面,當前煤炭和火電行業正不斷向提升效率、清潔綠色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轉型,陝西能源也通過技術創新積極響應行業發展趨勢,公司下屬清水川能源電廠二期、三期,趙石畔煤電,商洛發電,吉木薩爾發電均採用國內先進的超超臨界空冷燃煤機組,是優於國家超低排放標準的綠色環保電廠。

在碳中和、碳達峰的戰略目標要求下,隨著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逐步成熟,電源結構將趨於低碳化,未來火電將從主體型電源逐步向調節型電源轉變,與新能源形成「互補」,最終建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低碳綠色電力系統,真正實現「雙碳」發展。

西電東送保證電力消納,深化發展打造一流能源企業

我國的用電負荷和煤電機組大部分集中在東南部地區,但是東南部也是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而煤炭、風、光、熱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地區。隨著環保壓力的逐漸加大以及能源結構調整,碳排放控制由比例控制向總量控制轉變,能源供應正在由用電負荷較高的東南部省份向資源富集的中西部省份轉移。

國家確立的西電東送戰略,一方面對於促進西部地區能源基地開發、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對保障東中部地區電力可靠供應、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陝西省煤炭儲量全國第三,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西電東送戰略要地,陝西能源亦在其中擔任重要角色,其參與西電東送的煤電機組比重也在持續提升。其中,已投運的趙石畔煤電2×1,000MW煤電一體化項目,為榆橫-濰坊1,000kV輸電通道配套電源點;正在建設的清水川能源電廠三期項目(2×1,000MW),為陝北-湖北±800kV直流通道配套電源點,預計2023年投入運營;已投運的吉木薩爾電廠項目(2×660MW),為新疆准東-安徽皖南±1,1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配套電源點。

本次登陸資本市場,陝西能源擬募資資金60億元,實際募集資金將達72億元,其中42億元投入清水川能源電廠三期項目(2×1000MW)。

清水川電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清水鄉工業園,電力規劃裝機容量460萬千瓦,分三期建設,目前已投運的裝機總容量為260萬千瓦,三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建成投運後,公司在役電力裝機容量將新增200萬千瓦,占公司目前在役電力裝機規模的21.79%,與公司現有生產經營規模相適應,而清水川能源也將形成4600MW的裝機容量,成為西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另外,清水川電廠三期工程也是陝北-湖北±800kV特高壓輸電通道的配套電源。項目投運後,陝西能源參與西電東送的煤電機組比重將得到提升。

總的來看,陝西能源作為陝西省煤炭資源電力轉化的領頭羊,依託資源優勢,通過推進煤炭資源轉化,深化布局煤電一體化模式,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和「雙碳」目標的推進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成功上市,也讓陝西能源得以擁抱資本市場,未來公司將把握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有效融入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朝著國內一流能源企業行列不斷邁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43ff0281da09a0e0f6db6a3f70e7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