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走後,老家的房子上鎖十年,我慢慢明白了三件事

2023-12-10     布衣粗食

原標題:父親走後,老家的房子上鎖十年,我慢慢明白了三件事

總以為,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父親是一座不可高攀的大山,一直給子女依靠。

家庭再難,只要父親在,就能托起一片藍天。

等有一天,發現父親老得走不動了,或者走出了我們的世界,才會感悟到,父親一直生活在底層,只能苦而不言,默默地扛著生活。

父親的愛,是沉默的,可是弄丟了,也有切膚之痛。

01

父親走得很匆忙,連招呼都沒有打一個。

我是70後,從出生到初中畢業,都在農村居住。

老家的房子,掛在半山腰,一開始是樹皮蓋的,後來才是瓦片。

牆壁是土磚壘的,門窗是木的。

就是這樣的房子,都費了父親的九牛二虎之力。

為了蓋房子,父親在農閒的時候,挑土、做磚,然後把磚頭翻曬乾透。拿著幾角錢的香煙,去鄰居家求幫忙。

一大群鄰居,幫忙壘牆壁,挖地基。還有隔壁村的木工,緊鑼密鼓地配合。

蓋房子,把家底掏空了,父親就去村裡的石灰窯打工,賺錢給兒女讀書。石灰窯里,溫度很高,灰塵很大。

常常看到父親,一頭的灰塵,雪白的;只有眼睛還在眨巴,讓人心疼。父親卻總是笑:「多讀書,去城裡找工作,才有出息。」

當我去城裡打工的時候,和父母聚少離多。記得九九年左右,我的東莞有兩年沒有回家。

過年時,廠門口有電話,我先打電話給老家村裡的小賣部,然後約定下午時分,讓父親到店裡等。一番折騰,終於聯繫上了父親,沒有過多的噓寒問暖,只有父親的寬心:「沒什麼,家裡都好,一切都好......」

後來,有了手機,我也到縣城打工了,回家方便多了。但是從縣城到家有五十里路,五六座高山,仍舊是一道屏障,把我和父親分開。

總想,讓父母到城裡也住下,但是父親說:「沒必要,農村有地,也有吃的。一切都好好的......」

父親到底是不太好,在一個有陽光的春天的早晨,忽然倒地,然後再也沒有醒來。

村裡有人說,這是腦溢血。就是從城裡喊來救護車,也太晚了。想一想,有了急匆匆的病,卻要等待 幾個小時,哪裡等得及呢?

我匆匆忙忙回家,抱著還有餘溫的父親,不知所措。

大哥大姐在一旁,找來新衣服,幫父親換上。

大姐說:「這衣服,還是早兩年買的,父親一次都沒有穿。」

忽然想起老舍寫給母親的一段話:「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

我的父親何不是這樣?一輩子吃粗糧,臨死前還想著那塊地,還買來幾斤谷種,還磨利了牆壁上的鐮刀。

02

沒有父親的老家,讓人明白「三件事」。

安葬了父親,我們到底不放心母親獨自在老家,也就帶著母親進城了。

老屋上鎖了,一把大鎖,掛了十年。

清明節,也是要回老家看看的,但也僅僅是打開門,拿出鋤頭和鐮刀,把父親墳頭的野草除掉,上幾炷香,就迅速回城。

老屋的牆壁,開始漏雨,也不知道能撐多久。牆壁上的那把鐮刀,十年前父親磨過,但是現在已經生鏽了,差不多廢掉了吧。

父親用過的蓑衣,還在,但是灰塵很厚了。沒有人去動它,怕灰塵落下來,也怕眼淚落下來。

灶台也冷清了,一切擺放整齊,但是沒有 煙火。房樑上有蜘蛛網,很大一個。

只有黑色的鍋底、煙囪,證明 這裡曾經煙火氣很旺盛。

鄰居二伯,看到老屋有動靜,就馬上趕來看看。二伯說:「到我家坐,吃頓飯。」

可是我也不打擾二伯了,他也八十多歲了,哪能為待客而操勞呢?

其他的鄰居,似乎都已經進城了,老屋也上鎖了。也有沒有上鎖的,一眼就可以看到屋裡的情況,但都是「家徒四壁」的樣子。

偶爾遇到一兩個孩子,但都不認得。如同賀知章寫的:「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沒有父親的老屋,讓我明白了很多。

其一,老家,是回不去了。

曾經也會在逢年過節回來老家,但是父母都不在老家,那就回去也沒有什麼意思了。

兄弟姐妹也會走散,能夠聚一起吃頓飯,就很不錯了。要不然,一整年都不會見面。

老屋還在,你也想落葉歸根,但是不現實了。畢竟,老家的環境,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你。尤其是偏遠的山區。

其二,再回老家,我們都是客人。

你不是老家的主人了,你只是一個過客。

或者說,我們一開始,就是世界的過客。老家只是容下了我們的一段時光。

童年的風景,越來越陌生,很多畫面都找不到了。

其三,父親過世了,也會慢慢走出子女的記憶。

父親過世的時候,我們每次聊起就會流淚。思念太痛苦了。

可是時過境遷,說起父親,也就習慣了。沒有了父親,我們仍舊要 好好過日子。

記憶鬥不過時間,真的。不是不愛,而是不耐。

03

從老家回城的路上,我總是在想,我們的下一代,還會有鄉愁嗎?

會知道背米帶菜上學,點煤油燈讀書,看黑白電視;會跳皮筋、跳格子、捉泥鰍、爬樹嗎?

稻穀香了,但不見了父親的身影。

我對著稻田喊:「爸爸。」

山那頭有迴音「爸爸」,卻唯獨聽不到父親那一句頗有特色的回答——「誒,我在這。」

小時候聽到父親的責罵,哭了,轉身就笑了;長大後想到父親的責罵,笑了,轉身就哭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248a7f87fef0c45b5edcabb5936b8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