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樣的!
來自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的
兩位女科學家和一個團隊
入選第十九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什麼是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等
於2004年聯合設立
旨在表彰獎勵在科學領域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學家
激勵她們繼續從事科學事業
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更加豐碩的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網公示
根據名單
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呂琳媛
和成都理工大學的范宣梅
入選第十九屆中國女科學家獎個人獎
電子科技大學磁電信息功能薄膜與集成器件團隊
入選第十九屆中國女科學家獎團隊獎
電子科技大學呂琳媛
學校官方資料顯示,呂琳媛是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80後青年科學家,在網絡信息挖掘領域長期耕耘,研究成果不僅受到學術界關注,也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價值,曾獲第三屆「科學探索獎」(前沿交叉領域),為四川省唯一入選者。
2013年,呂琳媛及團隊成員出版了專著《鏈路預測》,這是國內在網絡信息挖掘與社會經濟複雜性研究領域的開創性工作。
成都理工大學范宣梅
學校官方資料顯示,范宣梅是成都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2年「科學探索獎」獲得者,現任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成都理工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協會(IAEG) Richard-Wolters青年科技獎(中國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獲獎者);入選全球前2%科學家排行榜。
范宣梅長期從事強震誘發地質災害的機制與預測研究。自「9·5」瀘定地震發生後,她帶著團隊徹夜奮戰,為一線搶險救災、防災減災提供最精準的科技支撐。
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於四川省成都市
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
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
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
電訊工程有關專業
合併創建而成
1988年
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
1997年
被確定為國家首批「211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
2001年
進入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
2022年
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在歲月中沉澱的電子科技大學
一草一木皆是風景
有厚重大氣、高大復古的主樓
八角書齋 不拘於方正
窗外是漫天星光
窗內有雋永書香
閒暇時
體育場內
洋溢著少年人熱烈的青春
或是駐足西湖、東湖一畔
聽天鵝共草木細語
生機盎然、萬物可愛
在藍花楹盛開的季節
迎著春風漫步
不經意間與春日撞個滿懷
墜入紫色花海
當銀杏季來臨時
銀杏大道的每一幀
都是與燦爛陽光相擁的邂逅
成都理工大學
成都理工大學
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其前身是創辦於1956年的
成都地質勘探學院
2019年
成都理工大學成為教育部與四川省共建的
「雙一流」建設高校
2022年
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
成都理工大學的一切都是溫柔的
它帶著學子們的成長與收穫
在校園中上演
而散落在各處的打卡點
也在靜靜記錄著
藏在歲月變遷里
不變的夢
成都理工大學校門(西門)
附近的三角草坪
是每一位新生踏進成理見到的
第一個標誌性建築
建校初期修建的蘇式建築群
深紅色的牆面紋理透出濃濃的歷史厚重感
一塊塊紅磚見證了成理的發展史
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
成都理工大學坐擁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研夢想的種子在這裡發芽
一支支目光堅定、心存熱愛的研究團隊
不斷地踐行著「不甘人後、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
硯湖是成理的必打卡地
詩島、書島、心橋、曲橋
......
一天的好心情
就從這裡開始
桐蔭路上
風輕輕拂過樹梢
搖下一場梧桐葉雨
談笑聲、腳步聲、準時放送的「理工之聲」
……
這條小路
承載了成理學子青春的點滴
籃球場、足球場
游泳館、網球館等場館
東區運動場打造的專業級攀岩牆
你攀登成功過嗎?
為這兩位女科學家
以及電子科技大學
磁電信息功能薄膜與集成器件團隊
點贊!
部分圖文來源:電子科技大學官網、成都理工大學官網
成都理工大學微信公眾號、電子科技大學微信公眾號等
編輯 | 熊娟
嚯!華西,又是你!
天府大道,你到底要修到哪兒去?
成都人,請別再忽視成都西站了!
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