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意義?做到這幾點,讓負面情緒變正能量!

2022-05-15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原標題: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意義?做到這幾點,讓負面情緒變正能量!

撰文/石卉 彭礫凡(青島成長心理研究院)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你的學習效率、人際關係、思維邏輯和生活信條。要如何認知情緒、管理情緒?怎樣成為情緒的「主人」?如何在壓力下與不良情緒和諧共處?面對愛發脾氣的親人、朋友,我們要怎樣恰當溝通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客觀認識一下身體能量的溫度計——情緒。

認知自己,從情緒開始

情緒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所處的身心及能量狀態,幫助我們了解自身的所長、所短,看到自己成長的空間,透過不斷地覺察與調試,讓自己成為高情商的生活達人。想要提升情商,恰當調試自己和他人的情緒,首先要從認知情緒開始。

我們的情緒像是一個巨大的富礦,裡面藏著很多寶藏等待挖掘和轉化。情緒的表達方式在語言發展之前就開始了,所以常常是自動化的反應,情緒的表達也決定著一個人的信息加工系統如何對所接受到的信息進行認知歸納。因此,經常放大負面情緒的人,在情緒狀態下常常會認知扭曲,而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曾留意,情緒狀態如何決定一個人的行動力、效率、認知和情感表達。但是,只要恰當處理,負面情緒也具有正面意義。

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

無論情緒如何,從本質上說它就是一種能量。

正面情緒自然都是受歡迎的,而我們想要與大家探討的則是不被我們接受,時常被我們誤解的負面情緒。因為,所謂情緒管理,其實是負面情緒的管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何在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幫助自己找到負面情緒的正向意義,找到轉機呢?我們應當如何識別並轉化自己的消極情緒,提升自己的情商,使自己的情緒能量正向、積極地發揮作用呢?

高情商是我們對情緒的表達、共情和調解能力

這裡體現了一個人擁有高情商的重要性。何為情商?從個人角度來講就是對於情緒,尤其是對負面情緒的覺察、辨識、解讀、表達和駕馭的能力。而從人際的角度出發,高情商就是我們對情緒的表達、共情和調解的能力。情緒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在他人出現負面情緒時不僅不被捲入其中,而且還能從容應對並幫助對方轉化負面情緒。這個難度在於,當我們看到他人出現負面情緒時很容易瞬間就被帶走,因為那時的我們直接被激活並引發了相對熟悉的情緒,因此我們需要回到自己,並有足夠的正向情緒可以調用。所以在平時儲存、積累、擴大自己積極正面的情緒顯得尤為重要。

現實中可能我們會說,就算看明白了這些情緒又能怎樣呢?其實,我們可以學習轉化情緒能量的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情緒疏導方式,避免回到熟悉的模式,覺察自己情緒的遙控器是否交給了別人。請記住:我們要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化表達。

當壞情緒來臨的時候如何轉化和改變它呢?

如何處理和轉化負面情緒

叫停:

當有情緒出現時,憤怒的情緒帶有破壞性,容易傷害他人;悲傷、恐懼容易傷害自己。所以我們應大聲叫停,讓自己不再像個籠子裡的困獸一樣,不停地在負面情緒里打轉而出不來。這時,應認識到情緒是屬於自己的,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並去駕馭它。

為情緒命名:

就是辨識自己的情緒都有什麼,不要在一種情緒里陷得太深,要問一問自己是否還有別的情緒,在情緒的命名中找尋最恰當的那個詞語。這個過程是幫助我們回歸理性的重要過程。當我們可以召喚回理性,那麼負責邏輯、智慧的理性頭腦,也就是大腦皮層才能發揮作用,讓我們可以不再處於失控狀態。

自我關懷:

當我們在上一個步驟中辨識出我們如此豐富的情感和需要的時候,當我們甚至能看到曾經的自己多麼無助、悲傷、痛苦、失望、焦慮、害怕、緊張、恐懼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自我關懷的最佳時機。此刻我們需要找一個獨處的空間,在那裡進行一次自我對話,告訴這個曾經脆弱的自己:事情並不一定是我們以為的樣子,而現在我們已經長大,不再是那個無能為力、被動等待的弱者,我們可以讓一切發生改變。

在內心對信任的人表達感受和期待:

此刻,在腦海中找出一位令你信任和感到溫暖的人,比如你的奶奶、爺爺、爸爸、媽媽或者一位喜歡你的老師,告訴他/她,你曾經的失望和無助,說出你的期待,表達你的感受。

做自己的支持者:

如果你就是那個被自己信任的人,那就在此刻說給自己聽。比如,我知道你一直都非常努力,我為你感到驕傲和自豪;你可以做出那麼多了不起的事情,你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有很強的責任感,我非常欣賞你並且尊重佩服你;我也知道你對你正在做的事情非常在意,也非常渴望一切能夠順利如意,我只是很心疼你太用力了,你可以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請你一定相信,無論發生了什麼,所有的經歷無論酸甜苦辣都是有意義的,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現在的困難只是為了讓我們能夠配得上未來那耀眼奪目的自己。

如何提升正向情緒的能量

感恩練習。 要注意調轉視角去發現我們身邊值得我們欣賞、感激的人和事,早晨醒來以及夜晚睡覺之前都試著列出幾件最值得感謝的事。

對自我保持覺察。覺察自己是否面帶笑容。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每個人都好像是一塊磁鐵,我們怎樣,被吸引來的人和事就會怎樣,這就是常說的吸引力法則。所以一個人用笑臉迎人,必然就會收穫更多的笑容和喜悅。

每天至少做一件事情,讓他人感到真實地獲得幫助,也就是對人友善慷慨,讓身邊的人能感受到我們的善意。如果有可能,就切實做一些具體的事情向他人提供幫助和支持。

每天至少拿出30分鐘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看電影、聽音樂、閱讀等,聚焦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給自己安靜放鬆的獨處時間。

在情緒的自我覺察中,不斷地自我認知和調整,我們就能夠建立起一種全新的「程序」,並能讓這種「程序」不斷升級疊代,幫助我們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採取恰當且有效的情緒表達方式。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刊載於2020年9月,作者石卉、彭礫凡(青島成長心理研究院),有刪改,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14e6482f40b57dee600c3ced8907f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