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不貴、利潤率碾壓同行,9個關鍵詞看懂新徽菜「小菜園」丨IPO觀察

2024-01-18     36氪

原標題:好吃不貴、利潤率碾壓同行,9個關鍵詞看懂新徽菜「小菜園」丨IPO觀察

文|楊亞飛

編輯|喬芊

1月16日,新徽菜連鎖品牌「小菜園」正式向港交所遞表。不比蜜雪冰城、古茗早早廣為人知,在這之前,大多數人對於這家安徽特色餐飲品牌的了解,或許僅是始於去年內發生的連續兩輪融資。

這份招股書未呈現的,是小菜園創始人汪書高,頗具草根逆襲的創業歷程。早年因家境貧寒,他輟學成為一名廚師東奔西走,而後在安徽銅陵紮根開出一家小飯館,90平米,但生意十分紅火,用汪書高的話來說,可能就是「做事認真,菜也燒得很好。」

到2012年,汪書高已經開出10家商務型酒店,十年間,在銅陵的營業面積也擴大至1萬平米。他們還一度嘗試走出銅陵,首站選擇臨近的南京,揣著600萬元去創業,但以失敗告終,彼時商務型酒店也面臨經營挑戰。在帶著幾位廚師輾轉成都、重慶、杭州等全國各地考察後,汪書高決定調整定位,往「好吃不貴」的大眾餐飲轉型。

2013年五一前,首家小菜園正式開業,三個月時間,這家店便創下了銅陵餐館的門店排隊記錄。小菜園的生意此後一路擴張,從前三年開出20家店,到第五年時已經提升到100家。第二個五年時間,他們將這個數字擴大到逾500家,且清一色直營。

伴隨這份招股書的披露,這家久居水下的餐飲連鎖品牌正式浮出水面。倘若單從規模來看,小菜園的548家(截至今年1月11日的)門店並不突出,但以直營方式做正餐跑到頭部,且能從小城市走到一線城市,小菜園仍然不乏獨特之處。

50-70元價格帶,新徽菜長成500+門店

  • 50-70元客單,性價比路線

2023年的餐飲市場,被人們記住的多為9塊9咖啡、平價中式漢堡,以及集體降價的經營舉措。小菜園同樣做的是平價餐飲生意,但並非擠在紅海的快餐市場,而是聚焦於50元以上的正餐生意。根據招股書,他們的門店堂食客單價介於50-70元之間。

這會是一門好生意嗎?過去一年業績的增長似乎做出了回答。在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收入同增41.6%,至34.3億元,同店銷售額較於2022年前三季度同增22.3%。

這一價格定位,並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城市等級之分,甚至部分「下沉市場」的單店表現還要高出一線城市水平。諸如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位於一線城市門店客單價位66.4元,而新一線、二線城市這一數字分別67.4元、66.7元,均高於前者。僅是三線及以下城市客單價略有下降,但仍然達到63.3元。

在吃飯這件事上,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人們,似乎並沒有像咖啡、茶飲那麼價格敏感。

  • 新徽菜,新中式

在中餐八大菜系當中,比起魯菜、淮揚菜、川菜、粵菜,徽菜位置整體靠後,但小菜園並非傳統意義的徽菜,而是做了口味改良,品牌定位於「新徽菜」。

小菜園的菜單分為春夏秋冬四季,且對全國各個省市的門店提供的配方不盡相同。據小菜園總經理李道慶介紹,他們會針對性調整發酵時間,讓招牌菜徽州臭鱖魚的風味更適合當地人飲食習慣。

隨著城市化和商品快速流通,消費者對於各個菜系的菜品早已熟知,市場的餐飲也更多是融合菜,而非絕對的菜系之分。徽菜要想走出去,也需要做菜品創新,適合全國消費者的口味偏好。

小菜園並非囊括徽菜全部,而是選擇部分菜品,整體40-45道菜。類似黃山毛豆腐等一些特色徽菜,還未進入到小菜園的菜單中。據李道慶介紹,他們的菜品選取與否,主要考慮三個方面,原材料供應穩定性、食品安全以及食品標準化程度。

這種新中式的菜品創新,也延續到門店風格上。小菜園的標準門店約為300平米,30張餐桌,並且在裝修設計上大量運用馬頭牆、自然景觀等中式古建築元素,以及採用木質家具裝修,以突出休閒和溫馨氣氛。

  • 下沉品牌,站穩上海

小菜園是典型的「下沉品牌」,其門店分布在12個省份的119個城市,但多數位於下沉市場。截止2023年前三季度,其三線城市及以下門店數為228家,占到總體門店的46%。

下沉市場的營收貢獻情況類似。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營收占比達到43.4%,相比之下,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這一比重分別為16.2%/28.3%/12.1%。

小菜園按城市等級門店數量及收入情況,圖據招股書

不過,過去三年間,小菜園還在反攻高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門店的營收貢獻比重,已經從2021年的13.1%,提升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16.2%。

從2016年起,小菜園開始進入北京和上海市場,但二者發展進度相差迥異。根據窄門餐眼數據先是,小菜園在上海、北京門店數分別為61家、16家,且上海還是其門店規模最多的單一城市。

從銅陵成功紮根上海,是這個下沉市場品牌打入一線城市的重要一步。汪書高形容這是一個「慢熱型」的開店方式,不做廣告,也不做營銷,儘管被很多平台找去投放廣告,但他們「一分錢都幫不到」。

這種做法跟汪書高本人的經歷有關,他解釋稱是當廚師時經受了苦,「會過日子、不捨得花錢」,覺得公司每一分錢都應該認真花,即便是進入北京等新市場,也沒有大做宣傳。

「好吃不貴」,也可以是門賺錢生意

  • 凈利潤率12.5%,規模化效應初顯

平價定位並不妨礙這是一門賺錢生意。

根據招股書,小菜園凈利潤率從2022年的7.4%,增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12.5%。而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其凈利潤率則為8.6%。作為對比,同樣來自安徽的中式快餐頭部品牌老鄉雞,2021年凈利潤率則為3.1%。

從回本周期方面來看,其門店盈利速度也有直觀提升,2021年、2022年平均投資回收期分別為15.2月、10.3月,而在2023年前三季度,回本周期僅為7.3月。而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沙利文相關統計,2021-2022年客單在50-100元的大眾中式餐飲門店平均回本周期超過18個月。

經營能力改善,一部分跟食材成本優化有關。其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收入比重已從2021年的34.5%降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31.4%,儘管很難有更大幅度的優化,但規模化的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 2個加工廠+12個分倉

對於直營品牌來說,供應鏈建設是必要一環,小菜園也不例外。

小菜園的菜品為門店現炒,但「相對標準化」,調料包在中央加工廠端生產。儘管調料只是做一道菜很小的一步,但也是門店最複雜的工序,從而在非預製菜的前提下,提升前端門店炒菜的便捷性。

目前,小菜園在馬鞍山、銅陵建有兩座加工廠,以及在全國建有11個供應鏈分倉,以200多輛車的自建運輸車隊做門店配送,單分倉輻射周邊40-60家門店,根據預期開店情況同步建倉。

小菜園運營及規劃中的門店及倉分布情況,圖據招股書

這麼做的一個考慮是,做供應鏈閉環。食材統一直采,部分食材由分倉直接配送到門店,部分則交由中央加工廠生產,經由供應鏈分倉配送到門店。小菜園強調食材優質優價,做「薄利多銷」的生意,用他們的說法是,「最好的食材,最惠民的價格」。

此外,小菜園還會深入養殖端,諸如合作養殖戶供給散養仔雞。一個小故事是,2020年的2月到6月份,全國小菜園門店下架了仔雞菜品,原因是分管養殖戶的員工失誤,導致供給斷檔,「一般餐飲企業老闆,會在市場上買只仔雞」,李道慶說,小菜園沒有在市場上買一隻仔雞,儘管它是招牌菜,直到6月份供給跟上才重新推出。

  • 一碗米飯

對於50-100元價格帶,吃飽之外也有「吃好」需求。

一碗不起眼的米飯,也在擴張中成為小菜園的招牌,甚至「很多人到小菜園是為了吃大米飯」。從2015年開始,小菜園採購的大米是五常大米稻花香二號。門店員工也不會做區別對待,均吃的是同一種米。

在門店,過去他們的單碗大米售價是4元。在去年,由於暴雨導致五常地區大米採購價大幅上漲。但小菜園仍然選擇在終端價格上動刀,從今年元月1號開始,他們將五常大米的定價降到3元一碗。

汪書高說,小菜園在2024年會有更多的舉措,「追求極致性價比」。

師徒制、管理層也下一線

  • 師徒制與保姆制度

在小菜園之前第一次創業時,汪書高便把合伙人制引入到創業中。但發展壯大之後,利益分配問題也隨之而來。

在創立小菜園之後,汪書高將他這種從廚師晉升老闆的創業經驗,內部傳遞了下去。小菜園採用類似海底撈的師徒制,廚師可晉升至廚師長,開一家門店同時,可以管理3-10家門店,廚師長的徒弟還可以繼續帶徒弟,一位廚師長最多可以管理多達50家門店。服務員的晉升路徑則是領班、店長,與廚師類似,對應職級工資均會有明顯幅度提升。

截至目前,小菜園有約2萬名員工,即便是在北京、上海等地,他們的員工宿舍也租在距離門店5-10分鐘路程的位置,至少是精裝修。

小菜園還延續了一套「保姆制度」,這是一種類似「家文化」的管理方式,每個員工宿舍配一位保姆,負責疊被子、搞衛生、曬洗衣服,「白天他很累,晚上就待安心地休息,早上起來可以什麼都不管就走了。」李道慶說。

  • 接地氣很重要

汪書高個子高瘦,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善言辭,且帶有一口濃重的安徽地方方言,但為人又十分謙和,會習慣性為客人端茶倒水,且日常大多數時間,都會待在一線門店。

這種服務和創業傳統也在小菜園有所延續。按照大區劃分,小菜園共有五位區總,但一條共同需要遵守規定是,每位管理者每月都需要抽出時間,穿著工作服去門店灶台炒菜。

根據招股書,目前小菜園有9成股東是從門店基層員工而來,區域經理全部來自內部提拔,以及幾乎所有店長和廚師長,均為內部提拔。

  • 待解鎖的海外市場

在品牌前十年,小菜園的擴張原則是「農村包圍城市」,而在2024年,他們則會側重做兩個方向,一是已有城市「加密」,二是兼顧對外擴張。其中至去年底已經進入山東、江西、河南等省份,並計劃進一步開拓陝西、福建等省份。

此次赴港IPO背後,小菜園對於未來三年有著較強的擴店預期。根據招股書顯示,他們計劃在2024-2026年,按年分別開出約160家、190家和230家,這也意味著,屆時有望長成千店規模。

區域加密仍然是小菜園接下來擴張的重心,但海外擴張仍然在計劃當中,其目標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小菜園」,但首站預計會選擇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069e4f9f8326d651ef4cbf80993af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