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帝王谷」陝西,出土國寶陽燧,專家:就是3000年前的太陽能

2023-06-16     寒雲天

原標題:「東方帝王谷」陝西,出土國寶陽燧,專家:就是3000年前的太陽能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一天一天的流逝直到今日,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不只是一本本史書里記載的故事、一個個文物上載刻的文化,一個個老人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更多的還有祖先那些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智慧結晶。

例如說明代時期就已經在戰爭中用的地雷、張衡發明的地震儀、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甚至於現在用的計算機二進位都是來源於太極八卦圖。經過考古學家和科學家的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現代科技都在古代有著神奇的相似之處。

在1995年的時候,考古專家在陝西發現了扶風黃堆60號西周墓遭到了盜墓賊的毒手。在國家的歷史文物受到了侵害的時候,每一個華夏兒女都要保護我們的文化產物,尤其是專業的考古學家對此更是責無旁貸的。

所以當時發現盜墓賊的活動時,考古學家當即決定進行補救性的考古行動。在這次的考古行動中,專家發現了很多沒有被盜墓賊及時帶走的文物,

其中有一個凹面的銅鏡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這就是專家確定的「3000年前的太陽能工具」!

陝西古墓出土的國寶

陝西位於我國的黃土高原,黃河的中游處,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的歷史文明在這裡發展,是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許多歷史上的不同朝代都在這裡建都,可以稱得上是文明璀璨的一個地區。在212萬年之前,西安藍田上陳遺址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東北亞最早的人類活動遺址,這可比之前公認的「元謀人」還要早了42萬年,這一發現也直接改寫了歷史教科書。

不僅如此,還有經研究發現的中國人直系祖先是26萬年前的渭南大荔人,改變了人們一直以來對非洲人是現代人類的祖先的認知。還有8000多年前的中華民族始祖母,開創了中華八千年的文明史,據說當時的「東王公,西王母」中的西王母就誕生在陝西一帶。

陝西一帶擁有著十分璀璨的中國歷史文明,這裡自然也就是歷朝歷代大多數墓葬的聚集地。除了震驚中國內外的秦始皇陵和阿房宮之外,還有許多大小不一的墓葬在這裡的不同地方埋葬著。迄今為止被發現的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被譽為「東方帝王谷」。

除了一些帝王的墓葬,還有許多達官貴人、名家顯赫都選擇了陝西作為自己的墓葬之處。所以在陝西的墓葬中,發現寶物都屬於正常現象!這不是,在扶風黃堆60號的西周墓就遭到了盜墓賊的毒手,經過考古學家的補救性考古後,在裡面發現了一個罕見的「國寶」。

當時考古學家進入墓葬之後,發現了一些散落在地的馬骨、狗骨和銅鈴等,像是盜墓賊在慌亂中掉落沒有來得及撿起來帶走的東西。除此之外,在墓室之中,墓主人的屍骨手臂的下面,還有一件龍紋玉璧、玉鉞和一個凹面的銅鏡。

一件件沒有被盜墓賊盜走的文物逐漸出土,這面隨著這些一看就很「值錢」的文物一同來到考古專家羅西章面前的銅鏡,就這樣被挑了出來。因為羅西章看著這面銅鏡實在是眼熟,但是卻又想不起來到底在哪裡見過。

3000年前的「太陽能」

這個圓形的凹面銅鏡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變得銹跡斑斑,失去了當初的華光。銅鏡的面兒是圓形的,後面帶著一個把手,十分像爺爺茶缸上用的茶蓋兒。

考古專家羅西章跟這個直徑8.8厘米的「茶蓋兒」大眼瞪小眼了好久,他才猛地想起來,一個與其類似的古物,激動的跟同事說「搞不好,這是一個3000年前的太陽能工具。」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羅西章跟同事做了很多次實驗,終於驗證了這個銅鏡就是古代的「陽燧」。

「陽燧」是什麼呢?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到,「陽燧,火鏡也。以銅鑄成,其面凹,摩熱向日,以艾承之,則得火。」這也就是說,陽燧是一種能夠創造火種的凹面鏡,古時候用來點艾灸就是用它。

其實這也就是一種取火的工具,主要是利用凹面鏡摩擦生熱,然後在上面放上艾絨,向著太陽的方向,得到火種,所以陽燧也被稱為「火鏡」。

那麼這個陽燧,是不是類似於我們現在用的「打火機」呢?其實也不一樣。我們都知道,自從我們的祖先從天雷中得到了用火烤熟的食物後,就開始用各種方法獲得火種。其中最古老的方法就是鑽木取火,後來還有用到了火石等其他的生活方式。

而這種用青銅製作的凹面鏡在當時的造價其實是很高的。所以這種成本高、工藝複雜的陽燧,只有在君王祭祀的時候才會用到。又因為陽燧是因為利用太陽獲得的火種,所以在當時也被看做是「純凈不受污染的火」,祭祀的時候要用到這種純凈的火種,才能夠得到神靈的庇佑。

羅西章和同事發現這個「茶蓋兒」似的陽燧之後,便開始找古籍準備做實驗驗證其猜測。根據史料記載,「陽燧面窪,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離鏡一二寸,光聚為一點,大如麻菽,著物則火發。」由此羅西章用仿製品銅鏡開始實驗,經過對凹面摩擦後對向太陽,然後放上宣紙,宣紙果然開始燃燒。由此他也判定,這個凹面鏡就是陽燧!

陽燧不僅造價高,製作工藝複雜,而且在製作時間上還有很多講究。因為「陽燧」的原理是利用太陽,屬於五行裡面的「陽」,所以在製作陽燧的時候必須選在至陽之日。

也就是「五月丙午日中之時」的端午節前後,所以在後來的端午節中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等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習俗之外,還有一個「鑄陽燧」的風俗。只不過後來我們沒有再用陽燧來取火,所以這個風俗也沒有被流傳下來。不過通過墓葬中的這面陽燧,我們還是得到了這件「國寶」,這件凝聚著中國古人的智慧與勤勞的結晶的國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031eea3a7265d638863a1c12140f3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