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川美眉
《血戰鋼鋸嶺》由梅爾·吉勃遜執導,安德魯·加菲爾德/薩姆·沃辛頓/盧克·布雷西/泰莉莎·帕爾墨/雨果·維文/瑞切爾·格里菲斯/文斯·沃恩主演。該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多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在沖繩島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名戰友的傳奇故事。
看完電影我的思緒一直停不下來,我腦海中一直重疊著男主戴斯蒙德·多斯(安德魯·加菲爾德飾)的影像,從青澀少年到丘比特箭一箭射中墜入愛河,到主動報名服兵役,到沖繩島火光沖天的戰場。他從死人堆里救出一個個血肉模糊的戰友,那是怎樣的人道主義的大愛,偉大的人性在那片焦土上英勇地綻放出絢麗的光彩。我跟著他數「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啊,75條鮮活的生命,他用盡洪荒之力,將他們從戰火紛飛的山脊上救出,躲過日本鬼子的槍彈。如若不然,日本人正在清理現場,不是補一槍就是揮舞軍刀生生砍死。
我的靈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顫,他那股神力從何而來?
1.對宗教的虔誠和尊重
戴斯蒙德·多斯生長於一個虔誠的基督教的家庭,每天固定地給主耶穌禱告是必須認真做的功課。他已經長成了一個帥小伙,有個哥哥叫哈爾。他們一起玩耍打鬧,一天兩人打架他惱了,操起路邊一塊磚砸向哥哥的腦袋,哈爾倒地鮮血直流不動了,他嚇壞了。
父親操起傢伙要收拾他,被母親攔住了。母親給哈爾包紮了傷口,安慰戴斯蒙德,他會好的。「天啦,我差點殺死了他」。母親摸著他的頭,可不是嘛,不要用暴力,他似懂非懂。
父親湯姆·多斯(雨果·維文飾)是一戰的老兵,他參加過法國的貝洛伍德戰役,兩次授勳。他家附近的一塊空地上埋著他最好的三位戰友,他似乎有戰爭創傷後遺症,長年嗜酒,動輒狂躁打老婆。一次他竟然失去理智操起手槍對準太太,被兒子戴斯蒙德搶下了,那槍膛里的子彈衝著天花板射出去了。戴斯蒙德驚魂未定,從此在心裡立下誓言,這一生絕不碰槍, 只仰望上帝,施以仁愛。
然而,世界不太平,太平洋戰爭沖繩島戰役爆發,周遭的小夥伴差不多都應徵入伍了,哥哥哈爾早已經穿上了軍裝。家裡的氣氛冷冷的,父親一言「離開我的視線」,哈爾走了。
戴斯蒙德想了好多天,他對父親說我不能讓別人為我而戰,我要參軍去前線,我去救人,而不是去殺人。父親指著那一排墓碑,聽著,我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參軍,然後他們睡在這裡,泥草覆身,蟲蛆啃噬,不久就被人們遺忘了,我不想你有一天也睡在這裡。
他說「我已經簽約,人人都這樣」。「你不是人人!」父親打斷他的話,一戰老兵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他知道戰爭的殘酷,生命如螻蟻,他不想失去這個兒子。
可是戴斯蒙德心意已決,他吻別了女友出發了。
他們的車開到了傑克遜堡,從前線拉回來一車車傷病員,戴斯蒙德更堅定了當好戰地軍醫的信念,救死扶傷也是上帝的旨意。
戰前訓練開始了,戴斯蒙德拒絕拿槍,他說上帝說的勿殺人,教官霍威爾中士(文斯·沃恩飾)恥笑他,「耶穌說別人打了你的左臉,你把右臉也送上去」,「我們在跟撒旦作戰!」他仍然堅持「我不能帶武器」。
事情鬧大了,中士一級級反映上去,上校說,交給軍事法庭,你將在軍事監獄度過戰爭期。
葛洛佛上尉(薩姆·沃辛頓飾)個別和他談了好幾次話,承認他的宗教觀獨一無二,但是,誰都無能為力勸動他帶槍上前線。女友來了,多蘿西抱住他「你只需帶槍驕傲地揮動」。「若不忠於我的信念,我怎麼活下去」?女友急了「別把你的意志跟上帝混同」。
他的酒鬼父親來了,老人家穿著一戰時的制服,戴著當年被授予的兩枚勳章,闖進軍事法庭,聲稱有重要的信要交給法官。原來他直接面見了當年他的上司現在的將軍,戰爭服務指揮官穆斯格羅夫,准將寫了親筆信「被告』拒服兵役者』的權利,受國會一項法案保護」,「他不能被迫放棄這些權利,權利包括本案述及之違抗攜帶武器命令」……
上校當庭撤回了起訴,法官宣布你可以恢復原職責,作為軍醫開始訓練。好了,皆大歡喜,他被准假幾天回家,和女友正式結婚了。我好感慨這一場戲,法官說戴斯蒙德「表達的情感值得稱讚,但指控的事實無可爭辯」。但是在法律面前,個人意志,或者說眾口爍金也無濟於事。將軍提醒得太英明了,男主的權利受國會法案保護,這就是法律至上的經典案例。
若沒有這一插曲,怎會有後來戴斯蒙德赤手空拳救下75位美國傷病員的偉大壯舉,那是鮮活的生命呀,沒有他,日本鬼子巡迴一圈下來,那些沒來及撤的傷病員,統統即成了沖繩島戰場上枉死的活鬼,這是後話。
2.父愛的覺醒
前面寫了湯姆·多斯男主的父親參加過一戰,他幸運地活著回到家鄉娶妻生子,但是戰爭的噩夢沒有一天不驚擾他不折磨著他。他生了兩兒子,又報名去參加二戰,他們的生死怎不讓他擔驚受怕。他每天都要到墓地見見他的好戰友,他告訴傑克(他死去的好友)「他們挖掘你的埋骨之地,把你放在人行道上了」。他痛心疾首,人們很快把你們忘記了,你還記得我嗎?當我路過這裡,好像我跟你一樣也死了,好像我們從來沒有存在過!他將手裡的白蘭地酒倒在墓碑上,然後砸碎了酒瓶,手被玻璃劃傷了,鮮血淋漓。他痛恨戰爭,他為死去的戰友哭泣、瘋狂!
這一幕讓我驚心動魄,戰爭就是要死人,就是成千上萬的家庭破碎,妻離子散,無數的冤魂不散,日日夜夜在哀嚎哭泣。不要跟我說正義還是非正義。血戰鋼鋸嶺,盟軍和日軍在此狹路相逢,堪稱太平洋戰爭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在這個不到4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美軍傷亡人數超過了8萬人,日軍更是多達10萬,後來人們將這場戰役稱為「Typhoon of steel」(鋼鐵風暴),可想當時情景之恐怖。
但是兒子長大了,先後兩仔都報名去參軍,作為父親他能說什麼,哈爾先走,他表達的感情是「不要出現在我的視線里」;現在小兒子作為軍醫參戰,竟然受到軍事法庭的指控,要判他有罪。他再也不能沉默了,他輾轉找到了當年的上司,現在的將軍,陳述了小兒子的遭遇,還好,將軍寫了親筆信。他不顧一切衝撞法庭要為小兒子討個公道。
作為父親愛子天地可鑑,連上帝都感動了。戴斯蒙德在法庭上陳述了自己的宗教觀,又表明了作為軍醫參戰不殺人只救人的信念,他的陳述其實大部分人是嗤之以鼻的,但那又何妨,我愛故我在,我救人實現我的宗教信仰即是我的堅持。
他沒想到的是父親這個老酒鬼出面了,可以說那封信太關鍵了,扭轉了法庭一邊倒要治他「拒服兵役」罪。他被當庭釋放,圓了他軍醫上戰場救人的夢。他喜極而泣,抱著女友說,你回去告訴他我愛他。也許「我愛他」三個字許久沒有說了吧,這一幕讓我好感動。一個有血有肉有個性又深情的偉大父親,連我都想抱抱他呢,別看他已經拔頂,一副落魄寒磣的樣子,他曾經也是英姿颯爽的戰鬥英雄。
父愛如山,拳拳舐犢,無論哪個人種人世間都是一模一樣的呢。
3.愛情的滋養
戴斯蒙德懂醫,一天在公路邊突然路遇一場車禍,眾人面面相覷,慌了手腳,戴斯蒙德沉作冷靜,他指揮大家將傷員從車底拖出平放在擔架上,自己扯下皮帶使勁紮緊那個腿上噴血的部位。在林奇伯格醫院,當醫生接手車禍者時,問,這是誰幹的,他指著那止血的皮帶,「是我」戴斯蒙德回答。天啦,你救了他一條命。觀眾懂的,若不是這皮帶止血,傷員運送到此,路上血液噴涌,他會因失血過多休克而死。
也是這次的救人因緣際會,戴斯蒙德邂逅了護士多蘿西·舒特(泰莉莎·帕爾墨飾),他和她一見鍾情,他本來想向護士討回自己的皮帶。多蘿西負責體檢部抽血,他被她抽了一管子血。他回家以後吃飯睡覺都在想她。第二天他又來醫院,他對母親說,我去見她,我要娶她。
愛情來的恰是時候,女護士也對這位英俊的小伙子很有好感。你聽他們怎麼調情:「你怎麼又來了」,「我來拿回我的那一管子血」,「那可不行」。「自從你用針扎過我,我就心跳加速,想到你會跳得更快」。姑娘笑了。
他邀請她約會一起爬山,她爬不過他,他說來我拉你一把,但是你得答應我一個條件-親一口,哈哈,這愛情的旋律還真的循序漸進,悠揚婉轉,令人迷醉。他和她一起看電影,他不看電影就看她。他問她靜脈、動脈有啥區別?她說動脈噴血;靜脈流血,他們似乎在醫學上也有共識,他一直盯著他看,「你不知道你有多美,你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姑娘」,他們相愛了。
他鄭重其事地告訴姑娘「我決定參軍,戰爭需要我去保護更多的人」。女友送她上前線,在列車旁,他們相擁而泣。臨別女友塞給他一個小本子,他在車上打開了封面H0LY BIBLE的書,啊,是聖經,扉頁夾著多蘿西的一張肖像,照片反面寫著「回到我身邊,我愛你戴斯蒙德·多斯」。我和男主的眼眶都濕潤了,為這戰爭年代的浪漫愛情。
她後來被上尉電召去給愛人做思想工作,她愛他,她全身心地想幫他,她勸他你就拿槍做個樣子,不然你會受到軍法制裁。但當他擁住她時,她在他的耳邊說:「你做什麼決定我都愛你」,多好的姑娘,他值得擁有這份純粹的愛情。
他帶著多蘿西的聖經和照片,在戰爭間隙他讀著聖經,他相信自己的軍醫技能能拯救戰友,他的多蘿西陪伴著他,愛鼓舞著他。他穿過槍林彈雨,在密集的炮火下,只要聽見戰友的呻吟,他就如離弦的箭衝到傷病員身邊。他拼著老命搶救傷病員,不是止血,就是上嗎啡,減輕傷者的痛苦。
最緊張的時刻是一次搶占高地失敗了,日本人像蝗蟲一樣鋪天蓋地而來,上尉發布撤退的命令,他不忍離開戰場,他知道還有人沒有跑出來,或者是腿受傷了沒法跑。他嘴裡念著聖經,在瀰漫的硝煙戰火中尋找戰友,他救下了拉爾夫、弗蘭克、還有之前嘲笑他的霍威爾中士 。他用粗繩子綁住他們的身體,然後放到擔架上,沒有人來抬擔架了,他使出吃奶的力氣往山脊口拖,繩子吊著傷員一個一個地從繩梯旁飄過,他們已經不可能用雙腳踩著繩梯自己回到基地,不是腹部就是頭部或者腿部受傷,很多已經奄奄一息。他們被軍醫綁縛的擔架慢慢墜落在美軍這邊的基地上。葛洛佛上尉驚訝了,誰救的,這一個個傷員?
這一段鏡頭驚險絕倫,一陣炮火過去,日本人撲將過來,戴斯蒙德迅疾將一個死人蓋在自己身上,只見那軍靴走過,還狠狠踢了那屍體一腳,末了將刺刀狠刺那屍體。我的媽呀,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兒,只見男主的眼眸子在屍體的腋下閃動著,好險呀。
最後救的是霍威爾中士,日本人在後面追,戴斯蒙德拖著擔架上的中士不要命的跑,中士手上的卡賓槍發揮了神威,突突突撂倒了日本追兵。到了山脊邊,戴斯蒙德用腳一踢,中士吊下來了。最後自己得逃命呀,多斯將繩子飛快地綁縛住自己縱身跳下,你看他此時就是矯健的雄鷹在凌空飛翔。基地下面的戰友們一邊對準日本追兵狠命射擊,一邊找來擔架,他已經說不出話,渾身是血,他背部中彈了。
他是第一個「拒服兵役者」獲得榮譽勳章:美國「戰火中的勇氣」。他說,我一直在祈禱,讓我再救一個,再救一個。之前動員他拿槍失敗了的上尉,後來對他說「我一生很少看錯人,但是我看錯了你」,「你是一個活著的最勇敢的人」。是的,75條人命,全部生還,沒他就都成了孤魂野鬼。
他在多蘿西姑娘愛的滋養下,他在沖繩島戰役的最後一刻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他愛上帝,上帝也偏愛他。他後來和心愛的姑娘多蘿西幸福地生活,活到了87歲高齡,於2006年3月去世,他是一個跨世紀的傳奇。
太偉大了!結尾我才知道導演梅爾·吉勃遜(大作:《勇敢的心》)原來是大名鼎鼎的吉布森導演的作品,太好看了!人性的回歸,信仰的神力,愛的召喚,這諸多的元素構成了這部電影的深刻內核。
《勇敢的心》中,偉大的威廉·華萊士為了民族獨立而向英軍宣戰;《愛國者》里,班傑明·馬丁為了人權將槍口對準英國殖民者。
《血戰鋼鋸嶺》,戴斯蒙德·多斯拒絕任何形式的殺戮,「當這個世界註定分崩離析,我只希望能一點一點把它拼湊回來」。戰場上手無寸鐵的人,恰恰是挽救生命的第一人。
六十歲的梅爾·吉勃遜不再執著於暴力,相反他告訴世人,人類的靈魂和信仰究竟蘊藏著何種的力量和勇氣。
整部影片就如梅爾·吉勃遜送給已經去世的戴斯蒙德的一份遲到的禮物。電影拍攝於2015年,上映於2016年,多斯已經離開10年了。他與家人無法割捨的親情、與護士浪漫忠貞的愛情以及堅忍篤定的信念,和戰爭的殘酷形成了強烈反差,正是這種反差,一次次撞擊著觀眾的心靈。
我愛了,愛了,這部電影。美國大兵他成功問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非他莫屬。還有導演獎、音樂獎、剪輯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