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萬噸,再造一個東北!內蒙古如何成中美糧食戰爭的下一張王牌

2024-10-16     大咖醫生談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部邊疆,他可是一個實打實的疆域廣闊、資源豐富的大省,素有「東林西礦、南農北牧」的美稱,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積居全中國第一,稀土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草原牧區。

這裡保存有中國最完好的草原,同時也有「牧草王國、歌的海洋、酒的故鄉」之稱。

不過這些都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地理知識了,今天所要介紹的是大家不太熟悉的方面,那就是內蒙古其實也是一個糧食大省,是唯六的糧食凈出口省。

2023年其糧食產量已經突破了4000萬噸,有望成為下一個東北,是中美糧食戰爭中中國手中的一張王牌。

這可是顛覆了大家的常規認知,因為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內蒙古人好像都是住在蒙古包上面,騎著馬去上學的游牧民族。

按照常理,游牧民族似乎總是給人一種「四海為家」的感覺,他們的居住場所的飄忽不定,又怎麼會去種糧食呢?

內蒙的歷史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內蒙以及外蒙地區主要是北方匈奴和東胡人的遊牧範圍,在《史記》中記載了夏桀的兒子淳維是匈奴先祖,並籠統的介紹了淳維北遁後匈奴千餘年的歷史。到了漢朝時期,則有了霍去病抗擊匈奴、班超投筆從戎等一些列大家耳熟能詳的軼事。

在歷史上,蒙古地區也出過了成吉思汗這樣一位「天之驕子」,他是一個用兵如神的將才,同時也被許多人認為是野蠻的侵略者,是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

不過客觀來講,他的出現確實是結束了蒙古地區上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創建了元朝促進了歐亞地區的文明交流,對對之後的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且直到現在,他仍然對內蒙地區產生深遠的歷史文化影響。

到了清朝時期,清朝皇帝將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後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

內蒙的種植困難及解決方法

在地理課本上面,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內蒙古的絕大部分地區都位於乾濕分界線的北方,和東三省地區接壤的呼倫貝爾、赤峰、通遼、興安盟情況還好一點,還有那麼一點可憐的降水,可是再往西走那可真是一點水都看不到了,目光所及之處到處都是成片的一望無際的沙漠。

所以說內蒙古的水資源其實非常稀缺。但是偏偏發展種植業又需要大量的水,這就是內蒙人民種植糧食首先就要面對的問題。不過中國人可是有幾千年和自然鬥爭經驗,這可難不倒我們聰明勤奮的勞動人民。

如今內蒙地區所種植的糧食產量最高的依次是玉米、大豆、小麥和薯類,這一些都是耐旱性農作物。在降水稀少的土地上面,種植像南方那樣的水稻顯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較耐旱的小麥也很難在內蒙這片土地上大規模種植。所以在精挑細選之下,我們選擇了種植玉米這些非常耐旱的作物,這體現了我們偉大的勞動人民的因地制宜的思想。

並且內蒙政府近年來通過建設大規模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已經不同於往日了。全自治區已建成水庫475座、塘壩和窖池6萬座,建成城鄉集中式供水工程1.78萬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3.65%,自治區總供水能力達238.2億立方米,有效保障了城鎮、工農業發展用水需求。

對於水資源的利用率也非常高,在農業節水增效方面,內蒙加快了實施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工程,全區20座大中型灌區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範圍,完成了13個灌區的改造建設任務;全區已實施4594萬畝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河套灌區秋澆水量較常年減少45%。

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指引下,堅持以水定綠、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嚴格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最大程度上讓每一滴水都發揮出了他的「剩餘價值」。

內蒙各級政府人民努力的成果

所以在內蒙各級地區的政府人民共同多年的的持續努力下,在過去的20年中,內蒙的產糧從248億斤飆升至近800億斤。成為了少數的幾個糧食凈出口省,是名副其實全國糧倉。

緊靠黃河的陰山南麓的河套地區和大興安嶺和松嫩平原延伸出來的內蒙古東部,是內蒙古地區最大的兩個糧食產地,這兩個地區的耕地面積占到了全國的6.9%,相當於4個江蘇的大小!

只有全國1%的水資源,卻占據著全國6.9%的耕地,在這背後,離不開無數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付出,正是有了他們的存在,如今的大部分人都不用去為糧食問題而去發愁,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感謝內蒙古的這些糧倉和其他地區的糧倉默默的付出。

結語

中國是一個具有幾千年種植歷史的農耕國家,可是事實上中國人擺脫糧食問題卻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建國初期吃飽飯還是許許多多中國人的美好願望。在當年,被活生生餓死的人還有很多,所以解決糧食問題讓每個人都能吃飽飯一直是中國人的夙願。

後來在以袁隆平爺爺為首的一大批科學院院士的努力之下,我們研究出了一系列產糧極高的農作物,有些農作物甚至都不需要土壤在培養液中就可以種植。袁隆平爺爺的「禾下乘涼」的願望也終於實現了。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實現了糧食自給自足,但是居安思危每個人都應該重視起糧食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秋日生活打卡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f2df80383cf2d5b2e0eef9f1e339f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