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講讀之一百八十八|各安其所

2023-12-24     微量城市看看看

原標題:老子講讀之一百八十八|各安其所

文 = 韓廣岳

第八十章 老子的理想國

【原文】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讓未來回到過去,讓心靈回歸純樸與寧靜,讓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讓人們總是時刻感覺到,自己吃的飯菜是最甜美的最好的、自己穿的衣服是最漂亮的、自己住的居所是最安逸的、自己這樣子的活法是最快樂幸福的。這就是老子的理想國想要的結果。

這一章節的內容,常常被人們拿來當作證明老子愚民的又一證據與口實。其食未必甘美、其服未必漂亮、其居未必安逸、其俗未必樂適,可老子竟然讓人甘之、美之、安之、樂之,這不是愚弄人民又是什麼?

老子已長逝幾千年,他已經不可能起得身來、張得口來與你辯論、為自己辯護了。在這裡,我倒想替他老人家弱弱地問你幾個問題:

你說什麼東西好吃?是泰人的咖喱飯?還是重慶的紅油鍋?是廣東的燒地鼠?還是東北的燉大鵝?三明治還是肉夾饃?

你說什麼東西好喝?茶還是咖啡?龍井還是肉桂?可樂還是王老吉?啤酒還是威士忌?

你說什麼衣服好看?西服還是中山裝?日本的和服還是朝鮮的契瑪?旗袍還是超短裙?牛仔褲還是基爾特?

你說什麼居處安逸?高山還是海島?城市還是鄉村?烏篷船艙還是吊角樓?海邊別墅還是山里木屋?

你說什麼習俗可以讓人樂適?鑿齒還是雕題?一妻多夫還是一夫多妻?鬥牛還是鬥雞?走婚還是嫁娶?

類似的問題可以不計其數,但是我相信,對其中的任何一個問題,誰都不可能給出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因為沒有任何一個答案可以適用於所有的人。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幸福是一種感覺,世界各地的人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大家都覺得自己過的不錯、過的很幸福又有什麼不好?非要讓跳草裙舞的民族喜歡跳探戈,非要讓愛吃漢堡的人喜歡吃咖喱飯,非要讓戴面紗的人喜歡穿比基尼,這樣做有意思有意義嗎?

我們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地的人們各安其所,便會世界大同,天下太平。

各地的人們甘其甘、美其美、安其安、樂其樂,幸福著自己的幸福,也就不需要相互羨慕與攀比,東施也就不需要去學西施,燕人也就不必要邯鄲學步,各安其所,各得其樂,「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又有什麼不好呢?

對於老子所說的「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我們既可以看作是各安其所的結果,也可以看作是實現老子各安其所的理想國的措施與路徑。

《道德經》第三章就講過,「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自然就可以避免了人們的慾望的追求、內心的混亂。各安其所,處處都是伊甸園,自有一番寧靜與祥和。東學西比,處處都是潘多拉,常常難免災難與混亂。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就不會有美洲幾千年文明的消亡。沒有五口通商,也就沒有鴉片和淋病的傳播。

這是老子的理想,但是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否則他也不會騎青牛出關,正因為不可能實現,也才可稱之為理想。

小國寡民的思想,在不少人看來是可笑的,但正如老子他本人所說,不笑不足以為道也。老子理想的實現,需要基於這樣一個基本的假設,那就是整個人類都要這樣認識、這樣想、這樣做。只要人類裡面出現一個背叛大道的猶大,就會打破整個人類世界的寧靜,老子的理想就永遠難以實現。由此看來,老子的理想,也就或許只能永遠成為一種理想。

但是我們要認識到,老子的理想不能實現,並不僅僅是老子的悲哀,而或許可以看作是整個人類的悲哀。

關於作者

韓廣岳,筆名空空道長,公開發表散文、雜文、學術論文若干篇,所著《周易易讀》一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我想,很多時候,並不是不願分享,而是遇不到合適的人。

在留言區,你總能發現,你那些古怪的念頭,有人瞬間就能和你共鳴;

生活中的小確幸、小美好,也有人和你一樣在感受著。」

今天這篇推文是否給您帶來些許感觸與收穫,讓我們借著一個話題,聚集在小小的評論區吧!

我們將在留言去挑選若干名最走心的讀者,送上一份神秘禮物哦!(一至八批名單已公布,請獲獎的讀者儘快私信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歡迎進入特別商城訂閱

來 源:韓廣岳

編 發:蘇卓琳 歐陽蔚

審 核:陳劍

出 品:特別關注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e7bbdd7478052f781bf9717ba2061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