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歷史,回顧這場「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
上期回顧
詳情點擊
1、這場展覽,帶你走進這一偉大曆程
2、跟隨展覽翻開歷史書卷,走進這一偉大曆程
3、穿越時空,跟隨這場展覽走進崢嶸歲月
4、走進「力量之源」,來看這一展覽
5、回望崢嶸歲月,一起走進這場展覽
6、走進「時光隧道」,回顧唯一一次在國外召開的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團結的大會 勝利的大會
中共七大的勝利召開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召開的極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經過了長期的充分的準備,期間,中國共產黨通過大量發展黨員,創辦各類幹部學校,開展全黨範圍內的整風運動等,使全黨在思想、政治和組織上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最終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為中共七大的召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隆重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七大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史冊。七大之後,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英勇奮鬥。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偉大曆程——中共一大至七大巡展》第七期。
第一單元 中共七大的籌備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經過了長期充分的準備,從1928年黨的六大到1945年,其間整整17年,歷經艱難曲折的探索與奮鬥,黨的力量有了很大發展,為七大的召開做了重要準備。
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第二單元 中共七大的思想準備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中共七大的成功召開離不開思想上的充分準備。1935年瓦窯堡會議開始努力解決黨的政治路線問題;毛澤東《矛盾論》《實踐論》等經典理論著作的發表,為黨的正確思想路線的確立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為黨的理論創新開闢了正確道路;經過整風運動,全黨實現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新的團結和統一,為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瓦窯堡會議舊址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通過張聞天起草的《中央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報告,奠定正確政治路線形成的基礎。
1936年12月,毛澤東在陝北保安撰寫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奠定了黨的正確軍事路線形成的基礎。
1937年7、8月,毛澤東發表《矛盾論》《實踐論》,為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
第三單元 中共七大的組織準備
中共七大召開前,中國共產黨通過發展壯大黨員隊伍,創辦各類幹部學校,使黨逐步從一個人數不多、組織規模有限的政黨,發展成為一個人數眾多、組織遍及全國、充滿政治活力、廣大群眾性的大黨,為迎接中共七大做了充分的組織準備。
發展壯大黨員隊伍
全民族抗戰爆發後,為適應抗日鬥爭的需要,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指出,「大量的十百倍的發展黨員,成為黨目前迫切與嚴重的任務。」全黨黨員人數從1937年7月的4萬多人到1938年底激增到50萬人。這個決議是中共中央的重大政策之一,對黨組織的發展壯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澤東在中共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報告
創辦幹部學校
中共中央黨校
中國抗日軍政大學
延安大學
中國女子大學
陝北公學
第四單元 中共七大的勝利召開
1945年4月至6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著全國121萬名黨員。黨的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大會總結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20多年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正確的路線、綱領和政策,克服了黨內的錯誤思想,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使全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達到空前的團結,大會以「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載入黨的史冊。
1945年4月21日,中共七大主席團召開預備會議。
中共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舊址
第五單元
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走向勝利
中共七大之後,全黨同志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團結一致,為奪取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而砥礪奮進,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毛澤東在開國大典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偉大曆程——中共一大至七大巡展》到此結束。想要了解更多紅色文化知識,不妨到國歌展示館逛逛吧!
開館時間
周一至周六9:00-16:30
16:00停止入館
場館地點
國歌展示館
荊州路151號
來源:上海楊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