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孔林」如何能讓烏鴉遠避,蛇鼠不侵?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2022-05-16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山東「孔林」如何能讓烏鴉遠避,蛇鼠不侵?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和文化最為燦爛輝煌,群星閃爍的時代。在此期間,諸子百家相互爭鳴,思想學術交流空前繁盛。各學派的代表人物,紛紛著書講學,對政治、學術發表意見。

孔子,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為了宣揚自己的學說,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其弟子三千,其中還包括七十二賢人,因此後世人們稱為是「大成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不僅如此,孔子還被認為是當時社會上最為博學者之一,許多人都慕名前往,在他座下聽學。

在先秦時期,儒家與墨家等學派被稱為是顯學,深受推崇。然而在秦朝建立之後,儒學受到了重創。這是因為,秦國的逐漸強大,以至後來統一全國,都是建立在法律嚴明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在以法家學說為基本治國思想的秦朝,儒家學說難以立足。

漢武帝時期,開始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政策,自此,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了統治階級的思想正統,並進一步延續了兩千多年。由此可見,儒家學派,極其創始人孔子在先秦以及封建社會時期的地位。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因病逝世,終年73歲,被安葬在魯城北的泗水岸邊。其弟子紛紛為其守墓,而子貢更是為孔子守墓六年。在當時,甚至有很多魯國人在一旁從墓而家,形成鄉里。

後世人們為了紀念孔子,在其故鄉山東曲阜修建了「孔廟」,「孔府」以及「孔林」,俗稱「三孔」。而這也是千百年來,歷代儒客朝拜的聖地。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而在漫長的歷史時期,關於「三孔」,也有許多傳奇的歷史故事。其中的「孔林」,更是有著「烏鴉遠避,蛇鼠不侵」的奇特現象。這其中,到底存在何種不為人知的故事呢?古人的智慧不得不讓人折服。

在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人們就在其老家山東曲阜,修建了孔廟。然而事實上,按照當時的宗廟規格:「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無廟。」孔子是不能夠設立宗廟的,因為在周遊列國之後,孔子一直沒有重新從政,為布衣身份。

因此,人們就在其故居的基礎之上,建立了孔廟,以宅立廟。為了紀念他,後人將孔子生前的衣物、乘車以及用過的琴等遺物,按放在了孔廟之內。之後,經過歷朝歷代的擴建,孔廟的規模逐漸擴大。主要的建築包括大成殿、杏壇、寢殿、聖跡殿等等。

孔府,則是孔子歷代嫡親後裔居住的府邸。在封建歷史時期,歷代封建皇帝為了顯示對孔子的尊崇以及對孔子子孫的優渥,經常會給予賞賜。因此,孔府的規格十分的豪華,被稱為是「天下第一府」。如今的孔府主要是為明清兩代時期的建築,其中還收藏的大批的歷史文物,非常具有歷史價值。

而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占地面積達到了200萬平方米,林內更是擁有10萬餘座墳冢。除了大量的文物建築之外,在孔林之內,還有大量的樹木園林。在南北朝時期,高齊的皇室曾在孔林植樹六百株,如今經過世代人們的種植,已經達到了十萬多株。

在孔林之內,樹木叢生,古木眾多,遮蔽成蔭,儼然是一片僻靜的森林。然而在這片近乎於自然環境的森林當中,卻沒有蛇鼠出沒,就連烏鴉也不曾出現。要知道,在孔廟之上,可是烏鴉成群的。這一現象引起了專家們的好奇,因此進行的調查,之後才知道老祖宗的智慧之處。

原來,在孔林中,種植最多的樹木就是側柏和楷樹。這是因為在古人眼中,楷樹樹幹疏而不屈,剛直挺拔,是尊師重教的象徵。這兩種樹木,都會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對於其他動物來說可能沒什麼,但對於烏鴉卻十分刺激,因此烏鴉很少出現在這些樹木之上。

除此之外,在建設孔林之初,人們為了驅趕蛇蟲,在墓地周圍曾撒上了大量的硃砂和硫磺。這對於蛇類以及老鼠等動物來說,非常有害的,因此在能夠做到蛇鼠不侵,老祖宗的智慧不得不服。

如今,每年都會有大量的遊客,去到山東曲阜,參觀「三孔」。從歷史遺蹟當中,了解和感悟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感悟中國古人的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dc467e26cd18d52da2570a747ea5c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