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黃莉玲 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10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智慧財產權助力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聞發布會。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區各省份有效發明專利量達49.3萬件,同比增長16.7%;有效註冊商標量達661.3萬件,同比增長10.5%;累計認定地理標誌產品931個,批准地理標誌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389件,分別占全國的38.8%和33.3%。
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表示,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現代裝備製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
隨後,衡付廣介紹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重點開展的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頂層設計,深入推進西部地區智慧財產權事業發展。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定位和資源稟賦,指導各地出台貫徹落實「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十四五」規劃配套政策文件。支持開展地方智慧財產權綜合立法實踐探索,陝西、四川、廣西、寧夏四地先後完成地方智慧財產權相關立法。「一省一策」推進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先後與甘肅、內蒙古、新疆、陝西、重慶、四川、廣西等地共商共建智慧財產權強省。確定38個城市、71個縣(區)開展智慧財產權強市、強縣(區)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的基礎更加堅實。
二是促進轉化運用,助力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支持西部地區深入開展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完成24.6萬件存量發明專利盤點,遴選17.2萬件進入可轉化專利資源庫,服務新能源、裝備製造、低空經濟等產業創新發展。發揮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助企紓困功能,今年前三季度,質押金額在2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惠及企業2617家,同比增長36.2%。針對重點產業實施專利導航項目,推動各地建立國家級專利導航服務基地24家,助力發展現代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三是加大保護力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支持四川成都、陝西西安高標準建設國家智慧財產權保護示範區,打造智慧財產權保護高地。布局建設內蒙古、重慶、四川、陝西、甘肅等11個國家級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和2個快速維權中心,在內蒙古、陝西、新疆等地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範化建設試點,在西部各省份建設智慧財產權糾紛調解組織320餘家,為經營主體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四是創新服務舉措,推動東中西部地區深化智慧財產權合作。支持上海、江蘇、福建等東部省份同新疆、西藏、寧夏等省份積極對接,提升智慧財產權公共服務能力。指導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協作中心積極服務西部智慧財產權人才培養,開展專利信息利用、預警分析等工作。組織「智慧財產權服務萬里行」專利轉化運用服務對接系列活動,在重慶、四川、陝西等地開展跨區域對接,促進中東部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可轉化專利有序在西部地區轉移轉化。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4.3萬次,同比增長45.7%。
五是培育特色產業,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支持西部地區地理標誌產業發展,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建設42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實施15個地理標誌保護工程項目,西部地區地理標誌直接年產值達4298.4億元。積極發揮專利、商標、地理標誌、版權等各類智慧財產權綜合效益,支持打造特色品牌。助力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在貴州、陝西等省份深入開展數據智慧財產權試點工作,建設數據智慧財產權登記平台,深化應用服務,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六是深化國際合作,有力服務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在新疆舉辦首屆中國—中亞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在廣西舉辦中國—東協知識產權局局長會,在四川召開中歐兩局局長會,促進西部省份智慧財產權對外開放。推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郫縣豆瓣、庫爾勒香梨、保山小粒咖啡等36個西部地區地理標誌產品進入第一批中歐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名錄。支持「智慧財產權+蓉歐班列」基地建設,運送高價值自主智慧財產權產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享中國創新發展成果。積極分享中老鐵路「智慧財產權互聯互通」等典型案例,講好中國在推進西部大開發中的智慧財產權故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d8aac175b5421c1d8dcdabc7a5147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