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3位副將能力都超過主將,卻因主將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2023-12-20     無風卻起念

原標題:三國有3位副將能力都超過主將,卻因主將不聽建議,落得敗亡下場

三國亂世,群雄逐鹿,戰火連天。在戰場上,主將是指揮者,副將是輔佐者。一般情況下,副將的武功和謀略都不如主將。

然而,在三國亂世中,卻有三位副將,他們武藝超群,謀略過人,甚至比主將還要厲害。他們能力都超過了主將,但是由於主將不聽從他們的建議,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那麼,這三位副將究竟是誰?他們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

龐德:超越主將的英勇副將

龐德,字令明,是東漢末年西涼軍將領,原為馬超麾下副將,他勇武過人,曾在羌亂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他投靠曹操,成為曹軍的一員大將。

公元219年,曹操率軍攻打襄樊,龐德作為于禁的副將,隨軍出征。在攻打襄樊的戰鬥中,龐德大放異彩,曾與關羽大戰一百回合不分勝負,還一箭射中關羽左臂

然而,他的主將于禁卻是個庸碌之輩,他不懂得用人,也不懂得戰爭。他看不上龐德,認為龐德只是個武夫,沒有謀略,還多次在關鍵時刻鳴金收兵。

在襄樊之戰中,龐德曾建議,將營地遷移至高地以避免被洪水淹沒,但是于禁不聽,執意在低洼處安營紮寨。結果,曹軍被關羽水淹,于禁七軍全軍覆沒,龐德也被關羽俘虜,最終被斬首。

王平:久經沙場,卻被馬謖輕視

王平,字子均,是蜀漢名將。他出身寒微,但卻有著過人的軍事才能。他曾在漢中之戰中,率領蜀軍擊敗曹軍,立下大功。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王平作為馬謖的副將,隨軍出征。馬謖,字幼常,是諸葛亮的學生,但卻是一個書生武夫。他只懂得讀書,不懂得打仗。

在街亭之戰中,王平深知街亭的戰略重要性,堅決反對馬謖在山上紮營,認為這違背了諸葛亮的初衷。

然而,馬謖自負地忽略了王平的建議,堅持在山上紮營,結果,魏軍派張郃率軍偷襲,蜀軍被打得措手不及,最終導致了街亭失守,馬謖被諸葛亮斬首,王平則被諸葛亮重用,成為蜀漢重臣。街亭失守,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喪失,也因此成為了歷史的遺憾。

張郃:智勇雙全,卻被夏侯淵輕視

張郃,字儁乂,是曹魏名將。他武勇過人,又有一定的謀略。他曾多次率領曹軍,擊敗孫劉聯軍,立下大功。

公元218年,曹操率軍攻打漢中,張郃作為夏侯淵的副將,隨軍出征。在夏侯淵麾下,張郃一直表現出超凡的謀略和軍事才能。

在漢中之戰中,張郃向夏侯淵建議,要謹慎對待蜀軍,警告夏侯淵不可輕敵,建議堅守而非輕率出戰,但夏侯淵卻不聽,一心想速戰速決。

夏侯淵的自負和急躁,導致他忽視了張郃的忠告,最終在戰場上落入黃忠的埋伏,被斬殺。張郃的智慧和謀略未能被充分利用,成為了歷史的一大遺憾。

結語

龐德、王平、張郃,三位副將,都具有過人的才能。他們的智慧與勇敢本可以改變戰局,卻因為主將的固執和誤判,而未能發揮作用。

這三位副將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武將的才能,不僅僅取決於他自身的武勇,還取決於他是否能夠得到伯樂的賞識。如果沒有伯樂的賞識,即使他再有才能,也難以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

同時,一個領導者,不僅僅要看重自己的才能,還要懂得用人。如果一個領導者只顧自己,不懂得用人,最終會導致自己的失敗,你們說是不是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d838f9ca7dabf5cd71592b99aed1a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