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張嘉譯的名字,一定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得。
在如今的觀眾看來,他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老戲骨。「最佳男主角」「優秀男演員」等各種獎項拿到手軟。
人們經常會在不同的電視劇,電影以及綜藝節目中看到他的身影。
不光如此,他還有一個美麗漂亮的妻子王海燕,和乖巧可愛的女兒張譯心,可謂家庭幸福美滿。
總之,現在看來,張嘉譯是一個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人士。
殊不知,其實張嘉譯也有一段非常難熬的時光。
那便是與前妻杜珺在一起的時候,當時的他與現在簡直是判若兩人。
但是也是這一段不幸的婚姻,成就了如今張嘉譯「雙重的幸福。」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1970年,張嘉譯出生在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家中有好幾個哥哥姐姐。
張嘉譯的父母都是學歷很高的知識階層,每天工作非常繁忙,自然沒有過多心思來陪伴孩子。
缺少父母的管教,張嘉譯也不好好讀書,每天都和鄰居的小朋友瘋玩。
成績自然非常差,張嘉譯的爸爸媽媽看到張嘉譯的成績非常頭痛,但卻沒有辦法。
就這樣,張嘉譯渾渾噩噩地混在了高中。
偶然的一次機會,張嘉譯在和朋友去拳館玩的時候,迷上了拳擊,打算報名拳擊隊進行系統學習。
他將這一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看著並不是非常強壯的張嘉譯嚴厲反對。
但正值十五六歲的高中生叛逆心理是非常嚴重的。
但是媽媽的威嚴也不好挑戰。
於是張嘉譯沒有學習拳擊,但是背著媽媽報名了當地的摔跤隊。
紙包不住火,沒過幾天,媽媽便知道了這一消息。聽到兒子去了摔跤隊氣得不得了。
但是木已成舟,此時此刻說什麼也晚了。
去了摔跤隊的張嘉譯更是將學習放在一邊不聞不問,每天都在摔跤隊里訓練。
爸爸媽媽作為知識分子,當然希望兒子可以踏踏實實上一個大學,而不是當一個異常辛苦的摔跤運動員。
但是看看張嘉譯每門都不及格的功課,再看看大學的錄取分數線,感覺這一切都是天方夜譚。
在當時那個信息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張嘉譯的爸爸媽媽只能託人打聽哪個大學的分數線可以低一點。
恰巧張嘉譯在製片廠工作的舅舅聽到了這一消息,馬上給他提議去學表演。
在當時來看,表演確實要比文化課好考大學,加之張嘉譯長相俊朗帥氣,濃眉大眼,確實非常適合去學表演。
張嘉譯爸爸媽媽覺得這一方法比較靠譜,鼓勵張嘉譯放下摔跤轉行去學表演。
自此,張嘉譯開始準備藝考。
考北電的時候,需要準備才藝表演,張嘉譯草草地準備了一首朗誦。
但是到了考場看到大家都載歌載舞,能唱能跳,這讓張嘉譯有一點慌張。
冷靜下來的張嘉譯轉念一想,覺得展示自己草草準備的朗誦,不如表演一段自己學習了三年的摔跤。
輪到張嘉譯的時候,老師看到有人將摔跤當做才藝展示感覺眼前一亮。
張嘉譯的長相,加之張嘉譯自身散發出來的青澀與純真打動了老師。
面試老師覺得張嘉譯即使如今表演水平一般般,但是能看出來一塊可塑之才,便破格錄取了他。
初入大學的張嘉譯,以為來到了天堂,可以徹底地躺平。
但是沒上幾節課,他意識到了自己和周圍同學的差距真的很大。
他開始認真學習專業課和表演技巧,努力沉澱自己。
就這樣張嘉譯平平淡淡過完了四年大學生活,不斷地沉澱讓他的表演功力十分深厚。
但是彼時的張嘉譯也只是在劇中跑跑龍套,噹噹配角,一直缺乏一個機遇。
1991年,張嘉譯回到老家西安的製片廠工作,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是他不知道,馬上有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他原本平淡的生活。
也是1991年,西安製片廠想讓張嘉譯去出演一部《澳門兒女》。
也就是這部《澳門兒女》,讓他認識了他未來第一任妻子杜珺。
杜珺的父親是業內非常有名氣的製片人,為了歷練自己的女兒,他為女兒在《澳門兒女》中安排了小配角。
同在一個劇組的張嘉譯和杜珺慢慢熟悉了起來。
杜珺的父親經常會來劇組探班女兒。
於是,他發現了張嘉譯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配角,但是他還是認真地推敲每一場戲,並且演技功力也非常紮實。
杜珺的爸爸很賞識這樣的年輕演員。
於是立馬推薦他參演《帕米爾醫生》。
張嘉譯進組後,發現杜珺也會參與《帕米爾醫生》的拍攝。
這已經是兩個人第二次合作,彼此之間也較為熟識,所以在拍戲之餘,會經常湊在一起聊天,玩耍。
這一來二去的相處,兩個人之間慢慢便產生了愛情的火花。
年輕人的愛情總是單純而又衝動,剛剛產生了愛情的火花,兩人立馬選擇了在一起。
而杜珺的爸爸也非常常識這個認真踏實的年輕小伙子,看著女兒和張嘉譯也都到了適婚的年紀。
所以,非常希望兩個人可以馬上結婚。
但是此時的張嘉譯不光沒有名氣還沒有錢,他覺得此時結婚他並不能給杜珺物質上的保障。
但是老丈人說:「我可以為你們提供車子和房子。」
於是,在老丈人的強力支持下,兩人選擇了結婚。
一時間,各種不好的新聞和言論都指向了張嘉譯。
各種媒體報道形容張嘉譯是「軟飯男」「鳳凰男」「攀高枝」
等等難聽的詞彙。
但是他看到這樣的新聞一笑而過,因為他覺得自己只是在追求愛情罷了。
但是結婚的時間越長,他們之間暴露的矛盾也越來越多,退去了戀愛的激情,只剩下生活的一地雞毛。
杜珺家庭從小富裕,一直比較金貴嬌氣。
而張嘉譯本身作為一個西北人,加上早期作為睡覺運動員,自然理解不了杜珺的嬌氣。
加之,結婚後的張嘉譯許多資源都是杜珺爸爸介紹推薦的。
日子久了,連杜珺自己都覺得張嘉譯配不上自己,非常嫌棄這個沒錢沒勢的張嘉譯。
甚至有次杜珺在某節目中聊起丈夫,竟說:「沒有我爸爸,哪來的現在的張嘉譯。」
這話無異於之間告訴大家張嘉譯就是一個軟飯男。
應該沒有男人可以接受妻子對自己這樣的評價。
張嘉譯也覺得這段婚姻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了,於是這場兩年的婚姻也就這樣草草了事。
分手後的張嘉譯想要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事業上,不再考慮家庭與婚姻的事情。
此時的他雖然他連演了《道北人》、《老房子》等劇的主角。
但是反響都很一般,張嘉譯依然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十八線演員。
於是,張嘉譯打算趁著年輕再拼搏一次,當一名北漂。
來到北京,他不認識這裡的導演、明星,所以一切都相當於從頭再來。
但是好在運氣還算不錯。
在2004年,他便接到了《國家使命》劇組的邀請,而也就是在這部電視劇拍攝過程中,他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王海燕。
據說,當時王海燕非常不喜歡張嘉譯這個人,因為她覺得張嘉譯特別愛較真。
在拍攝《國家使命》的其中一段時間,王海燕費了很大的功夫將台詞背得滾瓜爛熟。
誰知,這個時候,張嘉譯去找導演希望把這一段可以刪除,因為張嘉譯覺得這一段並不能體現人物感情。
王海燕得知後非常崩潰,但是要為劇情考慮,她也不好說什麼。
張嘉譯發現了王海燕的負面情緒,為了表達歉意,他約王海燕喝了一次咖啡。
也就是這次事件之後,兩個人便慢慢熟識起來。
兩人在劇中飾演的是一對夫妻,但是他們仿佛將這種感情逐漸帶到了現實生活當中。
張嘉譯覺得自己好像非常喜歡眼前這個女人,他不想錯過眼前這個機會,所以他選擇大膽追求王海燕。
據王海燕在某檔綜藝節目中回憶道。
她說,有一次她準備給化妝師買一個禮物,於是就挑中了一個手鐲。
離開商場後,張嘉譯藉故離開,實則是返回商場為她買下來了那根手鐲。
王海燕非常感動,不是因為那根鐲子,而是因為張嘉譯的用心。
張嘉譯就經常這樣為王海燕準備一些小驚喜,最終將王海燕拿下。
確立關係後,兩人因為要在各地拍戲,所以十有八九都是異地戀,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二人的關係。
張嘉譯會每天給王海燕講今天發生的事情,分享自己所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給足了王海燕安全感。
在一起後張嘉譯給王海燕準備驚喜也沒有停過。
有一年元旦,小兩口又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在同一個城市過節。
王海燕有點兒思念張嘉譯,於是就想和張嘉譯煲電話粥,誰知怎麼打都是沒人接聽,這可急壞了王海燕。
王海燕急忙打給張嘉譯身邊的同事,結果他們只是支支吾吾搪塞了過去。
電話打到了天黑,張嘉譯終於接了電話。
張嘉譯讓她現在過來開門。
門打開,張嘉譯一臉幸福的微笑站在那裡。
原來這一切都是張嘉譯為王海燕準備的驚喜,只是為了讓王海燕不會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過節。
張嘉譯和王海燕就這樣談了三年甜甜的戀愛。
等到張嘉譯覺得時機時尚,便立馬向王海燕主動求婚。
張嘉譯和王海燕就這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後張嘉譯的事業也迎來春天。
但是,外界對張嘉譯的不良言論又一次鋪天蓋地的打下來。
人們覺得和張嘉譯上一段的婚姻一樣,女方同樣比男方更有名氣與能力。
聽到這些負面消息,張嘉譯和王海燕並沒有理會。
婚後的王海燕逐漸將自己的重心放在家庭,將工作不斷減少。
而張嘉譯則是將大把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工作上,他希望可以給王海燕一個穩定的家,而不要重蹈覆轍。
張嘉譯一直不缺乏實力,缺的只是機遇。
等到2009年,張嘉譯終於等到了一個轉折點。
在王海燕的建議和支持下,張嘉譯出演了一部名叫《蝸居》的電視劇,他在裡面飾演的是一個貪官,宋思明。
該劇一經播出,由於優秀的故事情節和新穎的題材一瞬間在各大平台熱播。
而張嘉譯將貪官宋思明的心機深沉、為人貪婪飾演得淋漓盡致,在觀眾的心裡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瞬間,張嘉譯因為宋思明這個角色火了。
在娛樂圈艱苦地摸爬滾打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自己的機遇,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經典。
火了之後的張嘉譯演繹的道路自然越走越順暢,越來越多的導演請他來拍戲。
2010年,王海燕懷孕了,這對於張嘉譯來說簡直是雙喜臨門,四十歲的他終於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懷孕後的王海燕雖然身體有諸多不適,但是也毫無怨言,讓張嘉譯安安心心的做好工作。
2011年,他們的寶寶出生了,也就是同年,張嘉譯拿到了白玉蘭獎,而在發表獲獎感言時,他說:「感謝我的妻子和孩子。」
張嘉譯一心一意地愛著王海燕,而王海燕也在張嘉譯背後默默支持著他的事業。
如今的張嘉譯,是娛樂圈知名的老戲骨,年輕的明星見到他都得喊他一句張嘉譯老師。
但張嘉譯不光光是事業有成,他更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漂亮體貼又旺夫的老婆和可愛的女兒。
人們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曾經的他被前妻嫌棄的體無完膚,如今的他,擁有雙重的幸福。
張嘉譯從一個摔跤運動員,再到十八線小明星,到如今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大咖。
這一路走來異常艱難,但如今也足以稱得上「人生贏家」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