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磊46歲生日照曝光,戴呼吸機全身浮腫,費力吃蛋糕惹人心疼!

2024-06-19     39健康網

「希望你能好起來,因為餘生很長很長。」

這是蔡磊妻子在他46歲生日時送上的祝福。今年,是京東前副總裁蔡磊被診斷出漸凍症的第5個年頭。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當今社會,漸凍症的治癒率為0

一、逐漸凍住的人生,蔡磊

漸凍症ALS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大部分的漸凍症患者會在發病的35年後死於呼吸衰竭。這種病的進展十分迅速,一旦確診將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

並且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身體機能會顯著退化。這包括四肢、胸部、腹部肌肉逐漸出現無力和萎縮,嚴重時還會導致說話不清、吞咽困難和呼吸困難等現象。

距今為止的所有醫學研究中,沒有一則確切的成果可以講明漸凍症的病因,所以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或救命藥物便患者和醫生在面對這一疾病時都感到無助和絕望。

而確診的發病過程則是又一重的痛苦折磨。

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首先出現雙手無法握筷或走路時會無緣無故跌倒等症狀。這些症狀雖然看似輕微,但實際上是漸凍症發病的初期信號。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患者會出現明顯的肢體無力和肌肉萎縮,導致生活雖能自理但在工作上已出現障礙。

進入疾病中期後,患者的生活將無法自理,可能無法行走、穿衣,且口齒不清。此時,患者的身體機能已經嚴重退化。

漸凍症晚期,患者會出現嚴重的吞咽困難,進食時容易嗆到,且說話嚴重障礙。這一時期的患者需要依賴他人進行照顧。蔡磊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連趕走一隻蚊子都做不到,簡直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生命的最後階段,患者會因為呼吸肌受到影響的原因,使用呼吸機來維持生命,這才是最為無助和絕望的階段

但是蔡磊想讓病友看到希望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是一個連續創業者,患病前5年時間裡創建了4家公司,患病後面對病友的命運,我應該做點事,當時出發點其實不是自救,我也不懂醫學,我只想用我的努力、資源和能力,為攻克漸凍症做微弱的貢獻,我的人生價值觀從來沒有變過。」

二、投入一億,漸凍症的治癒為何如此艱難?

可能是出於這樣的執念,蔡磊夫婦二人由於今年捐助1億元用於攻克漸凍症。在此之前,蔡磊已經接受了一千萬元左右的藥物治療,但最近他表示,去年10月份的新藥作用並不佳,甚至身體狀況還不如服藥之前的狀態,為何漸凍症的治癒之路如此艱難?

首先,漸凍症的病因複雜且不明確,也許與基因突變有關,也許與遺傳、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導致治療效果不佳。

並且患者的病情發展非常迅速,在發病過程中還會累及多個系統,這種疾病會在很快的時間內使人體神經退化,後期還會出現肌肉無力、萎縮和痙攣等症狀。

此外,漸凍症還可能累及心臟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等多個系統,增加治療的難度和風險。

目前對於漸凍症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康復訓練等。這些治療方法雖然能夠緩解症狀,但無法根治疾病。

數據統計,漸凍症患者的預後通常較差。十年的患者存活率僅約10%左右。以上種種因素使得漸凍症的治療成為一個難題,需要醫學界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的治療方法。

三、蛋白質,或是病因的最新突破口!

《分子細胞》雜誌中的一篇新論文,對漸凍症的病因給出了新的答案: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首次發現,運動神經元中積累的「有毒」蛋白或許是漸凍症的一種重要誘因。

無獨有偶,去年8月,南卡羅來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衰老細胞》也發表過一則研究,這項研究也是從蛋白質的角度去解析漸凍症。

該研究團隊發現,缺乏一種名為P17/PERMIT的蛋白質的老年小鼠表現出與症狀與漸凍症患者的症狀十分相似。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蛋白質缺乏導致受損線粒體的積累,從而影響運動功能。

之後研究團隊使用一種藥物,可以觸發受損線粒體的破壞,治療這些小鼠,從而恢復了它們的運動功能,這或許為漸凍症治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實際上,漸凍症作為罕見病的一種,其藥物研究歷來未能成為科研的熱點。不僅破譯漸凍症的奧秘顯得遙不可及,就連目前能減緩其症狀的藥物也尚未有實質性的突破。

我們唯有將希望寄託於未來,期盼醫療科技的持續進步,有朝一日能夠揭開漸凍症的神秘面紗,為患者帶來治療的曙光。

參考文獻

[1]Orla Hardiman, et 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 Nat. Rev. Dis. Primers., 2017, 17071.

[2]Eva L Feldman, et al.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 Lancet, 2022, 400:1363-1380.

[3]Thomas Meyer.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 diagnosis, course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options[J]. Dtsch. Med. Wochenschr., 2021, 146(24-25):1513-1618.

[4]Ruth Chia, et al. Novel genes associated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Lancet Neurol., 2018, 17(1):94-102.

[5]肌萎縮側索硬化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2022[J].中華神經科雜誌, 2022, 55, 581-588.

[6]王虹楊, 盧祖能.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2020診斷標準(黃金海岸標準)[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21, 16, 719-763.

[7] 漸凍人症(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LS)—「漸愈互助之家」數據分析報告.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cdd5a7f0122dc437f0dd2921f6bb3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