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擁有悠久的歷史,正如其他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也存在許多民間風俗,由老一輩人一代一代地傳遞下來。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有些傳統風俗被發現違背了科學常理,甚至有害身體健康,應該被取消。可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想要讓這些不健康的風俗從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中去除,卻是一場「硬仗」。女大學生曉麗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曉麗是一位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春節到了,她踏上回家的征程,做了多次核酸,才回到家裡,看到很久沒見面的父母長輩,心中十分開心。不止她回家了,在外務工的哥哥嫂子帶著孩子也一起回到家裡,全家人一年終於團圓了,大家都十分開心。
除夕夜的晚上,爸爸媽媽特意燒了一大桌子的菜,足足要20道之多,家裡人吃得都很開心。不過,菜燒得還是有點多,加上大人孩子又是飲料又是酒,各個都喝了不少,結果吃完除夕團圓飯,剩菜剩飯留下來不少。
接下來,初一到初四,家裡又趕上拜年,白天不是去親戚家吃飯,就是親戚到家裡來吃飯。去親戚家吃飯,家裡的飯菜又留在了那裡。親戚來家裡吃飯,又不能拿剩菜剩飯招待,還要重新再燒一大桌子的新菜。這一來二去的,到了年初五,家裡的剩菜剩飯已經塞滿了冰箱和碗櫃,就連吃飯的桌子上都擺滿了。這些剩菜剩飯,有的都已經熱過三四遍了。
小時候,曉麗不知道吃剩菜剩飯的壞處,長大了,到大城市讀了大學的她,學到了許多知識,明白剩菜剩飯里蘊含大量的亞硝酸鹽,熱的次數越多,人吃了之後,對身體健康的損害就越大。
過年這幾天,她就針對剩菜剩飯的問題,和媽媽溝通了好多次,讓媽媽把吃不掉的剩菜剩飯都倒掉,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不料,卻被媽媽和奶奶教育了一頓,說:「過年的時候,就興吃剩菜剩飯,那叫『年年有餘』。村子裡哪一家不都是到了春節燒一大桌子菜,年裡面都吃剩菜剩飯。年紀輕輕就知道『倒』,一點都不懂得珍惜糧食。老話說得好,剩飯熱三遍,黃金都不換。」看到奶奶和媽媽一邊說,一邊又把剩菜剩飯拿到廚房加熱,曉麗有點無奈。
到大年初五,曉麗覺得不能再這樣了,為了家人的身體健康,她就趁著中午收拾飯桌的時候,把那些熱了幾遍的剩菜剩飯,統統倒進了垃圾桶。先斬後奏,這樣媽媽就算知道了也於事無補了。
不料,當媽媽和奶奶看到垃圾桶里堆滿了她倒的剩菜剩飯時,就像一個被點燃的火藥桶,頓時就炸了。顧不得現在還在過年,把曉麗喊過來就是一頓臭罵,說她到城裡上大學,翅膀長硬了,書還沒讀多少呢,倒是把城裡人「浪費糧食」的壞毛病學得分毫不差。什麼這個鹽那個鹽,祖祖輩輩過年都是這麼過來的,村裡人也是那麼過來的,吃了那麼多年的剩菜剩飯也沒毛病。去了一趟城裡讀書,人都變金貴了,剩菜剩飯都不能吃了!
面對媽媽和奶奶的不理解,曉麗覺得又冤枉又委屈,明明是為了家裡人的健康,卻被說成患了城裡人的「公主病」。曉麗氣不過,當場就跟媽媽大吵起來,後來還是哥哥嫂子過來勸說,她們才停下來。
看完曉麗的遭遇,相信很多年輕人過年的時候都遇到過類似的遭遇,家裡人過年少一大桌子的菜,吃不完就不停地熱著吃,這樣的做法確實是節省了糧食,實際上卻是得不償失,被熱了幾遍的剩菜剩飯中不僅沒有營養,還蘊含大量損害健康的物質,人吃了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曉麗主張把熱了幾遍的剩菜剩飯倒掉的做法沒有錯,只是,行動上稍顯強硬了一些,這麼做只會激起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的長輩的「霸權主義」,哪怕是先斬後奏,也免不了被長輩一頓臭罵。想要讓長輩改變不良的風俗習慣,還需要潛移默化地進行。現在短視頻風行,可以找一些相關的視頻轉發給家中長輩,讓第三方告訴長輩「吃剩菜剩飯」不健康的地方,看似節省糧食,卻不知若是為此生病,醫藥費可是一筆不菲的開支。或者在做飯之前,和家裡人商量好,不要燒太多的菜,提前做好預防,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