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畢業後遭媽媽吐槽「只學習不社交」,熱議後質疑聲撲面而來

2023-01-13     立思辰留學

原標題:女博士畢業後遭媽媽吐槽「只學習不社交」,熱議後質疑聲撲面而來

1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一位媽媽偷偷拍下博士畢業的女兒學習到深夜的視頻,吐槽其 「只學習不社交」 火上了熱搜。

媽媽表示,女兒之前一直在加拿大讀博,畢業後回國在一所高校任教,她對女兒一切都非常滿意,唯一不足的就是女兒閒暇時,都不愛出去社交,只在家埋頭學習。

視頻里媽媽偷拍還在學習的女兒表示 「快睡覺別學了~」。

視頻最後,媽媽還分享了自己女兒博士畢業典禮時拍的視頻。

視頻一發出後,瞬間上了熱榜~

有網友直呼 「顛覆了自己印象中的女博士,不過優秀的人不社交或許是沒多餘時間去做無效社交」。

也有人表示,博士或許不需要社交?

大多數人還是覺得,也有可能是沒人配得上...

還有人表示理解,博士真的就是學學學。

不過,讚美和質疑總是相伴而生。

也有人表示,博士拍抖音,別是「博士媛」吧.....

被質疑

隨著視頻的爆火,有網友扒出了女博士自己的抖音帳號,結果發現她有20多萬的粉絲。

便有人表示,這是網紅為了博眼球,寫的「劇本」,是為了立人設、賣東西

但也有人說,確實是博士,雖然也運營抖音帳號,不過大多是博士日常分享。

小募查看了下女生的抖音帳號,首頁基本分享的是自己博士畢業典禮、博士上課日常和留學日常。

所以這種質疑其為網紅寫劇本,可能多少帶點惡意揣測了。起碼女生並不是虛假構造的博士身份。

不過這也給我們拋出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當博士在網絡上引起高關注度,成為一些人口中的「網紅」,是可以的嗎?

雙刃劍

媛,在《說文》中解釋道:媛,美女也,人所援也。本來是指姿態美好的女子。

可隨著網紅經濟的發達,從「佛媛」到直播帶貨的「病媛,「xx媛」也變成了貶義。

而隨著一些碩博生在網上分享自己的生活,一些「學術媛」、「博士媛」的詞語也開始在圈內引起熱議。

其中鬧的範圍最廣的,還要從博主@katekate朱朱 發的一則視頻 「我以年級第一的成績從牛津畢業了」 說起。

在這則短片中,博主朱朱表示,自己16歲考上牛津本科數學系,現在以年級第一的成績從牛津數學建模系碩士畢業。因為收到了來自牛津的博士offer,還有200%博士獎學金。她將繼續在牛津攻讀博士學位。

在視頻的下面,有不少網友都表示了對朱朱的讚美。

但伴隨著讚美一起來的,就是質疑。

有人質疑專業,表示 「數學建模是個專業,不是系,編的時候能不能專業一點」?

有人表示,該博主原微博文案太像微商了。

還有人說:創業有新思路了。

話里話外都在暗示該博主並沒有真才實學,只是想以高學歷女學霸的身份做網紅。

後續評論更是有人直呼該博主為【學術媛】。

對於這些質疑,博主朱朱也進行了回應。

她po出了自己牛津主頁的截圖,直接回應了學歷造假這個事情。

回顧這場鬧劇,有人質疑朱朱的學歷僅僅是因為 「她的文案很像微商」、「她很像網紅」。

實際上,在現在網絡極速發達,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的時代,朱朱並不是第一個被質疑學歷的網絡紅人。

去年在抖音上,,一個名叫「相宜」的主播火了。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她就漲粉940萬。

同樣的,在該視頻火了之後,也立馬有人質疑她的學歷,還有人爆料說她只是大專生,都是炒作。

最後,相宜本人在受到質疑後po出了自己的博士畢業證書。

可學歷的問題解決了後,立馬就有新的爭議圍繞她們而來,拍短視頻,是不是太不正經了?

那麼在普通人眼裡,博士都是怎麼樣的?

小募經常在一些有關博士的網帖里見到下面這樣的評論。

甚至在過往的一些主流媒體里,我們也能經常見到被「刻板化」的博士印象。

在湖南台的某綜藝節目裡,就請了一位素人女博士來參與明星的造型改造。

一出場節目就給女博士貼上了幾個固定標籤:女博士、大齡、母胎solo……

嘉賓們則用非常誇張的方式表達了對於女博士的嘲笑,女博士不知道氣墊、BB霜,被吳昕用看外星人的驚恐眼光審視。

簡直就是刻意的放大大眾對於博士的所有刻板印象。你是博士就應該大齡單身、不修邊幅、不知道除了科研外的一切新奇東西.....

因此,當有長的好看的女生以高學歷的姿態出現在大家眼前時,就會有很多人下意識的質疑

「這是學術媛」

「學歷造假的吧」

「博士會拍短視頻」嗎?

而這只是對於碩博刻板印象的一個縮影。

實際上,如果博士能通過網絡更多的傳達出有意義的正能量的話,或許我們更應該對此保持一個正向的態度。

就比如,朱朱分享自己的學習法,論文的高分技巧等。

朱朱分享的乾貨知識

就有網友表示:真的很有用

可以確信的是,高學歷者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只會越來越受歡迎,畢竟,在一般普通人眼裡,博士還是自帶光環的。

而隨著媒體的發達,越來越多的博士選擇從「幕後」走到「台前」。他們有的轉播專業知識、有的從事科普、有的分享生活。

這或許都和大眾普世印象中的博士形象不一樣。

圖源:微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儘管爭議也依舊伴隨,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此抱有正向態度。

高學歷人才究竟能不能利用學歷在網絡上吸引注意?或許一切的把握都在一個「度」字。

博士們應該向大眾展示出積極和打破刻板印象的一面。過於譁眾取寵也是要被批判的。

而對於不同於我們平時眼中碩博形象的「高學歷網紅」來說,合理的質疑遠比惡意的揣測更值得我們學習。

不論是僅憑長相就蓋棺定論「學術媛」的一部分網友,還是在一些大眾媒體里被「妖魔化」的博士形象,或許都需要給自己一個時間緩衝,多回歸回歸正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bc6b6f04c1938db4e0a9eb9d3fea2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