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偉大的國務卿——基辛格,兢兢業業一生,卻被趕出白宮

2023-08-18     櫻桃談娛樂

原標題:美國最偉大的國務卿——基辛格,兢兢業業一生,卻被趕出白宮

97歲高齡的基辛格一生為美國嘔心瀝血,然而卻在耄耋之年被特朗普毫不留情地趕出了白宮,被迫離開了這個他呼風喚雨一輩子的地方,也許明年就有機會了呢?

畢竟局勢變幻莫測,前段時間傳染學博士福奇不又高高扛起了抗擊新冠的大旗嘛。而此時距離特朗普離開白宮的日子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雖然不知道川寶還能折騰出什麼浪花來,但是北京卻始終打開大門,歡迎這位中國的老朋友。今天,就讓我們走近這位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看看他是如何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舞台上大放異彩的。

基辛格

1.基辛格的出身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爾弗雷德·基辛格,美國著名的外交家,前國務卿。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出生於德國菲爾特,是猶太人後裔。眾所周知,20世紀30年代的猶太人日子十分不好過,尤其是德國的猶太人。每到必須上街的時候,都是兒時基辛格的噩夢,他害怕無緣無故地毆打,甚至是莫名其妙地丟掉小命,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都是基辛格內心的夢魘。

後來1938年,出於生活的考量,基辛格全家搬往了美國紐約,在那裡,基辛格的生活總算正常了一點。他按部就班地進入中學讀書,後於1943年應召入伍,成為美國陸軍的一員,並藉此入了美國國籍,正式成為了美國人。後來二戰結束,基辛格又考入哈佛大學,主修哲學和政治學,在校期間成績優異,甚至還創下了哈佛大學畢業論文的最長頁數。

基辛格

2.基辛格步入政治生涯

在此後的數十年間,基辛格一邊擔任著哈佛大學的教授,一邊從事著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的特別研究計劃主任的工作,政客與學者兩不誤,而這也順利開啟了基辛格的從政之路。1968年,美國總統開始新一屆的選舉,而此時洛克菲勒家族的納爾遜也想參選,盛名在外的基辛格自然就進入了他的競選團隊,主要負責制定政治綱領和計劃,然而納爾遜卻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敗給了尼克森。但是無獨有偶,基辛格由於在競選途中展現出來的政治才幹而被尼克森挖到了自己麾下,自此,基辛格正式走進白宮。

當時美國正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國內民眾怨聲載道,國際上蘇聯虎視眈眈,時任總統的尼克森也意識到了必須要趁早從越戰中脫身,否則這個無底洞會把美國拖向深淵,自然這個重擔就落到了基辛格的頭上。1969年,尼克森任命基辛格為國家安全顧問,重點協助外交問題,而這是基辛格政治生涯的新起點和逐漸執掌外交大權的開端。

尼克森

後來隨著越南戰爭敗局已定,美蘇冷戰局勢趨於緩解,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逐漸成為了美國外交和戰略決策的核心參謀機構,因此基辛格的地位不斷上升,日趨顯赫。1973年,基辛格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為其促成結束越南戰爭所做的努力,同年獲升美國國務卿,而這期間最令人矚目的成就之一當屬他兩度秘密訪華,此舉不僅讓他成為了中美關係破冰的先導者之一,而且一度是當時世界上的風雲人物,更被譽為是70年代世界外交符號一樣的人物。

3.中美建交

「當三個強大的國家產生對峙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拉攏一個,打擊另一個」。彼時,在基辛格看來,中國擁有巨大的潛力,中美的相逢一笑將會衝擊全世界。在當時,我們和蘇聯的決裂,也給予了西方,尤其是歐洲陣營的極大希望,因為我們的崛起為他們提供了擺脫在美國或者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做選擇,站隊的第三種選擇,而這無疑在冷戰的高壓高對抗烈度的世界大環境下是令人振奮的於是尼克森重新規劃了我國在美國視角下的戰略地位,認為改善和我國的關係,就可以壓制住勃列日涅夫統治之下全副武裝的鋼鐵般的蘇聯帝國。

彼時尼克森和基辛格長時間地探討世界格局的變化,他們重新安排了一種「均勢戰略」,而這個戰略也是基辛格一生指導他外交實踐的核心思想,因此尼克森和基辛格在美國的視角之下為全世界重新安排了一種新的「均勢」格局,他們把整個世界劃分成了五大力量,他們分別是美國、蘇聯、中國、西歐以及日本,在尼克森和基辛格的推演和構想當中,在未來,世界的政治格局將出現這五種力量的不停角力的錯綜複雜的格局,而在這個戰略中,尼克森決定要給中美關係破冰,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減輕美國的壓力,增加世界的平衡力量」,說得直白一些就是美國要體面地進行一次戰略收縮,但是體面的戰略收縮就勢必要和我國搞好關係。

基辛格

但是一個大戰略提出很簡單,可是如果不能落到實處,那麼勢必就會變成紙上談兵的空談,可是付諸於實踐,這其中的艱難程度和複雜局勢是難以想像的,因此尼克森徹底拋棄了國務院的官僚體系,他決定另闢蹊徑,兵行險著,他決定使用自己身邊的親信作為總統全權特使,直接和我國進行溝通,一旦要是成功了,就直接先斬後奏,直接宣布結果,把生米做成熟飯,到了那個時候,即使是美國的官僚和媒體再有什麼意見和反對聲音也沒有用了在那個情況下尼克森第一個想到的當然就是基辛格,而且基辛格等待這一刻已經等待得太久了,他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做一件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大事件了就這樣,基辛格作為尼克森總統的全權代表,完全跳過了所有規定的程序,繞過了原本應該負責美國外交活動的國務院,以一個秘書的身份開始了自己改變整個冷戰格局的旅程。他一開始在巴黎找到了秘密的途徑,洽談好了這次旅程的時間和地點。

為了掩人耳目,基辛格一開始先是裝作訪問巴基斯坦,到了巴基斯坦,基辛格用了一個非常老套的藉口,那就是身體不適,他用這個理由消失在巴基斯坦消失了媒體們的鎂光燈下,然後偷偷上了飛機。而這架飛機在出發前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次飛行將改變整個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基辛格上了飛機之後,他和尼克森的雙簧好戲正式開始了。

基辛格一上飛機,遠在白宮內焦急等待的尼克森立刻就得知了消息,此時尼克森也開始了自己的表演,他裝作突然接到了消息,然後非常猝不及防地找到了國務卿,對國務卿說自己剛剛接到消息,基辛格在訪問巴基斯坦的途中,突然接到了中國的訪問邀請,所以基辛格直接飛到中國了,事發突然,你們要理解。當時的國務卿威廉·皮爾斯·羅傑斯也是在白宮內摸爬滾打的聰明人,自然不會不知道尼克森的小把戲,可是木已成舟,只能是啞巴吃黃連了。

威廉·皮爾斯·羅傑斯

基辛格的中國之旅非常順利,雙方的會談也非常順利,此舉也為日後尼克森震驚世界的中國之旅做好了鋪墊。事實上,在1972年,中美兩國當時是互為需要的,蘇聯已經陳兵百萬橫亘在邊境線上,美國也急需從越戰中脫身,因此中美關係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隨後,水門事件猛然發酵,尼克森被迫下台,福特正式上台,而他依然重用了基辛格,彼時被授予「總統自由勳章」的基辛格一時間風頭無兩,可是他深知急流勇退的道理,因為權傾朝野所以難免會被針對,與其這樣,不如趁早轉身。1977年,基辛格卸任國務卿並且逐漸退出美國主流政壇,同時回歸學術研究和政治遊說生涯。

傑拉爾德·魯道夫·福特

在他的人生記憶當中,一定會有那一天白宮宴會的影子。那一天是基辛格成為國務卿的大日子,是他人生中最為光輝的時刻,彼時白宮東翼高朋滿座,回首基辛格的一生,就會發現命運的豐富多彩和拼接藝術。命運賦予了基辛格猶太的血統,把他一生最多的痛苦放在了德國,在美國基辛格豐富了自己,讓他的一生產生了巨大的改變,而在千里之外的太平洋的另一端,在遙遠的中國,基辛格則迎來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時刻,這一切仿佛冥冥之中早已註定。

而在這位時年已經97歲的老人眼裡,這百年的世界仿佛眨眼而過,一切是那麼短,但又那麼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b38cdeb4363b4debcbdb3667a2a61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