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回家,你別當跟屁蟲!一位媽媽囑咐女兒,道破婆媳相處奧秘

2020-01-10     龍寶育兒

婆媳關係可能是天底下最難相處的關係了,尤其是剛進門的媳婦,跟婆婆的生活習慣,生活理念,處事方式等都沒有達到默契的程度,所以就更容易出現矛盾,所以婆媳相處是需要技巧的。



新婚不久的梅梅跟老公蜜裡調油,去哪裡都形影不離,尤其是回公婆那裡,梅梅每次都跟著,可時間長了,梅梅卻發現了婆婆微妙的變化,一開始對他們還熱情招待,但後來不知怎麼的,婆婆的臉色卻越來越不好看。

有一次,他倆吃完飯,婆婆對兒子說,你進來一下,我跟你說點事兒,老公自然地走進了婆婆的臥室,梅梅竟然也跟了過去,笑嘻嘻地想聽聽婆婆要跟老公說什麼事,沒想到婆婆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跟兒子說,也沒什麼事兒,你倆回家吧。

梅梅回到家,越想越不舒服,婆婆之前明明有事跟老公說,為什麼她一進去就不說了呢,還有什麼秘密需要背著她嗎?她跟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詳細詢問了婆婆這些日子的變化以及梅梅的生活軌跡,最後跟女兒說,下次去你婆婆家,你別跟著了,別像個跟屁蟲似的。



梅梅納悶了,我和她兒子一起回家,婆婆應該是樂見的呀,說明夫妻感情好沒有矛盾呀,老人不都是這麼想的嗎?誰知媽媽說,你試試就知道了。

梅梅雖然不明白,但還是照著做了,十次里有八次讓老公單獨回去,沒想到效果卻出奇得好,有的時候婆婆想她了,還專門給她打電話,要給兒媳婦做好吃的,囑咐他跟老公一起回來。婆婆的變化太大了,梅梅的媽媽說,人家跟兒子相處幾十年了,冷不丁一下子分開,老人肯定不適應,當然也要跟兒子說一些悄悄話。

你這個兒媳婦當的呀,太沒眼力勁兒了,就拿我來說,想你了就想讓你一個人回來,還是像從前一樣,你要是帶老公回來,我也不自在呢。所以,你得留給她們母子相處的空間,這樣顯得你既懂事,婆媳之間還有距離美,婆婆自然會對你好了。



作為兒媳,要留出母子相處的空間

一位婆婆跟兒子哭訴,兒子結婚以後就忘了娘,一點也不關心她,兒子很納悶,我和我媳婦兒一星期要去看你兩三次,咱們幾乎天天見面,怎麼還說我不關心你呢,電話少給你打了,還是禮物少給你買了?兒子感覺自己做得很到位,兒媳婦也覺得婆婆太矯情了,是不是有戀子情結?

老人有的時候只想單獨跟孩子待一會,這也不是什麼戀子情節,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心態是最放鬆的,她可以跟兒子嘮嘮家常,說說自己最近生活上的變化,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慰藉,有的時候在面對兒媳婦時,老人就不敢把心裡話往外說,一個是怕兒媳婦有想法,覺得老人依賴性太強,第二,覺得很多事沒必要讓兒媳婦知道,增加不必要的麻煩,有些話在兒子這裡能過就過,在兒媳婦這裡卻過不去,所以懂事的兒媳婦,會主動留出母子相處的空間,而不是老人心裡有話沒處說。

作為婆婆,要注意給小夫妻留空間

這樣的作為婆婆也要留給晚輩相處的空間,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莫過於夫妻關係,兒子結婚以後,小兩口兒就是一體的,婆婆不應該總是橫在兩個人的中間,讓兒媳婦兒覺得壓抑和不自在,跟老公相處起來也有所顧忌。



很常見的,有的婆婆不敲門就進兒媳婦的房間,無緣無故的占用兒子的空閒時間,甚至故意跟兒媳婦「爭寵」,讓小兩口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這樣的婆婆無疑也會給兒媳婦留下不好的印象,老人其實應該有老人的生活,跟年輕人的生活還是完全不一樣的,關注點也不要總是放在年輕人的身上,時間長了,婆媳關係自然也會很緊張。

所以婆媳相處的最大技巧還是距離感,適當的距離感,不光是兩個人要彼此尊重,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著想,距離太近了,矛盾自然就來了,距離太遠了,又不像是一家人,所以這個分寸的拿捏還是非常重要的。

不是所有的老人都喜歡熱鬧,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願意讓老人陪在身邊,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和互相體諒,這樣才能過好日子,您說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aiFlG8BxtCz63RLy2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