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些腎友來問我,他的病能不能根治?他們期待某個神醫手中具有一種可以像「開關作用」一樣的神藥,服下以後發揮開關的「關閉」功能,所有腎病症狀瞬間消失。其實這一切只是美好的期盼,至少在當下眾多的腎病治療措施中還沒有找到具有這種作用的藥物(未來幹細胞療法的介入有可能實現)。
當下醫療對健康的作用主要貢獻只限於一些急性損害,如炎症、創傷類疾病,對慢性疾病的治療原理主要貢獻在保護人體臟器的結構與功能,延長其使用壽命等方面。因為我們人體的臟器就如同汽車各個部件一樣,每個零件均有其使用壽命,你若不愛惜、不定期保養,它的使用年限就短。人的壽命與此同理!醫療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最多也超不過10%,我想告訴那些想根治自己疾病以及想活的長久一些人的絕招只是二個字「自律」!現實生活中真正對健康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非醫學因素,就像每天的日常生活由每個人的生活細節和習慣所決定的一樣。
平時保持自律的生活,每天控制飲食、定期鍛鍊(跑跑步、練太極、拍拍照)都比打針吃藥強上十倍。
慢性疾病患者的自律性還表現定期檢查和隨訪上。我們國人習慣有病才去醫院,身體沒有不舒服絕不去醫院,並把這一過程稱之為看病或求醫;而西方已開發國家則把就醫的過程稱之為看醫生。兩者雖只差一字,但在性質和效果上相差甚遠。定期檢查及隨訪其實就是一個看醫生的過程,是一個評價治療效果、判斷疾病走向的重要流程,通過定期隨訪可以發現很多治療中存在的問題並可以及時糾正。
在此奉勸我的讀友們千萬別做神仙難救的七種人!
1. 明知自己得了病,還不忌口!
2. 明知熬夜有害,還天天晚睡!
3. 明知是垃圾食品,還捨不得放棄往嘴裡送
4. 明知喝酒傷身、抽煙壞,還煙酒不離
5. 明知一頓早餐簡單又營養,還是睡懶覺錯過
6. 明知肉、油吃太多不好,還是要過嘴癮
7. 明知道負面情緒傷身體,還是把什麼都憋心裡
在8%的醫療效果之外,真的對健康起決定性作用的那92%是生活方式、生活條件等非醫學因素,就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由每個人的生活細節和習慣決定。
(俞雨生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