漣水:小菌菇大產業,引領鄉村振興走出「三難」

2019-07-22     淮安身邊事

夏日炎炎,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南集鎮新合村一番紅紅火火的景象:漣水縣整合600萬元扶貧資金,將170畝羊肚菌種植項目落戶這裡,與新合村合作的香鈺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把生產基地搬到了這裡,福建客商也在這裡投資了億元食用菌產業園。

而這一切,都緣於這裡30畝羊肚菌產業產生的「葡萄串」效應。看著像毛肚、聞著像蘑菇,羊肚菌是珍稀食用菌品種,營養價值、經濟價值都非常高,畝產300餘斤,鮮果價格每斤100多元,干品每斤近千元,主要出口歐美等國家。



羊肚菌

人們都說發展難,選准產業難上加難,當年轟轟烈烈的「兩專一基」遭遇「滑鐵盧」,黃牛「黃」了、蠶桑「傷」了、洋蔥「沖」了,失敗的陰影揮之不去,到現在,提到發展現代農業大家還是心有餘悸、望而卻步,農業生產還以傳統的稻麥兩季為主。究竟是守攤子,還是闖路子?新合村一班人毅然選擇了後者,淘到了帶來真金白銀的羊肚菌產業,啃下了脫貧攻堅這塊硬骨頭。然而,羊肚菌在新合村這個「十三五」省定經濟薄弱村落地生根,並不是一帆風順,可謂一波三折、困難重重。

項目選擇難——考察奔波,合作定了

2018年,為補齊村集體經濟短板,村裡爭取200萬元省幫扶資金,流轉了600多畝土地,種植優質稻麥卻收效甚微,計劃發展大棚種植來增加收入。可是種植什麼呢?村兩委一班人和群眾代表一次次考察、一次次研判、又一次次否決。7月中旬,陳支書帶領一班人又到江蘇鹽城阜寧找項目,臨近晌午酷暑難耐,他們在路邊買了個西瓜來解渴,邊吃邊和老闆聊起了西瓜的收成,無意中聽說陳集有個羊肚菌項目,發展前景不錯。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們丟下西瓜一路飛奔,過總渠、走板湖、奔陳集,不到半小時就來到了傳說中的江蘇香鈺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公司相總寒暄後直奔主題,推心置腹、坦誠相對,陳支書一行為民服務的誠意感動了對方,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緊接著立即趕回漣水向鎮黨委彙報,鎮里又派出專人前往洽談,來來回回奔波了十幾趟,終於在八月份簽訂了合作協議。

項目落地難——支書挑頭,產業園開了

儘管簽了合同,可村民們對這個新生事物卻並不買帳,過去村裡發展過西蘭花、西瓜等經濟作物,不是投資人跑路了,就是缺乏技術支撐沒有銷售渠道,弄得本利無歸,就連陳支書本人也損失慘重,誰還願意參股冒這個險?

為了那份沉甸甸的幫扶資金不在新合村打水漂,為著一個老黨員對父老鄉親的承諾,在任17年的陳愛仁決定還是自己來挑頭,可是老伴不樂意了:「你呀,都快70的人了,是官沒當夠?還是苦頭沒吃夠?快來縣城給我幫個手,帶帶小孫女讀書吧!」兒女們更是沒有一個支持的,兒子在外做生意,女兒已是個小有名氣的劇作家,「老爸,我們讓您吃穿不愁的,您老就別折騰了行嗎?」可開弓哪有回頭箭?「我不能讓這麼多人辛辛苦苦爭取來的項目就這麼流產吶!」陳愛仁斬釘截鐵。耐心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後,他帶頭掏出7萬多元購買了菌種和肥料,後又有辜美香等幾人參股,和香鈺源農業科技公司實行股份制合作。依託公司成熟的技術支撐和市場銷售渠道,占地30畝、總投資近200萬元的新合村富民壯村產業園應運而生,將村集體、能人大戶、低收入農戶的利益緊緊地捆在了一起。

項目管理難——悉心堅守,希望來了

羊肚菌是嬌慣品種,對土壤、氣候、光照等比較敏感,棚溫低於3°C羊肚菌就會被凍死、高於27°C就會被灼傷,陳愛仁每天跟羊肚菌基地形影不離,適時通風、及時覆膜。

前幾天氣溫突然升高,老陳自掏腰包2萬多元買來遮陽網,中午工人們剛下班回家,忽然颳起了大風,還沒來得及固定的遮陽網頓時飛了起來,叫人幫忙是來不及了,他自己搬來梯子爬上去用身體趴在遮陽網上壓住,然後用扎帶一根一根小心地把它們固定好,做完這些,陳愛仁已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他可是個67歲的老人啊!再等回家已過晌午,等待他的還是家裡的冷鍋冷灶,心情五味雜陳的老支書第一次蹲在地上濕了眼眶。他像守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著這片希望的田野,可三月上旬沒見一棵菇的蹤影,而別的地方已經上市快一個月了。失敗的擔憂、流言的壓力、等待的煎熬,讓他不堪重負,「這要是搞砸了我就是新合的千古罪人啊!」好在這些淘氣的羊肚菌在三月中旬陸陸續續開始從地里伸著懶腰冒出頭來,陳支書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陳支書看著豐收的羊肚菌,露出欣慰的笑容

走出「三難」境地的新合村迎來了柳暗花明的好日子:年產羊肚菌9000餘斤,畝均純收益達2萬元,村裡通過收取大棚租金和土地流轉服務費,集體經濟翻了個身,陳勛元、陳廷玉等低收入戶實現了家門口就業的夢想。




低收入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一個項目富裕一方百姓,羊肚菌產業帶給新合村的精彩蝶變才剛剛開始。為了讓收摘以後的土地不歇茬,村支書陳愛仁他們在夏季引來水養龍蝦,陳支書說,「不歇茬來養龍蝦,不僅提高土地產出率,更重要的是漫灌殺菌,為秋季羊肚菌種植做準備。」而用「飛地」政策開展的170畝二期羊肚菌工程已經啟動,村集體、能人大戶、低收入農戶三方聯動,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累計增收不低於40萬元,同時帶動周邊低收入農戶不少於40戶,小康夢在這裡又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來源:淮安新聞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PNGHmwBmyVoG_1ZA4v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