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轉型成這次大會焦點問題 中國代表團表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杜拜當地時間9日下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杜拜大會上,中國代表團舉行了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大會最新的進展,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中國會全力以赴支持阿聯辦好一次成功的大會,但在化石能源轉型等焦點問題上,各方還存在較多分歧。
杜拜當地時間9日下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杜拜大會上,中國代表團舉行了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大會最新的進展,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中國會全力以赴支持阿聯辦好一次成功的大會,但在化石能源轉型等焦點問題上,各方還存在較多分歧。
杜拜當地時間9日下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杜拜大會上,中國代表團舉行了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大會最新的進展,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中國會全力以赴支持阿聯辦好一次成功的大會,但在化石能源轉型等焦點問題上,各方還存在較多分歧。
中國代表團:化石能源轉型成為焦點問題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表示,化石能源轉型問題是各方關注的焦點,目前中方正在跟各個主要國家和集團進行密集磋商,希望找到一個正確的未來方向,反映正能量,而且又體現最大的包容性。
目前全球風力發電的成本已經降低了80%,光伏發電成本降低了90%,這是中國開發可再生能源做出的巨大貢獻,也為全球大規模部署可再生能源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 解振華:中國自身由於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現在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已經超過了煤電的裝機容量,這是能源結構一個很大的轉變,我們要繼續加強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最後爭取逐步來替代化石能源。另外中國跟中東產油國,我們要進一步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發展綠氫、綠氨、綠醇,我們要繼續開展合作。
在本次大會上,116個國家簽署《全球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宣言》,提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2022年的3倍,即裝機超過110億千瓦。
國內出口企業積極探索產品碳足跡
產品碳足跡指產品從原材料加工、運輸、生產到出廠銷售等流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意見》,制定產品碳足跡核算規則標準,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推動碳足跡國際銜接互認。當前,國內相關產業推進碳足跡的進展如何?
總台央視記者 平凡:在江蘇蘇州一家新能源汽車的零部件生產企業,我手中拿的就是一款即將銷往歐洲的智能控制器,它剛剛完成了碳足跡的核查,拿到了江蘇省首張基於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的碳足跡證書。證書顯示每個這樣的產品的碳排放量在1.9千克左右。
位於蘇州城區的一家出口型企業,剛剛建立了產品碳足跡管理平台,首個計算碳足跡的產品是用於新能源汽車天窗的捲簾控制器,每年的產量在40萬個左右。
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產品碳核算是貫穿產品的整個生產周期,從原材料開始,有專門的產品碳排放因子庫,來核算出原材料的碳排放量,未來可以覆蓋到其他各種產品。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電力能源環節的數據採集核算。
國家電網蘇州供電公司碳足跡項目負責人 錢科軍:這是一個用電採集終端,企業在各個生產環節、廠區和重點設備等關鍵碳排放環節,安裝了179個這樣的用電採集終端和1個天然氣表,可以實時計量企業生產和非生產的各個環節的碳排放和能耗量。
除了汽車零部件企業外,在江蘇,一些儲能企業也在進行產品碳足跡的核算,來應對歐盟新電池法對於碳排放的新要求。
根據歐盟新電池法,將出口至歐盟的動力電池碳排放的核算要求擴展到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要求建立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核算及披露體系,否則將被禁止進入歐盟市場。
碳關稅來了 電力鋼鐵等行業須加快綠色轉型
除了電池法之外,歐盟還出台了碳邊境調節機制,2023年10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間僅需按季度報告相關信息,無需實際支付碳關稅。自2026年1月1日起,進口歐盟的產品將被正式開始徵收碳關稅。中國出口企業該如何應對?
從2026年1月1日起,進口歐盟的產品將被正式開始徵收碳關稅。從事電力、水泥、化肥、鋼鐵、鋁和氫六個行業的中國企業直面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合規新要求。這將帶動上下游相關行業的碳減排需求。
普華永道中國稅收政策服務主管合伙人 馬龍:我們應當更好地理解歐盟碳邊境稅相關的規則,因為現在的階段屬於過渡期,過渡期和正式生效的過程中,對於企業來說有很多的機會去熟悉、去了解。
不少出口企業表示,已經開始制定減碳方案,具體量化每年的減排量,滿足碳排放的總目標。同時推廣應用採購綠電,加大節能改造的力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9450,郵箱:nengyuanwang@126.com,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