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金難買老人瘦」,不少人上了年紀後就格外關注體重,熱量高點的不吃,有糖的不吃,油膩點的不吃,對於食物追求到了極致。
但事實上,長久以來被認為健康狀態的「老來瘦」,可能並不健康。那真正健康的體重是怎樣的呢?
一、「最佳體重值」公布,最好保持在這個數
很多老年人在上了年紀後會嚴格控制自己的體重,生怕自己超重影響健康。但實際上,稍微「胖」點更有利於老年人健康。
2023年,《中華老年醫學雜誌》上發表過一項研究,研究人員對1950位年齡60~103歲的老年科住院患者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老人適當「胖一點」,有利於其更長久地保持健康。
研究人員根據體重指數(BMI=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將參與者分為5組,並對身體功能相關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包括日常活動能力、認知狀態、睡眠、吞咽能力以及握力等。
結果發現,BMI過低是老年人各項功能下降的重要影響因素,保持BMI25~27.9或BMI28~29.9輕度肥胖的老年人,反而身體的功能狀態更好。
無獨有偶,2022年,中疾控團隊在《自然·老化》上發表的一項為期20年的前瞻性研究稱,中國80歲及以上的老人,BMI在24.0~31.9這個區間的老人壽命最長,他們的全因死亡率、心血管/非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最低。
事實上,老年人太瘦,即體重過低往往會有營養不良、肌肉萎縮問題,這些會導致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相反,「微胖」的老人反而更能耐受疾病帶來的身體消耗,可以獲得更長的壽命。
當然,不是說一直微胖都是好的。《流行病學年鑑》上一項跨度73年的研究稱,年輕時保持體重正常,年老時微胖的人群死亡率最低。
二、60歲後過於瘦,4個疾病或會找上門
西安市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喬黎焱指出,老年人並非越瘦越好。古籍《黃帝內經》內早有記載:「脾主身之肌肉」,過瘦的話說明脾胃運轉不好,而脾胃又是人體後天之本,所以把瘦當健康,其實並不對。
體重偏低,肌肉含量不足,可能給中老年人帶來以下風險:
1.骨質疏鬆
肌肉量不足身體過於消瘦的老年人,出現脆性骨折的明顯會明顯增加。
2.身體乏力
肌肉需要有充足的蛋白質才能保持健康活力,如若老年人過於消瘦的話,會導致肌肉無法生成,整個人會變得特別乏力。
3.代謝紊亂
《預防醫學》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相較於胖人,過瘦的老年人罹患代謝綜合徵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4.免疫力下降
老年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慢性疾病,這些老年人如果還體重過瘦的話,會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比如普通感冒容易迅速發展成肺炎。
三、想要有個好體重,做好5點是關鍵
年齡越大越難改變自己的身材,如果你覺得自己過瘦或過胖,建議從四五十歲就開始調整,不要等衰老了才想到保持身材。
北京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楊子艷表示,想要保持健康的體重需要做到的是吃動平衡,建議老年人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進食量和運動量。
1.吃得營養
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消化吸收能力會下降,所以更需要加強營養攝入。鼓勵老年人可增加蔬果、豆類食物的攝入,必要時也可以在營養師指導下服用補劑。
2.適度運動
即便是一些體重健康的老年人,也建議適當進行運動,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讓人變得更健康。本身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可進行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每天快走、散步30~40分鐘,也能起到很好的鍛鍊作用。
3.控糖限酒
老年人要注意儘量不飲酒,任何形式的飲酒都會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同時要注意控制糖分的攝入量,儘量不吃含糖的飲料、餅乾、糕點等。
4.共同進餐
日常建議和家人一起共同進餐,吃飯的時候有人一起說話聊天,可以促進食慾,也能一定程度改善心情,可降低老年人體重減輕的幾率。
5.定期測體重
建議日常要養成定期測量體重的好習慣,這樣做可及時發現體重的變化,有異常也好及時進行干預。
上了年紀後,最理想的身體狀態是微胖,要是太瘦的話,要在40、50歲就開始有意識「增肥」,為老年做準備。
參考資料:
[1] 《人老了,「胖點」好還是「瘦點」好?》. 生命時報 2023-12-11
[2] 《老年人到底是胖好,還是瘦好?》. 中醫健康養生官方號 2024-03-10
[3] 《50 歲後,胖點好還是瘦點好?研究發現:體重有這個特點的人,更容易活到 90 歲!》.科普中國 2023-09-25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