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網宿科技「專利大戰」後赴港上市,位元組、騰訊服務商白山雲委屈嗎?

2024-01-12     野馬財經

原標題:與網宿科技「專利大戰」後赴港上市,位元組、騰訊服務商白山雲委屈嗎?

結束2.5億專利戰,港交所IPO之路能否一帆風順?

作者 | 劉欽文

編輯丨李白玉

來源 | 野馬財經

吃瓜最怕什麼?網速跟不上。2012年-2019年,微博九次崩潰,有五次與明星戀情有關。每一次網崩,都伴隨著網友的心焦。

「雲分發」業務,能很好的解決網絡擁擠及訪問延遲問題,提高用戶訪問網站的響應速度和成功率。因此,給各大網際網路公司提供「雲分發」業務也成了一塊香餑餑。

白山雲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白山雲」)的客戶就包括位元組跳動、小米、新浪、長虹、微軟等。背靠眾多大客戶,白山雲向港交所發起衝刺。

圖源:罐頭圖庫

此前,白山雲曾在2019年向A股科創板發起衝刺,但因競爭對手發起「專利戰」,被頻頻問詢,最終自行終止申請,並言明原因為「鑒於整個審核過程的不確定性」。4年後,白山雲披露糾纏多年的專利訴訟均已結案,轉而赴港上市,這次,白山雲能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嗎?

年入21億,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77%

5G、人工智慧、視頻流媒體、物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每日都在突破著人們的想像力。技術迅速發展背後,對實時網絡連接及計算能力的主導要求也越來越高。數據在全球範圍內的不同地點及設備中生成並傳輸。

圖源:罐頭圖庫

因此音視頻、社交媒體、遊戲、電子商務、電信、金融、公共服務、交通、智能製造及醫療等各行業的企業,對於雲服務都有很高的需求。白山云為許多企業客戶提供全套邊緣雲服務,包括網絡服務、安全和計算服務。

《招股書》顯示,其每日支持來自網際網路用戶約6480億次的服務請求。2022年全年及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白山雲分別為1375家及1018家付費客戶提供服務。

圖源:罐頭圖庫

白山雲成立於2015年,成立不久就收穫了許多大客戶。A股《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白山雲的前五大客戶包括位元組跳動、騰訊、小米、金山雲等企業。其中2017年騰訊的收入占比為32.41%、2018年位元組跳動的收入占比為35.71%。

港股《招股書》中並未披露白山雲具體的客戶名稱,但第一大客戶的營收占比依然較高,2020年-2022年、2023年1-6月,第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占同期總收入的42.6%、34.4%、47.9%及36.8%。前五大客戶占比達到74.5%、74.9%、76.9%和63.4%。

2020年-2022年、2023年1-6月,白山雲實現營收18.03億元、22.66億元、21.32億元和10.84億元。

「我們已經建立一個忠誠而多元化的全球客戶群。同時,我們一直在豐富我們的客戶基礎,旨在獲取更多不同行業領域的重點客戶,降低客戶集中的風險。2020年、2021年、2022年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我們的重點客戶數量不斷增加,分別為97、118、127及82家。我們將繼續擴大客戶群,獲取更多的重點客戶。我們亦計劃進一步滲透至關鍵行業。」白山雲表示。

與大客戶收入占比高相對應的,報告期內,白山雲的應收帳款凈額占當期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為43.28%、47.59%和53.71%。

2.5億「專利戰」打響,A股IPO終止

根據中國ICT產業的市場研究和諮詢機構「計世資訊」發布的《2018-2019年中國CDN市場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CDN(內容分髮網絡)市場中,排名前五名分別是阿里雲、網宿科技、騰訊雲、金山雲和白山雲。其中。網宿科技早已於2009年上市。

2019年4月,白山雲衝刺上交所科創板,遞交《招股書》。

正在白山雲衝刺IPO的關鍵時刻,2019年5月30日,網宿科技以白山雲涉嫌侵犯其ZL201310147926.9和ZL201310349444.1 兩項專利權為由提起兩項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停止使用前述兩項涉訴專利,並賠償經濟損失合計人民幣1.5億元、維權費用合計人民幣約123萬元,同時承擔全部訴訟費用。

此後,雙方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專利大戰」。

2019年7月2日,白山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複審和無效審理部提出對上述專利權的無效宣告請求。在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往往會通過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權無效宣告申請,來影響原告起訴的權利基礎。

圖源:罐頭圖庫

「如果在訴訟過程中,被告成功無效了原告用於起訴的專利權,則原告將失去起訴的權利基礎,人民法院將駁回原告起訴,被告將不被人民法院判定為侵權,也無需承擔侵權責任。」芙蓉律師事務所律師杜穎表示。

2019年8月15日,白山雲再次反擊,以網宿科技侵犯其兩項專利權為由,對網宿科技、網宿科技北京分公司提起兩項訴訟,請求法院判令網宿科技賠償經濟損失合計人民幣1.6億元,同時承擔相關的維權費用。

2019年11月,網宿科技再次提起訴訟:以白山雲涉嫌侵犯其ZL201511015920.1和 ZL201710650961.0兩項專利權為由,索賠經濟損失1億元、合理維權費用100萬,並要求其承擔訴訟費用。

兩次相加,網宿科技共提起四件專利侵權訴訟,索賠金額達2.5億元。

根據白山雲所披露的一審判決說明顯示,南京中院一審判決,其中一案構成侵權,判白山雲賠償網宿科技2000萬元。另一件侵權案,被南京中院一審駁回,認定白山雲不構成侵權;此外,還有2樁案件,網宿科技於判決前兩日主動撤回訴訟。

白山雲提到,不服侵權判決,將提起上訴。

圖源:白山雲公眾號

由於一審判決書並未公開,四項案件中白山雲敗訴何項我們不得而知。但公開信息可知,涉及ZL201511015920.1和ZL201710650961.0兩項專利權的案件已撤訴;ZL201310349444.1專利被認定無效。

那麼便僅剩ZL201310147926.9一項專利。企查查顯示,該專利為:源站文件更新發布方法及緩存文件更新方法。

據白山雲的《回復函》顯示,關於此專利案件,網宿科技認為,白山云云分發服務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營業金額合計18.49億元,獲利巨大;此外白山雲負責雲分發業務的核心技術人員王康和李國是網宿科技離職員工。

王康和李國都是白山雲的重點員工,其中王康為白山雲的核心技術人員和副總經理,這件事情之後,還與白山雲實際控制人霍濤、董事沙涌、董事兼副總經理代翔,副總經理童劍共同出具了《承諾函》,表示「如因訴訟糾紛敗訴導致支付侵權賠償或支付訴訟費的,同意以其自有資金、房產、股權等資產連帶地向發行人予以全額補償。

A股《招股書》顯示,王康於2007年至2011年在網宿科技擔任產品總監職務,負責產品部門管理工作,於2015年9月開始在白山雲任職。李國於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就職於網宿科技廈門分公司,任運維工程師;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職於網宿科技上海分公司,任售前及業務拓展經理;2015年9月開始在白山雲任職項目運營總監。

至今,在港股《招股書》中,王康仍為白山雲的執行董事兼高級副總裁,負責整體海外產品建設及研發管理,間接持股4.25%。

在王康的帶領下,白山雲的海外業務收入不斷增加,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從2020年的1.43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3.9億元,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該部分收入為2.84億元,貢獻占比由2020年的7.9%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的26.2%。

李國的信息並未在《招股書》中出現,不過2023年10月26日時,李國曾以白山雲科技產品副總裁的身份接受了網絡安全領域自媒體「安全牛」的採訪。

「科創板設立三年來,因為專利侵權涉嫌糾紛的原因阻礙上市的事件頻發,因為在註冊制下,主打科創屬性的科創板基本上不允許有主營產品未決專利糾紛的企業帶病上市。多家科創板上市衝刺企業陷入智慧財產權訴訟,這是因為,智慧財產權作為科創企業的核心資產,不僅決定了這家企業的價值與發展前途,更是衡量一家企業科創含量的關鍵,也是上市後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財產權專家庫專家董新蕊表示。

「專利大戰」自然引起了監管注意,隨後的回覆與問詢中,監管機構針對白山雲專利涉訴、技術先進性等問題頻頻問詢。白山雲也因沒有主動、及時披露重大訴訟而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監管警示。

「科創板上市相關監管文件對擬上市企業的智慧財產權有多處明確的數量規定,監管尤其會重點審查企業技術風險、法律風險、重大權屬糾紛等,如果在核心技術上頻頻遭遇重大訴訟或訴訟久拖不決,無疑會明顯拖累IPO進程。」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表示。

最終,在回復了4輪問詢函後,2020年7月,白山雲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通過證監會發審會的IPO公司只經歷過2輪問詢。4輪問詢的企業,幾乎沒有成功過會的先例。

白山雲在此次的港股《招股書》中回應,「競爭對手過去在中國對我們提起訴訟,指控我們侵犯其與若干邊緣雲技術相關的專利。我們亦於中國針對此類競爭對手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截至目前,所有有關該競爭對手的專利侵權訴訟均已結案。

「專利大戰」後

白山雲未來向何處去?

雖然,白山雲《招股書》中表示專利侵權訴訟已經結案,但對白山雲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相較於2018年「專利大戰」之前,在中國CDN市場上,白山雲排名第五。《招股書》顯示,按收入計算,2022年白山雲在中國邊緣雲服務行業排名第9位,2022年的市場份額約為3.1%。

這期間恰好遭遇全球新冠病毒爆發的黑天鵝事件,一方面,企業都在開源節流,另一方面,因為「專利大戰」聲譽受到影響的白山雲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圖源:《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公司E在中國邊緣雲服務行業市占率為5.6%,排名第五,比白山雲高四位。白山雲對公司E的描述為「一家成立於2000年的科技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主要提供CDN、雲計算、雲安全和全球分布式數據中心服務。」這與網宿科技的信息一致。

與此同時,A股《招股書》報告期內,2016年-2018年,白山雲的收入分別為2.02億元、6.2億元和10.5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8.21%,凈利潤分別為83.42萬元、1796.97萬元和5039.12萬元,年復合增長率677.22%。

如今,白山雲不僅營收陷入停滯,還轉為虧損。2020年-2022年、2023年1-6月,白山雲實現營收18.03億元、22.66億元、21.32億元和10.84億元。凈利潤分別虧損1.83億元、1.69億元、1.93億元及3590.2萬元;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為1.45億元、1.42億元、1.66億元及2043.5萬元。

對於虧損,白山雲在《招股書》中解釋稱,「主要由於該公司的業務迅速擴張,網絡基礎設施的前期投資及其他成本及費用相對較大。」

除此之外,白山雲的現金流持續下滑,從2020年的1.56億元下滑至2023年6月30日的6067.5萬元。

圖源:《招股書》

和現金流相比,白山雲的流動負債凈額不斷增加,報告期內,分別為2.15億元、3.53億元、4.33億元及5億元。

「考慮到我們目前可動用的財務資源,將足以滿足我們未來12個月的預期現金需求。我們將密切監控營運資金水平,及審慎審查未來現金流量需求,並於必要時調整運營及擴張計劃,以確保我們保持充足的營運資金來支持業務運營。」白山雲表示。

不過,白山雲的毛利率在近三年半得到了大幅提升,報告期內分別為4.3%、7.4%、9.1%和12.7%。

「主要由於我們的戰略重點是獲取和服務於網絡服務利潤率相對較高的客戶;受益於我們的技術進步(如異構資源調度技術),我們已提高帶寬使用效率;通常具有高附加值的安全和計算服務貢獻的收入增加。」白山雲表示。

並且,5G時代的來臨,對雲服務市場格局也將產生深刻影響。

圖源:罐頭圖庫

白山雲科技董事長兼CEO霍濤在接受「36氪」採訪時表示,「5G、IoT的發展是一個大趨勢,中間有一系列關鍵事件發生。比如2019年,5G商用牌照發布,推高了大家對場景落地、生態建設的巨大熱情,也促使我們更加關注如何在不同應用場景下幫助客戶把握5G帶來的技術紅利。」

如今,白山雲從A股轉到港股IPO,與A股相比,港股往往市盈率更低。與此同時,因為港股市場交易和投資不活躍,2023年以來,就有雅士利國際、保利文化、達利食品等超過10餘家公司紛紛選擇私有化退市。儘管登陸港股市場,也能獲得融資渠道,但是不得不說,網宿科技的「IPO狙擊戰」給白山雲帶來的影響是深遠而巨大的。

你對於白山雲的未來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8c6e5666051ac9ff8b38fcbb46671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