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在朋友圈,多刷到先生們的身影!| 精選

2023-10-14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希望能在朋友圈,多刷到先生們的身影!| 精選

在海量訊息之間,

漏掉、沒有看到的,

是這樣一群先生》——

致敬·先生

XIAN SHENG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特別策劃‍‍

先生

前不久向我們介紹了一群了不起的先生‍‍‍

他們鎮守在不同領域,

令我們看到了

一生擇一事,一世慰人心

精神風範。

今天,小編帶您去認一認

這些溫潤的面孔,

以及他們擔得起

我們長久敬仰的理由。

是謂: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我輩景仰,蒼蒼泱泱!

先生·戴敦邦 85歲

圖 | 當記者問到「您給自己這個民間藝人打多少分」,戴老自豪地說「120分」!

痴迷紅樓夢尤其是連環畫的,

對這位先生一定不會太陌生

「不僅能畫水滸英雄,

還能畫紅樓粉黛,

文武不擋,男女不擋,

是獨樹一幟的高手。」

國畫大師葉淺予曾這樣誇讚戴敦邦。

深情的黛玉、睿智的襲人、

嫉惡如仇的魯智深、忍辱負重的林沖,

戴敦邦用濃淡不一的線條,

勾勒出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

戴敦邦先後為四大名著

繪製了2000多幅畫作,

其中《紅樓夢》詩書畫作品

就有1000多幅。

他說,畫紅樓最累心,

但又覺得應該能畫出比年輕時

更成熟的作品,

於是不顧年歲重新再畫。

圖 | 戴敦邦最欣賞《紅樓夢》中的襲人

別的高譽他不要,

他自稱「民間藝人」,告訴自己:

餘生要為人民畫畫,

要用中國筆墨講述中國故事。

我不是為自己畫,

也不是為某一個地方畫,

我想為老百姓畫。」

戴老呢,也是從夜裡「偷時間」的人,

他的一天是從凌晨三點半開始的。

右眼看不見,耳朵聽不清,

腿疼導致走路也有些蹣跚,

家人心疼他起得太早,

他卻總是「裝作沒聽見」。

他心裡盤算著,每天多畫一小時,

一星期就能變成八天用……

先生·何占豪 90歲

咱就是說,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

這首耳熟能詳的「中國旋律」,

誰不會哼上一段呢。

這是何占豪26歲時參與創作的,

堪稱中國傳統音樂和西方音樂

完美結合的典範

何占豪說,九十年的人生中,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

陪伴了他三分之二的時間。

作為演出和錄音版本

最多的中國管弦樂曲,

早已和他的生命融為一體。

他清楚地記得,1959年《梁祝》

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時,

拉著小提琴的何占豪,

心提到了嗓子眼,

為這首從未有過的中國民族風格

小提琴作品捏了一把汗,

音樂完了之後台下面一點聲音也沒有,

過了幾秒鐘,忽然掌聲響起來了,

後來掌聲不斷,讓我們『再來一個』,

我想怎麼這麼受歡迎?!

圖 | 年輕時的何占豪

結束之後大家到台上來祝賀,

但我當時累壞了,

心想以後再也不寫了。」

「再也不寫了」的想法只是一閃念,

恰恰相反,

這成為了何占豪音樂人生的一個開端,

為了創作讓老百姓能「聽懂」的音樂,

他摸索了一輩子。

何占豪總說,

我的作品不只有

《梁祝》那樣悽美的愛情,

更多的是謳歌英雄、

體現家國情懷的作品,

音樂人要負責任、有擔當。

初識小提琴時,

「半路出家」的何占豪

是憋著一股勁的,

我們這一代青年有一種民族自尊心,

我們學小提琴的目的

全是為了爭一口氣,

就是為了把小提琴

這些世界上先進的樂器,

加到我們民族樂隊裡面來。」

先生·張勇傳 88歲

兩次特殊的洪水經歷,

改變了張勇傳的一生。

1953年,張勇傳參加高考,

第一次領教到洪水的兇猛。

他回憶道,當時連降暴雨,

洪水淹沒了通向考場的路,

為了能準時趕到,

父親雇了一艘小船,

與撐船的漁民顛簸了

一天一夜才到考場。

發著高燒進入考場,

張勇傳仍以優異成績考入了華中工學院,

也就是現在的華中科技大學。

當時,國家急需水電人才,

張勇傳毅然選擇了這個新專業。

他說,國家需要,我就學!

大二那年,長江洪水暴發,

張勇傳和同學們衝上堤壩,抵擋洪水,

「乾了一天一夜,弄得一身泥巴,

有人為了堵這個口把自己都塞進去了……

人生中經歷的兩次兇猛洪水,

讓張勇傳對水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他開始琢磨,

如何能讓水的力量為我所用?

1963年,年僅28歲的張勇傳

出版了《水電站水庫調度》一書,

這是我國水庫調度領域的第一部著作。

他將書里的理論運用到湖南柘溪、

江西上猶江、柘林等幾十個水電站,

創造出數以億計的經濟價值。

此外,

張勇傳在國內首次將博弈論、控制論

等理論融入水電和水庫調度中,

並應用在丹江口、

三峽等特大水庫和水電站中。

什麼是深得民心的「炫富」?

1997年,

張勇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候選人簡介表上寫著:

所得成果在實際工程應用中

獲得超過8億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先生·朱森元 93歲

森元,是祖父給他取的名字,

希望他如參天大樹

蔚然成林,庇護家園。

上世紀三十年代,

日寇對故鄉的踐踏,

親人的流離失所,

讓年幼的朱森元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國何以有家。

而搞好槍炮,讓中國變得強大,

才能不再受氣挨打。

於是,他衝著航空航天去了!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

作為首批留蘇學生,

朱森元曾優秀到

蘇聯的老師十分讚賞,

很多課程甚至直接讓他免考

放一張很能「圈粉」的學霸照

圖 | 1955年1月31日,朱森元在莫斯科與德國留學生討論問題

發動機被譽為火箭和飛彈的「心臟」,

只有確保這顆「心臟」足夠強勁有力,

才能真正使命必達。

朱森元畢生研究的,

就是這顆不可或缺的「中國心」。

從青絲到白髮,朱森元帶領團隊,

攻克了氫氧火箭發動機難題

此後,技術不斷疊代更新,

天宮空間站、嫦娥探月、

羲和探日、天問探火……

跳動著氫氧發動機這顆「中國心」的火箭,

帶著國人的夢想一次次再探蒼穹。

而朱森元依舊掛在嘴邊的是,

成功是差一點點的失敗,

失敗是差一點點的成功,

搭建『天梯』的途中來不得半點馬虎。

先生·朱高峰 88歲

朱高峰,

幫助我國通信行業「彎道超車」的人

這麼說吧,

你現在能打上電話,

別忘了他的功勞!

他負責總體設計的

中同軸電纜4380路載波通信系統,

打破了國際上對我國的通信技術封鎖

順道科普一下「載波機」,

就像電話的大腦,

它是多路電話的必要傳輸設備。

最初,我國僅有的幾部載波機

來自英國和東歐國家,

自己研發的難度不言而喻。

為了製作樣機,

擔任項目負責人的朱高峰,

帶著技術人員

在北京到石家莊300公里的線路上,

一步一步地走、

一米一米地摸索,

一走就是4年

此外,

朱高峰還在全國長途自動電話網構建

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電話在中國的普及,

也得益於他的遠見和推動

上世紀80年代固定電話還屬於奢侈品,

四十多年過去了,

今天我國固定電話已經達到3億多部,

行動電話16億戶以上,

最初的1G、2G、3G靠買,

4G自己研發,

到5G實現完全自己主導

……

移動通信技術的日新月異,

作為見證者、參與者、推動者,

朱高峰很欣慰。

圖 | 青年時期的朱高峰

他說,我們這代人習慣了

把國家放在個人意志之上。

他人生第一個重大轉折即是如此。

如果時光倒轉回到他17歲那年,

是選擇兒時科學家夢想、

繼續留在清華學物理,

還是應百廢待興的祖國所需、

去蘇聯改學通信,

他一定還會做出同樣的決定。

先生·潘鏡芙 享年93歲

先生於2023年10月8日在上海逝世

八十多年前,

一隻逃難的民船行至黃浦江,

7歲的潘鏡芙看著江面上來往的船隻,

有些新奇,有些疑惑,

「我問父親,怎麼都是外國人的船?

父親說,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軍艦,

所以日本人可以長驅直入。

我當時只有7歲,心中就有一個想法,

應該想辦法造(自己的)大軍艦。

孩童時的一個念頭,

就這樣成了潘鏡芙一輩子的事業。

造一艘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飛彈驅逐艦——

受命主持我國第一代051型飛彈驅逐艦

總體設計工作那一年,

潘鏡芙不過35

敢想敢闖的他首次

在051型驅逐艦上安裝艦上飛彈,

將飛彈、艦炮和反潛武器等單個裝備

組成武器系統,

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圖 | 051型飛彈驅逐艦是我國第一代驅逐艦

圖 | 052型飛彈驅逐艦是我國第二代驅逐艦

1971年,

第一艘051型國產飛彈驅逐艦

完成試航交船。

首艦飛彈系統在靶場試驗時,

四發四中,

拉開了海軍艦船系統工程設計的序幕。

但潘鏡芙還有更大的雄心——

一定要搞第二代驅逐艦!」

接著,潘鏡芙再次擔任了我國

第二代052型飛彈驅逐艦的總設計師。

讓黃浦江上儘是中國人自己的艦船,

潘鏡芙所願終如願。

2012年,

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付海軍;

2019年,

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正式入列;

2022年,航母福建艦下水。

各種型號的驅逐艦紛紛編隊入海,

成為航空母艦的「帶刀侍衛」。

生前眼見這一個個「移動的軍港」

被自己鍾愛一生的驅逐艦守護著,

為國鑄艦數十載的潘鏡芙開懷不已,

「我最大的希望,

就是我們的海軍和艦艇,

我們的航母編隊能夠達到世界水平。」

先生已逝,但我們知道,

此時得以身享安寧,一定是因為

有他和像他這樣的國之脊樑負重前行!

‍‍‍‍‍‍‍‍‍‍‍‍‍‍‍‍‍‍‍‍

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

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胸襟,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將深沉的家國情懷根植於血脈之中。

一聲先生,一生景仰!

本文來源 | 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 杜潤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8bbd6f5e13e8c23d33f4911ae63b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