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糧不穩,這是從古至今硬道理。古代行軍打仗,糧草先行。沒有糧食,軍隊根本打不了仗。別看我國面積是全球第三大國,但我們並不是糧食大國,也不是農業強國。並不是所有土地都能產糧食。我們的耕地面積只占全球9%,而且卻養活全球18%的人口。所以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是最大的安全。
01
前段時間曾寫過關於「糧食戰爭」的話題,有朋友不理解,認為我們口糧已經達到絕對安全,現在夏糧豐收在望,糧食為什麼還會成為戰爭呢?
首先,我們認清一個現實,雖然我們口糧安全了,但我們每年要進口近1/4的糧食,而且每年糧食的消耗量缺口很大,我們每年需要進口1.5億噸糧食。正常情況下,這個缺口並不大,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進口國外糧食,補充國內不足。但如果遇到戰爭、災荒等非正常情況,就容易出問題,必然影響我們的糧食安全。
其次,我們耕地面積雖然確保了18億畝的紅線,但每年耕地面積在減少,我國10年時間減少了2億畝耕地。這是一個嚴峻的問題,並不是增加的耕地都能打糧食,消失的耕地也並非不是糧田。所以這個問題不解決,而是片面以18億畝紅線為基礎,就容易出現「偷梁換柱」問題,就導致因耕地不足而導致糧食危機。
第三,我國人口14億,如果糧食不充足,就會導致內亂發生。我國歷史上出現過這種情況,所以我們必須高度警惕,不能因為我們糧食夠用了,夠吃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要知道我們的糧食還要大量進口,如果出現戰爭、災荒等因素,西方國家在糧食上對我們卡脖子,可能會影響糧食穩定。
第四,種子問題依然存在。種子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我們已經加強了種子安全,但依然存在外來種子入侵,導致我國傳統老種子生存問題。西方種子看似產量高,但十分危險,有的根本留不了種,有的幾年後會出現種子無法延續使用的問題。如果我們片面認為西方種子好,丟棄我們傳統留下來的種子,就會出現受制於人的問題,也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糧食安全。
以上這些問題,只是當前我們存在的現實問題。更為嚴重的是糧食系統貪污腐敗,也會影響糧食安全。這一點,國家已經高度重視,並嚴厲打擊了糧食系統的腐敗問題,一些糧食系統的大老虎被繩之以法。但我們依然要警惕系統內出現的「紙面數字」問題,否則這些糧食系統的蛀蟲是不會以國家安全為重,他們會掏空我們,也會給國家造成難以挽回的重大損失。可以直接說:蛀蟲們就是國家安危的直接關係人。
02
要克服「夠了」的心理,認為糧食連續8年穩增長,國家糧食並不缺了。即使進口的糧食也從友好國家購買,但如果這樣看,我們目光就太短淺了。
我們糧食進口國家中,俄羅斯和哈薩克,就曾在疫情期間做出限制糧食出口的決定,當時國際上出現糧食恐慌感,很多人猜測會不會出現「糧食戰爭」。這種可能性當然存在,俄羅斯是糧食大國,美西方對俄羅斯進行了全面制裁,如果在糧食制裁上對俄羅斯下死手,俄羅斯即使能賣糧食,也賣不了幾年,很可能會被西方下手,比如提供危險的種子,幾年內看不到結果,不排除多年後糧食絕種,讓俄羅斯糧食出現短缺。
哈薩克也是糧食大國,但疫情期間曾限制糧食出口,這些糧食大國限制出口,並不是囤積居奇,賣個好價錢。如果全球發生糧食戰爭,他們能自保。而我們大量進口國外糧食,特殊之年,很容易造成糧食被「卡脖子」問題。
疫情期間,很多糧食大國都宣布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糧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14億人口,如果單純靠進口維持,根本不可能,必須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是硬道理。
現在我們的糧食安全意識還不夠強,很多人認為現在糧食已經太多了,人民也夠吃了,而且進口糧食過剩。這是一種誤區,我們糧食不夠,才從國外進口。而且不僅保障我們吃,還有些糧食當作飼料,保障畜禽業的發展。如果遇到戰爭,糧食儲備必須達到5年以上,否則我們糧食麵臨安全威脅。
俄羅斯為什麼做好在烏克蘭長期用兵的準備?
俄羅斯不缺糧,地多人少,而且是世界農業強國,糧食供應充足。早在蘇聯時期就建立了完備的糧儲系統。不要幻想未來沒有戰爭,或者戰爭很短。戰爭期間,誰敢保證糧食主產區或者儲備庫不遭受敵國的轟炸呢?
很多人羨慕國外的現代化農業,這在以色列、日本等發達小國能實現。我們也在發展農業現代化,實現多種方式產糧。但也不能因為農業現代化,就忽視耕地保護,耕地才是糧食之本。現代戰爭爆發,農業現代化系統也容易遭受破壞。
03
關於糧食安全,國家已經連續20年以三農為主下發了一號文件,對農業發展和糧食安全都有明確的要求。
但糧食安全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領域,有時高層重視,下級忽視。有的糧食系統蛀蟲為了獲取利益,不斷破壞糧食安全,造成很多重大隱患。所以只有上下齊心,全面重視糧食安全,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18億紅線標準還需要再提高,需要重新對紅線內耕地進行調查,看看到底有多少優良耕地被「偷梁換柱」。要把優質土地納入國家管理,特別是黑土地保護刻不容緩。如果優良耕地不納入國家耕地保護系統,很容易被破壞。
還有的以房地產業發展的地區,不重視耕地,甚至以「耕地換取數據」,在耕地上開發房地產,雖然帶動地區發展,卻給糧食安全造成重大隱患。
民間的土葬風俗也需要改變,不管是哪一種形式的土葬,都無一例外地侵占了耕地、林地、山地或公共用地。在鐵路、公路兩旁的林間、空地,在農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墳頭林立」。造成的主要危害,一是嚴重蠶食了有限的耕地,二是嚴重影響了大型農機具生產作業,降低了農作物產量。據粗略統計,有的地區1公里鄉村路兩旁耕地墳頭多達上百個,平均1畝耕地就有5-6個墳頭。以最保守的方式推算,按6億農村人口,每10人為一個大家庭,每個家庭有1個墳頭,每個墳頭占地面積4平方,每3個墳頭中有一個占用耕地測算,占地面積就多達12萬畝之多,事實上,真實數據應該遠在這個之上。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耕地面積遠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國家來說,這個數目是怵目驚心的。
嚴禁在耕地上建墳地,農村在其他用地建墳,一般不超過7平米。但現在農村在耕地土葬,每個約占10平方米左右。以全國每年有10萬農村人去世來計算,如果都實行土葬,每年占地就超過1500畝,10年占用耕地會超過15000畝。再加上以前的老墳地,占耕地面積會逐年累加。
也會直接導致糧食產量減少。在我國小麥和玉米是主糧,小麥有5億多畝,玉米有6億多畝。而適合種植小麥玉米的耕地,是目前農村土葬用地最多的。以小麥畝產1000斤計算,每年土葬就會少收小麥150萬斤,少收玉米210萬斤。3.地糧之間關係。以正常計算,一畝耕地的小麥能養活2-3人。而土葬每年占地1500畝,少養活3000至4500人。隨著耕地墳地增多,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出現死人與活人搶飯碗的景象。如果耕地不斷被占,就會影響糧食安全。
所以越是軍事鬥爭準備關鍵時期,越要重視糧食安全。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