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東西、打人,峨眉山的猴子為何如此「殘暴」?

2023-10-07     果殼網

原標題:搶東西、打人,峨眉山的猴子為何如此「殘暴」?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網上罵峨眉山的猴子成為了一種流量密碼。在一段峨眉山猴子搶東西的視頻下方,總會有人對猴子破口大罵、喊打喊殺。

峨眉山的猴子主要為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視頻中的猴子對踢打它的遊客窮追不捨 | 微博@白鹿視頻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陝西的金絲猴:大約兩年前,在陝西108公路附近,有金絲猴開始下山沿著公路乞食,甚至有成年離群公猴進入村莊。

這也成了關於猴子的新流量密碼,只不過是截然相反的輿論風向:帳號媒體發布投喂金絲猴的視頻,常常能收穫一大堆「好評」,有的人喊著金絲猴可愛的同時,還不忘咒罵峨眉山的猴子

陝西的金絲猴主要為川金絲猴秦嶺亞種(Rhinopithecus roxellana qinlingensis),視頻中的金絲猴可以「溫柔」地和人類相處 | 微博@白鹿視頻

都是猴子,被人類對待的態度卻大相逕庭。有人說這是因為那些藏酋猴窮凶極惡,金絲猴才不會表現出這麼強的攻擊性。然而這些人很可能既不了解藏酋猴,也不了解金絲猴,更沒有認真思考過,到底是誰造成了這一切

搶東西的猴子,天生令人討厭麼?

峨眉山藏酋猴的行為,不禁令我們聯想到國內另一處相似的「猴子景區」——黔靈山。黔靈山的獼猴(Macaca mulatta),也曾因其「霸道蠻橫」而「臭名昭著」。我們不妨回顧一下那裡猴群的生長曆程,看看人猴關係如何落得如今這般田地。

黔靈山本沒有獼猴分布,事件最根源的導火索,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逃逸的幾隻實驗猴。如果接下來沒有人為干涉,由於食物、空間的限制,幾隻逃逸的獼猴在小小黔靈山並不會過度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

起到關鍵推波助瀾作用的,是人們貌似毫無惡意的投喂。此地後來成立了景區,遊客和網紅蜂擁至此,人們通過投喂的手段,獲取了「愛心」的滿足和大量的流量。

投喂現象屢見不鮮,但許多人忽略了它的壞處 | মাহফুজ আলম ফয়সাল / Wikimedia Commons

然而,許多人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這種投喂其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由於人類投喂的食物非常容易獲取,猴群的行為逐漸出現了變化:從最初的懼怕人類,到習慣投喂,最後開始產生乞食行為。

同時,由於種群數量激增、領地狹小,大密度聚集使領地意識很強的獼猴變得更加暴躁;而缺乏運動、暴飲暴食垃圾食品也容易誘發猴子生理上的各種疾病。各種因素疊加,很快便誘發了攻擊行為

該照片的攝影師自述這隻獼猴差一點就打到自己 | Aiwok / Wikimedia Commons

這幾年圍繞著黔靈山猴群一直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愛心人士」的關心,一種是部分網友的喊打喊殺。最近因為疫情黔靈山遊客驟減,大群的獼猴因缺少食物供給開始進入人類生活區,繼而引發了更嚴重的人獸衝突和網絡恐慌。但這種衝突,又何嘗不是一種反噬?

獼猴在居民區內覓食,加重了人猴矛盾 | 微博@白鷺視頻

自然娘的推薦

近年來,關於野生動物「進城」的新聞不斷湧現。大量被丟棄的廚餘垃圾以及人們的投喂,成為了動物們取之不盡的食物來源。然而這些食物往往高脂高鹽,破壞了它們原本的膳食結構,雖然解決了溫飽問題,卻讓它們付出了健康的代價

在黃石國家公園裡「研究」垃圾桶的熊 |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 Wikimedia Commons

都有哪些動物在城市的夾縫中生存?每日吃「肥宅快樂餐」對它們的健康產生了怎樣的影響?關注下方公眾號,向果殼自然回復【肥宅快樂餐】,查看答案。

人獸衝突,不只是被「暴打」這麼簡單

和黔靈山的獼猴事件相比,峨眉山藏酋猴事件的區別幾乎只在於,藏酋猴是峨眉山的原生種群,它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這裡。往後發生的一切,仿佛歷史的重現。而且藏酋猴體格更加健碩,性格更加暴躁,導致的人獸衝突也更加激烈。

你不惹我,我不惹你!| Jmhullot / Wikimedia Commons

人獸衝突,不只有動物搶奪人類物品、「暴打」人類這麼簡單,很多時候我們都忽略了更為可怕的人畜共患病。一個常見例子是狂犬病,有時由於人類的盲目投喂,流浪狗會做出乞食甚至反咬人類的行為,除了咬傷本身,人們也很擔心狂犬病的傳染。

但不少人可能沒意識到,猴子與人類出現人畜共患病的可能性更大。同為靈長類動物,人、猴在形態結構、生理生化、代謝功能、遺傳組成等方面都十分相似,這種相似性與病原體的敏感性息息相關。因此,相對於以其他物種為動物源的疾病,以非人靈長類動物為動物源的疾病更容易導致人類患病,對人類健康構成威脅。

和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要小心人畜共患病 | Alexandra_Koch / Pixabay

曾有研究發現,黃山野生猴谷常與人類接觸的短尾猴,體內存在猴皰疹B病毒、A型肝炎病毒、猴痘病毒等6種病毒。雖然研究中沒有發現人感染猴病毒的案例,但這些病毒都可以在人體上存活,換而言之,與猴谷的短尾猴接觸的遊客,仍然存在感染猴源疾病的風險

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我國西南地區部分景區中就有它的身影 | Rohit Naniwadekar / Wikimedia Commons

我們還要注意,這樣的共患病大多是雙向的。和猴子過多的接觸,人類不僅可能被傳染,還可能把自身疾病傳給動物

曾有團隊對三個川金絲猴群(神農架的人工投食川金絲猴群、神農架的野生川金絲猴群,以及四川白河國家保護區的野生川金絲猴群)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相比於兩個野生猴群,人工投食猴群的寄生蟲種類和數量都明顯更多。人工投食猴群中,人們共發現了十種寄生蟲,其中只有阿米巴原蟲在野生猴群中也有發現,其餘九種寄生蟲都是人工投食猴群獨有的。而投食主要因當地的生態旅遊而來,這說明生態旅遊中人類和川金絲猴頻繁的接觸,對川金絲猴的健康也存在著負面影響

這裡我們額外提一下旱獺,其實每年在牧區都會發生因接觸旱獺而引發的鼠疫,但並沒有引起重視。與此相反,有些地區把投喂接觸旱獺作為「網紅項目」,甚至在寵物市場販賣旱獺,這其實是巨大的安全隱患

在網上看看我就好啦,野外不建議和我直接接觸噢!| Musicaline / Wikimedia Commons

自然娘的推薦

說到旱獺,不知你腦子裡會不會浮現出這張表情包:

其實,旱獺的叫聲單調短促,根本不會像網傳圖中一樣「啊!!!」地大叫,這個聲音只是後期合成的。

關注下方公眾號,向果殼自然回復【旱獺】,查看這種可愛卻不應隨意靠近的生物。

不要忽視看似溫柔的金絲猴

所以,峨眉山的藏酋猴、黔靈山的獼猴,它們真的凶神惡煞、攻擊性強,不像金絲猴那樣可愛有禮貌嗎?

當然不是。最初獼猴、藏酋猴同樣很可愛,也很有「禮貌」,它們從來沒有真的故意傷害人類。金絲猴也許相對藏酋猴性格略顯溫和,但沒有哪種動物是絕對沒有攻擊性的,更何況這些有著強健臂膀和巨大犬齒的靈長動物。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北京動物園的金絲猴館,那裡有隻暴脾氣的黔金絲猴,每當看到不喜歡的遊客,就會跳起來狠狠地拍打籠舍攻擊恐嚇。

雖然我看起來比較溫柔,但請和我保持距離 | Danielinblue /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人們的投喂仍然毫無節制,終有一天,金絲猴種群也會開始依賴這種食物獲取方式,其心理和行為勢必會沿著峨眉山和黔靈山猴子的方向發展。接踵而來的,將會是金絲猴因長期投喂開始患病,人獸衝突加重;到那個時候,它們也就不再「可愛」,更談不上「禮貌」了。

人們的投喂其實已經對陝西金絲猴的健康造成了影響 | 微博@白鹿視頻

可以預見地,人類的態度也將從喜愛轉向咒罵,然而縱觀這一切,從不負責任的投喂開始引發乞食行為,生理和心理病態發展,最終誘發攻擊行為,這又是誰的過錯呢?

我們能做什麼?

目前來看,想結束或者預防人猴衝突,重點還是在於人。首先要提高普通人的相關意識,認識到不負責任的投喂行為的危害;同時,當地相關部門要認真普法,嚴格執行相關法規,遏制亂投喂行為。此外,引導、驅趕猴群,儘量避免人猴接觸,讓猴子逐步恢復自然行為。除必要的保護工作外,不過度干預猴群,使其健康發展。而對於人為製造的種群,需要做科學的評估,控制其種群數量。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平息人猴矛盾,恢復正常。

人類活動也在影響著猴群的行為 | SHARDUL NIMBALKAR / Wikimedia Commons

當我們遇到野生動物時,總是情不自禁地想去投喂它們,有可能是出於本能的善意,也有可能是為了滿足自己親近自然的慾望。但我們往往忽略了這種做法的危害性,一次次看似微不足道的自以為是的「善舉」,正在破壞著人與自然間本就脆弱的和諧。作為普通人,當野生動物出現在我們身邊時,不必過度恐慌也不要愛心泛濫,保持距離,互不打擾才是對動物和人類最好的保護

參考文獻

[1]朱勇. 獼猴屬動物源疾病傳播風險及行為因素研究[D].安徽大學,2014.

[2]張波,葉玭婧,盧浪,姚輝,楊萬吉,覃建庸,向左甫.生態旅遊對川金絲猴腸道寄生蟲的影響[J].獸類學報,2017,37(01):66-77.

作者:火巳

編輯:思議

題圖來自圖蟲創意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877f8dadfdd9c1c01f1c24d19b6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