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周報(2024年10月14日-10月20日)

2024-10-21     搜狐號政務

一、本周主要事件

1、當地時間10月14日,英國商業和貿易大臣雷諾茲表示,由於英國汽車行業尚未正式要求對中國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不打算追隨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同時,上屆政府在促進與中國關係方面「做得太少」,「需與中國進行更多接觸」。

2、當地時間10月15日,韓國京畿道宣布將位於朝韓交界地帶的京畿道坡州市、金浦市、漣川郡等地指定為「危險區域」,禁止市民團體在這些地區利用氣球向朝鮮放飛傳單等物品。京畿道政府表示,近期朝韓關係急轉直下,為保護朝韓邊境地區民眾安全故出台上述舉措。此前一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向俄國家杜馬提交了關於批准《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的法律草案。其中規定,如果一方受到某一國或數國武力攻擊,並處於戰爭狀態,另一方將立即以一切可用手段向前者提供軍事和其他援助

3、當地時間10月15日,特朗普首席經濟顧問、潛在財長人選貝森特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若特朗普再次當選,不會採取削弱美元的政策。他強調,特朗普支持美元保持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並將關稅視為一種談判策略。

4、當地時間10月16日,泰國央行將關鍵利率下調25基點至2.25%,是該央行自2020年5月份以來的首次降息;同日,印度尼西亞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6%,是該央行自2021年2月份以來的首次降息。

5、當地時間10月17日,歐央行議息會議決定降息25個基點,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分別下調至3.4%、3.65%和3.25%。這是今年歐央行的第三次降息。行長拉加德在隨後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降息25個基點是全體一致通過的,歐元區經濟表現低於預期,新數據顯示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

6、據共同社10月17日消息,日本工會總聯合會基本敲定了2025年春季勞資談判(春斗)中要求加薪「5%以上」的方針草案,與去年要求維持同一水平,但中小企業工會預計要求「6%以上」。

7、10月1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水利部聯合印發《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其中提出,全面實施水資源費改稅試點主要遵循以下原則:調動地方積極性,將水資源稅收入全部留給地方,通過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拓展地方稅源,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更好發揮地方積極性。

8、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將建設國際黃金交易市場、設立100億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積極與內地商討為債券通適度擴容、即日起調整烈酒稅、將放寬住宅物業的按揭貸款條件等內容。

9、據天津市住建委10月16日消息,天津市取消住房限制性措施。包括調整差別化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對於在本市貸款購買住房的居民家庭,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不再區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為不低於15%等內容。

10、10月17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住建部表示, 這次選擇在前期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基礎上,再新增100萬套,並通過貨幣化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主要政策有五條:一是重點支持地級以上城市。二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可以給予專項借款。三是允許地方發行政府專項債。四是給予稅費優惠。五是商業銀行根據項目評估還可以發放商業貸款。此外, 年底前將「白名單」項目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等。

11、 1020日消息,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在北京召開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專題座談會,與專家學者、財經媒體負責人代表深入交流,充分聽取意見建議。與會代表就資本市場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具體建議,包括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制度包容性、適配性和精準性,打通制度執行「最後一公里」,推動更多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併購重組等案例落地;統籌推動融資端和投資端改革,逐步實現IPO常態化,積極培育耐心資本,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等。

12、10月20日,招商蛇口、中國石化、中國外運、中遠海能等23家滬深上市公司先後披露公告,表示公司或控股股東已與銀行簽訂貸款協議或取得貸款承諾函,將使用貸款資金用於回購或增持,涉及資金總額超110億元,意味著首批回購增持案例正式落地。

、代表性觀點

2024年第10期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雜誌刊載了由RékaJuhász等撰寫的題為《技術採用與生產率增長:來自法國工業化的證據》的論文。文章指出,雖然許多重大突破性技術的採用最終被確認能夠為企業帶來長期生產率的增長,但短期內由於技術在企業內部擴散速度較慢,並導致企業短期生產率表現不佳。針對該現象,其中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是企業在採用突破性技術時需要調整和重組自身的生產過程,但許多公司由於缺乏配套新技術的生產組織知識導致對新技術的運營效率低下,故在短期內發生較大變化。在此背景下,作者以19世紀法國棉紡行業使用機械化工廠生產為例,對上述解釋提供了經驗證據。作者沒有選擇進行工業革命並創造出新技術的英國,而是選擇追隨新技術的法國,以更專注於新技術的應用所產生的影響。同時,法國機械化棉紡的發明與生產組織革命性重組相伴而行。在機械化之前,工人們在自己家中以家庭手工業的形式進行生產,採用新技術後企業需要從零開始建立工廠,並將工人從家中轉移至工廠。雖然機械棉紡生產技術在法國廣為人知並有許多國內生產商向企業提供生產設備,但採用新技術是在企業缺乏新棉紡廠生產組織知識的情況下進行的,企業需要摸索實踐的最佳解決方案。本文主要結論如下。第一,突破性技術應用產生的總生產率效應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實現,因為企業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進行組織生產。實證結果顯示,起初新技術的應用是與低效的生產組織流程進行結合,導致分散的生產率分布和較低的平均生產率。所以如果從短期視角進行分析,可能會低估新技術應用產生的生產率收益。作者選取了棉紡行業、冶金行業和造紙行業三個行業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1800年-1840年三個行業平均勞動生產率和分位數平均勞動生產率變化發現,從長期看棉紡行業實現了最大的生產率增幅,年均為2.42%,其次為冶金行業和造紙行業,年均生產率增幅分別為2.328%和0.719%。但是短期看棉紡行業生產率增長來源於低生產率工廠生產率的提升,其中第25百分位的平均生產率增長(年均3.3%)是第75百分位(年均1.65%)的兩倍。其他兩個行業的生產率增長則來源於整體工廠生產率的增長。第二,新技術產生後生產率的動態變化劃分為三個階段。作者發現,以棉紡行業為例,在初始階段生產率最低的工廠退出生產。在創新階段,存活的低生產率工廠決定是否學習更好的生產組織流程知識進行生產。在最後階段,低生產率的學習工廠從更有生產力的生產工廠獲取了更先進的組織知識,從而提升了生產率。第三,知識空間擴散是生產率提升的關鍵機制。在棉紡行業引進新技術的初期,與高生產率工廠的距離是影響生產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接近和學習高生產率工廠的成功經驗尤為重要。但是當生產組織流程知識擴散後,距離的重要性要小得多。同時,生產組織流程知識是提升生產率的關鍵機制。但由於採用新技術存在不確定性,工廠會進行延遲採用新技術戰略。由於成立時間較短的工廠可以向成立時間更長的工廠學習其所積累的生產組織流程經驗,所以前者處於優勢地位,均有動機推遲向新技術轉換。

三、本周重要數據

1、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進口價格環比下降0.4%,為2023年12月以來最大跌幅,其中燃料進口價格下跌7%,進口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14.5%。9月份美國出口價格環比下降0.7%。其中,非農產品出口價格下降0.9%,大幅抵消農產品出口價格0.6%的漲幅。

2、美國人口調查局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美國零售銷售環比增加0.4%,前值為0.1%,同比下降1.7%,為1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3、美國財政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財年,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達到1.833萬億美元,為有紀錄以來第三高,僅次於新冠疫情期間的2020財年和2021財年。

4、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公布數據顯示,10月份德國經濟景氣指數四個月內首次增強,從前值的3.6上升至13.1。ZEW主席阿希姆·萬巴赫指出,提振樂觀情緒的因素包括通脹率穩定的預期、歐洲央行進一步降息的預期以及出口市場發出了積極信號。

5、歐盟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歐元區工業產出同比增長0.1%,環比增長1.8%。

6、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英國CPI同比上漲1.7%,環比持平,低於經濟學家預期,原因包括機票價格下降、汽油價格下降和服務業通脹放緩。

7、加拿大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9月份加拿大CPI同比上漲1.6%,再創2021年2月份以來的最低通脹率,前值為上漲2.0%,是該國3年半以來首次回落至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水平。加拿大統計局認為,總體通脹繼續放緩的主要原因是汽油價格同比下降10.7%。

8、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9.48萬億元,同比增長6.8%,狹義貨幣(M1)餘額62.82萬億元,同比下降7.4%;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6.02萬億元,人民幣存款增加16.6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5.6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少3.68萬億元。

9、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32.3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增長6.2%,進口增長4.1%。

10、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份汽車出口53.9萬輛,環比增長5.4%,同比增長21.4%。1-9月,汽車出口431.2萬輛,同比增長27. 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85e075f0aaad0d0ced30077efc22f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