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島,距離廈門僅2公里,島上現在怎麼樣?

2023-01-12     羲和奇談

原標題:金門島,距離廈門僅2公里,島上現在怎麼樣?

金門島原來是一座比較荒涼的小島,經過歷代人民不斷地遷徙過去,島上逐漸開始有了人類生活的痕跡。人們在島上不斷地栽種樹木,蓄養家畜,昔日荒蕪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

中國人民在金門島生活的歷史大約有300多年,時至今日,金門島上的著名旅遊勝地叫「魯王墓」,史書中記載了明代太祖九世孫魯王曾在金門島駐紮的事跡。

金門島自古有「海上仙洲」的美稱,秀麗的自然風光讓人神往。金門地區的民風和民俗保存著閩南地區特有的風格,很多傳統節日與福建泉州十分類似。並且在飲食習慣,穿衣打扮方面,金門島和廈門地區有著廣泛的共性。

而從地理位置角度來看,金門島上距離廈門島僅不足3公里。

在地理位置上和福建省十分接近,而金門島實際上歸屬台灣島管轄,這又是為什麼呢?

金門島

大小金門島,最近處離廈門不足3公里

位於福建省東南側的金門島是一個特別的島嶼,金門島分為兩個部分,包含一個大金門島,還有一個小金門島。

地圖上顯示在小金門島的左側就是廈門島,大金門島、小金門島還有廈門島之間的距離非常相近,它們都坐落在廈門灣內。

從地圖上來看,大金門島是廈門港的咽喉,一切外來的船隻想要到廈門去,都要經過大金門島的區域範圍。

金門島

可以說大金門島就是閩南地區的保護屏障,守好這個關口,外來人就不能再向前跨進一步。

大金門島的東側是台灣海峽,由此可見金門島是一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

據當地的方誌記載,明代的人為了能更好地守衛祖國的大好河山,曾在金門島上修築過城牆抵禦外敵。

因為明代福建地區海上倭寇猖獗,所以為了守住金門島這個戰略要地,明朝廷直接下令,給金門島派駐了許多士兵。而在後代民間傳說中,鄭成功也曾在這裡起兵。

廈門島上的鼓浪嶼

距離台灣約200公里,卻歸台灣管轄

金門島的特殊之處不僅體現在它扼要的地理位置上,還表現在它特殊的行政區劃里。將視線上升到一定高度俯瞰地圖,我們可以看出,金門島的左側與大陸地區的福建省緊密相連,而金門島的右邊是台灣省。

雖是這麼說,可金門島距離台灣省非常遙遠。大金門島上距離台灣島最近的距離大約是197公里。就算是測量金門島距離台灣省的澎湖列島的直線距離也大約有141公里。

而小金門島距離廈門省大約是5.5公里,如果人們想開船過去,大概只需要半個小時的時間。兩個島互通往來十分方便,甚至站在廈門島的岸邊都可以看到對面金門島上的情況。

也有人開玩笑說,從早起從廈門都可以聽到金門島上的雞叫聲。而從大金門島的北側開始測量,馬山距離廈門角嶼的距離僅有2.37公里。

金門地理位置

按理來看金門島在地理位置上應該屬於福建省泉州市,但實際上卻由距離其約200公里以外的台灣省進行管轄,好像沒有什麼道理。其實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

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人民解放軍就收復了海南島,要是想攻克小小的金門自然是不在話下的。

領導人考慮問題會更加長遠一些,攻下金門的難度並不大,但是為了全局考慮領導人們覺得應該從長計議。一旦處理不好,沒準兒會落得個得不償失的結果。

一舉收復金門的話,會讓台灣省獨自留在海外,遼闊的台灣海峽會阻隔台灣省和大陸之間的聯繫,兩岸的人民交流起來會十分不方便。

解放海南島

並且當年美國方面為了分解中國,就曾讓蔣介石退出金門地區,徹底切斷與大陸的聯繫。大陸領導人了解情況後,就下令炮擊金門,但是每次開炮之前,都要通知金門的守軍,避免傷亡。

就這樣蔣介石以此為藉口,稱自己有反攻大陸的希望,於是繼續派軍駐守金門。

兩岸領導人心照不宣地演了一場好戲,挫敗了美國試圖分裂中國的陰謀。

留下金門島給台灣管轄,利用金門島在地理位置上的優勢,使其成為共同兩岸關係的一條紐帶,未嘗不是一個英明的決策。

金門戰役

2000年開始,金門島作為大陸與台灣溝通的一個窗口,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2008年,海峽兩岸實現了通郵、通航、通商的三大創舉。

金門島上早就已經失去了當初劍拔弩張的軍事色彩,島上的人民和大陸的居民聯繫愈發緊密起來。

島上的居民一心嚮往祖國的懷抱,期盼早日能夠劃分到中國大陸的行政區劃之中。

通航

大小金門島上的建設如何?

大金門島的形狀像一個啞鈴,同時又好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島上的土地兩邊寬中間窄,中間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公里不到。大金門島東側最寬的地方卻有十幾公里。

從水平方向的東西測量金門島的長度約有17公里。大金門島的總面積是132平方公里,和廈門島的大小是差不多的。

兩個島上的常住人口數量相差非常大,幾乎是20倍的差距。大金門島上的人口有10.5萬左右,而廈門島上長期居住了200萬左右的人民。

究其原因,歸根到底還是經濟實力上的差距,影響了兩個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另外就是補給問題,台灣省給金門地區送去物資,消耗太大,所以限制了它的常住人口。

大金門島上建設

站在廈門島的一側眺望遠方的海岸,依次能看見小金門島和大金門島,以及海峽遠處依稀可見的台灣島,觸目可見的景象被一片蔥蘢的植物覆蓋。

與廈門島鱗次櫛比的高樓相比,金門島上的景物是非常荒涼的,幾乎看不到大面積的住宅。小金門島上星星點點有幾處村莊,島上的聚落分布十分零散。

從地圖上能看出島上大部分是沒有被開發的荒地,以及周圍人家開墾的農田,想來他們都過著樸素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伴著夕陽享受平靜的美好。

不過隨著兩岸關係的回暖,金門地區也是收到了大陸的一些物資支助,雖然日益發達的科技還沒有進入到金門地區。但是大陸的幫助,明顯改善了當地的民生。

金門島上

金門大橋連接著大、小金門島之間的距離,這座大橋修建了20多年了依舊沒有竣工。

建設到一半的工程就裸露在海岸邊,從大、小金門島上修建的橋身還沒有完畢,一路通往深邃的海底。沿著金門大橋修繕的軌跡,我們可以一路從小金門島到達大金門島。

與過於寥落的小金門島比起來,大金門島的居民還算是比較多的,觸目所及也是被一片綠色的植被環繞。

大金門島上的建築物明顯超過了小金門島,這裡的房屋建築顯示出閩南地區特有的裝修風格。大多是富有特色的紅色屋頂,還有一些是灰色的。

建設中的金門大橋

大金門島也是被一片綠色的植物覆蓋,島上建有國立金門大學,為當地培養人才。

金門島上還建有一個在當地比較著名的尚義機場,算是當地比較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建築了。

金門島上的地形比較平緩,由大面積平坦的土地組成,島上的人民依託有利的地形耕種糧食作物,金門島盛產高粱,人們把收穫的高粱釀成高粱酒,賣到各個地區,島上的人們還靠捕魚增加一些家庭收入。

金門島面積不算很大,島上的河流一般比較短小,水流量達不到居民日常所需的用量水平,因而金門島的水資源比較匱乏。島上居民大部分的生活用水是由福建的泉州市來提供,金門島的正常運作離不開外界的支持。

金門尚義機場

如果小金門島回望廈門市又會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

我們可以看到廈門市的建築群非常密集,很多現代化的樓房鱗次櫛比,而且排列得十分整齊。居民們生活的聚落排列在一起比金門要繁華很多。

城市中到處是車水馬龍的景觀,在地圖上也可以看到廈門島上修建了許多跨海大橋,一座座恢弘的建築連接海水兩岸,已經有好幾處竣工。

隨著無人機俯瞰廈門島上的情形,還可以見到閩南地區特有的環形建築,總而言之,廈門島給人的感覺與金門島千差萬別。

廈門

近年來,在大陸的幫扶下金門島的發展有了明顯進步。但是受制於其政治管轄的歸屬問題,金門島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其有著良好的地理位置,缺乏必要的開發,其始終沒有成為現代化的重要戰略發展基地。

不過隨著我們國家對綠色發展的重視,在開發金門島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好島上的生態環境以及人文資源。

或許我們大部分人對金門島的印象還停留在解放戰爭時期,不過隨著祖國的日益繁榮昌盛,台灣回歸也指日可待。而隨後金門島也將乘上改革開放的春風,取得長足的進步,那時,金門島上的居民也會更加幸福。

參考文獻

《金門的故事》

《金門的"前世今生":一座小島上的"反攻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67e932dfdeaa123a4f8858f828cbd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