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下,最佳硬體載體是什麼?CES請回答

2024-01-11     36氪

原標題:AI時代下,最佳硬體載體是什麼?CES請回答

CES上這家中國AR公司,給AI時代的硬體打了個樣

北京時間1月9日-12日,CES 2024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吸引了全球多家公司熱情參與。

作為消費電子行業秀肌肉的盛宴,今年的CES上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科技風向。2023年 Chat GPT的智能湧現,AI的風吹了一年,全行業都已經到了思考AI大模型落地到千行百業的節點期。大模型的落地,硬體載體的支撐是無法繞開的一環。

儘管什麼才是AI時代最終極的殺器,目前還沒有形成普遍的共識,但在2024年的CES上,各類廠商都以AI為基礎設施,做了各種各樣形態的全新探索。

其次,蘋果在2023年發布了首款MR設備Vision Pro之後,今年2月份即將到達發售期。蘋果巨頭的入局,給行業點了一把火,XR產業到達黎明前夜。這在今年的CES上也有所體現,AR概念真正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概念,吸引了國內外大量的創業公司秀肌肉。

AI+AR,是當前兩大科技熱點的交匯點,受關注程度可見一斑。這是因為,AI和AR這兩項技術都勾勒出了人類未來的生活圖景:

AI代表著人類未來與機器的交互方式,相比於此前的1.0時代,2.0 時代下的AI全面進化,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語言模型,催生了具備更強學習能力、更大自主權的個性化AI助理,並催生出新一代「Killer App」;而XR則代表著消費電子在蘋果原來引領多年的2D觸屏時代之後,迎來全新的3D交互時代,是消費電子全新進化的終極形態。

可以說,AR是承接人類交互的「肉體」,AI是交互的「靈魂」。關於AI+AR的融合探索,在CES 2024上,一家中國創業公司「雷鳥創新」吸引了大眾的關注,它們攜雷鳥X2 Lite、雷鳥X2、雷鳥Air2及雷鳥Air Plus等一眾AR產品參展,向世界展現中國頭部AR企業如何完整布局了AI+AR,交了一份前沿的答卷。

AI落地,急急急!

關於AI如何落地到終端上,最近一年來,行業中做了非常多的探索。比如,此前國外初創公司「Humane AI」此前就發布了首款硬體AI Pin,設想未來的「手機」不再是用手指與螢幕交互,而是純用語音和手勢進行交互。

在一眾創業公司之外,手機、PC這類面臨被新技術顛覆的廠商也是AI探索的排頭兵,它們本身也有著C端的強大優勢——比如,有的電腦廠商探索AI PC的方向,在電腦端探索「端側大模型」的落地;手機廠商這邊也豪擲幾百億來參與大模型落地建設,在旗艦系列上推出了AI智能體,幫用戶提高生活和工作效率。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第一代AI廠商, 也在探索各種垂直方向的AI落地,比如AI檯燈、AI全屋智能等等。

AI終端的探索百花齊放,各類大語言模型/多模態模型的智能進化齊頭並進,背後反映的是千行百業有著使用大模型提升效率的迫切訴求,AI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

不過,眾多探索中,AR或許才是未來AI落地的核心終端,是幫助AI真正走向千行百業的大殺器。對此,中國初創公司「雷鳥創新」做出了大膽的探索,嘗試利用AI工具提升AR的使用效率。

「雷鳥創新」如何在AR上,藉助AI玩出花的?

「雷鳥創新」選擇從最底層的AI大模型能力上入手,基於此,此前已經發布了其自研的大模型語音助手RayNeo AI(Beta版),並在其首款消費級真AR眼鏡雷鳥X2中率先上線。據了解,這一大模型語音助手能夠提供自然對話、行程規劃、便捷問答、頭腦風暴、視覺理解等服務。

設想一下,當你戴起眼前的AR眼鏡時,這個眼鏡正如一位知識淵博的好朋友一般,與你隨心閒聊,情緒價值拉滿之餘,還能幫你解決所有突如其來的困惑,對答如流;除此之外,搭載了RayNeo AI的AR眼鏡,更像是一位非常聰明的工作生活助手,幫你規劃旅遊的路線,解答生活中的種種疑問。

除了基於語言文字的大模型交互範式,「雷鳥創新」自研的大模型語音助手RayNeo AI,還將支持視覺理解的多模態對話,讓用戶「所見即所知」。這副小小的AR眼鏡,是一雙非常「聰明的眼睛」,幫助用戶識別物體的位置關係、物體的數量、場景的細節等等。

可以再想像一下,當你戴著AR眼鏡看向桌上的酒時,「很懂你」的AR眼鏡將會自動幫你識別,並且提供你想了解的所有信息——比如告訴你眼前酒的原產地在哪裡、甚至給你傳遞酒的商品信息、購買連結等等。

「有眼力」又「有智力」的AR眼鏡,能夠成為用戶日常的工作助手和生活夥伴之外,AR+AI還具有特殊應用意義——可以成為視覺障礙用戶的「眼睛」。在戴上之後,強大的AI能力讓AR眼鏡能夠幫助視障用戶解析場景細節,識別眼前的一切事物。

插上了AI這雙「翅膀」後,「雷鳥創新」的AR眼鏡得以加速落地到普通用戶和特殊用戶身邊,成為AI時代下的最佳載體之一。

AI,補上AR時代的短板

與其說,AI和AR是各取所需——AI讓AR普及,AR讓AI有了最佳載體,不如說這本來就是天然匹配的兩項技術。

在過去,AR行業在國內的起步並不算長,國內的各家廠商此前更多是探索AR眼鏡硬體本身的護城河,比如探索AR眼鏡產品的形態定義,摸索AR眼鏡上最核心的光波導、微型顯示等關鍵技術如何攻堅等等。

曾經國內的AR眼鏡廠商更多是在器物層面下功夫,如今,AR行業逐漸步入深水區,內容生態、交互方式體驗這些更形而上的領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比如,目前來看,大部分AR眼鏡上的內容應用,更像是在手機上成熟的二維生態在AR眼鏡上的映射——通過語音、鏡腿觸控,或手柄/戒指所發出的「射線」,來操作AR眼鏡中的畫面,用戶再與之進行交互。

而蘋果Vision Pro此前已經向行業指明了新的前進方向——未來時代的交互方式不是平面的,應該是3D的、與人類正常生活方式更匹配的模式,比如流暢的語音交互、隨性的手勢、眼球的滾動/定焦等等。AR眼鏡,應該是「看你所看,聽你所聽,在你眼前,在你耳旁」。

而過去3D交互方式在AR上的匱乏,導致整體內容生態的遲緩,這也是過去幾年AR眼鏡在C端尚未大規模走進尋常百姓家的重要原因。有了語音、視覺等多模態AI能力的加持之後,一方面,將進一步提升AR眼鏡3D交互方式的使用體驗,補上了一塊用戶體驗的短板。

另一方面,AI大模型也將催生AR眼鏡的Killer APP。AI與AR眼鏡的深度融合,AR眼鏡像是有了更聰明的「腦袋」,能夠適應更多的場景。

交互革新了、Killer APP出現了,才能不斷形成用戶、開發者、內容的正循環,AR眼鏡才有生態大爆發的基礎。對於「雷鳥創新」這類的AR創新企業來說,涉足AI其實並非盲目追逐熱點,AI也並不是他們的老本行,而是有著更為深遠的考量。

AI之餘,AR硬體競爭力也要平衡

在此次的CES上也可以發現,「雷鳥創新」在內的AR創業公司,其實也做好了AI+AR的平衡法——大模型賦能之外,AR硬體的優秀體驗同樣無法被忽視,是各家最「卷」的戰場。以雷鳥創新此次在CES上發布的雷鳥X2 Lite為例,這是目前最輕便的雙目全彩智能眼鏡之一。

具體而言,相比於不久前發布的上一代雷鳥 X2,雷鳥X2 Lite的重量降低了近半至60克左右。而在如此極限的硬體空間中,「雷鳥創新」重新設計了雙目全彩MicoLED+光波導的顯示方案,在保留1500尼特峰值入眼亮度和超高透光率,做到減重不減配。在實際體驗時,這使得雷鳥X2 Lite不管在室內還是室外,眼鏡中的數字世界信息都可在三維空間清晰呈現,AR眼鏡的使用不再有環境限制。

在晶片方面,雷鳥X2 Lite則搭載了高通驍龍最新基於AR打造的AR1 Gen 1晶片。據介紹,這顆晶片支持頂級照片和視頻拍攝功能,集成高通第三代NPU,為眼鏡提供了強勁的AI能力,增強了照片和視頻拍攝、語音交互等體驗。

雷鳥X2 Lite預計在2024年Q3在國內正式發售。

值得注意的是,從這款產品可以看出「雷鳥創新」一以貫之的風格——在AR硬體上,「雷鳥創新」追求前瞻技術的領先且可落地。

光學和顯示,是消費級AR眼鏡最艱深晦澀、占據最高成本的核心部件。而MicroLED和光波導方案,毫無疑問是消費級AR光學方案最優解,也是技術天花板。

AR眼鏡需要兼顧亮度和輕薄的光學顯示方案,而MicroLED繼承了LED高亮度、高可靠度、快速反應等特點,還能夠無需背光源的特性,具備更節能、更小更薄型等優勢。光波導方案相比於傳統BB方案,能夠讓鏡片更薄可擴展,實現AR眼鏡整體的輕量化。

「雷鳥創新」此前通過技術自研,突破了多重行業難關,實現了MicroLED光引擎的全彩化和高良率量產,其2023年10月發布的雷鳥X2是首款可量產的雙目全彩MicroLED AR眼鏡,率先實現了高透、高亮、全彩3D顯示。在此次雷鳥X2 Lite上,也同樣延續了這一技術競爭力。

在做好了AI+AR的平衡法之後,雷鳥做的事情還有更多,從生態引領者的角色出發,去推動內容生態建設。

在AR生態1.0階段的產品,行業主要圍繞大屏觀影、大屏遊戲等場景發力。不過,原來解決的更多只是癢點而非痛點。到了如今的AR生態2.0階段,真AR眼鏡真正將在AR遊戲、社交和大模型賦能的功能等場景,有更深的作業機會。

據了解,雷鳥創新此前通過與微信小程序、WebXR、安卓原生應用、Unity等幾大生態平台合作,豐富了雷鳥X2的內容生態。此外,雷鳥創新還通過開展Morpheus Plan開發者活動等手段,持續為開發者賦能。

市場其實給了「雷鳥創新」最真實的反饋。多家第三方中立機構此前數據顯示,2022年Q4至2023年Q3,雷鳥創新的國內消費級AR眼鏡在主要線上平台市場份額已連續四季度位居中國第一。此外,雷鳥AR眼鏡用戶好評率超過97%,新手用戶NPS高達70%。

「雷鳥創新」的產品市占率表現,使得雷鳥過去一年完成了密集融資,得到資方認可。

在2023年3月,「雷鳥創新」就完成A輪過億元融資,由復星創富、容億投資領投,三七互娛、潤興銳華、博士眼鏡戰略投資,野草創投和海南盈添等跟投;不久後的10月份,雷鳥創新又已獲得A+輪數千萬級融資,由乾杯基金和英諾天使基金聯合投資,儲備了充足的糧草彈藥。

在蘋果即將發售深水炸彈Vision Pro產品之前,全球行業處於爆發前夜,恰好手機行業在增長多年之後,已經步入了創新瓶頸期。又恰好,2023年的AI的崛起,AR眼鏡的基礎設施才能夠得以豐滿建設起來。可以說,AR正好處於一個關鍵的戰略布局節點中。

而以「雷鳥創新」為代表的中國AR創業公司,剛好把握住了這一關鍵的時間節點,給未來的AI時代打了個樣,交出了一份答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66d37e89c84bbbed1ba4e1e2473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