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經歷了精彩刺激的1996年,從《人在江湖》的爆炸式雄起,到《猛龍過江》如此粗製濫造的質量依舊票房火爆,再到《隻手遮天》起開始毫無底線的吹捧暴力,《古惑仔》系列本身也在不斷的尋找定位。
相對於流水帳式闡述陳浩南上位過程的《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開始就借大飛的口說出了「 出來混沒好下場」的話,從此以後幾乎每一集《古惑仔》都多多少少的帶上了這麼點有「教化」意味的蜜汁劇情。
有的看起來很尷尬,有的則看起來很魔幻!
如果說《猛龍過江》里大飛哥對妹妹的深切教誨暗示了他後來反轉變好的劇情的話,第三集《隻手遮天》里為了樹立二元化的善惡觀將東星烏鴉塑造的有些用力過猛,而且這個劇情設計也很有問題, 東星烏鴉出場時暴打退會的小市民的劇情,看似一箭雙鵰,又展現了黑社會的殘暴黑暗,又凸顯了烏鴉本人嚴重的暴力傾向,以及吸食毒品後的乖張不仁,強壯黑暗的肌肉給人強烈的恐懼感。但這種設計可以說將黑社會自身的原罪和烏鴉本人的殘暴進行了模糊化處理,有點為了過審而處理的味道。
畢竟跟了老大就倒霉,和跟了壞老大才倒霉,這個烈度是不一樣的。
再加上全片對洪興一派近乎白蓮花似的描寫,與普通小市民無異,活脫脫把兩個黑幫之間的爭鬥拍成了社會反黑(東星)宣傳片,弄得洪興像個合法經營的小公司似的。
當然我不是說這樣刻畫烏鴉不行。
事實上《隻手遮天》做的最棒的地方就是刻畫了東星烏鴉這麼個鮮明的角色,但沒有搞好其他的地方,尤其是沒有給烏鴉樹立一個旗鼓相當的對手,搞的最後反轉的時候讓人有種「這就完了?」的遺憾。
其實觀眾想看啥大傢伙兒都心知肚明。
單獨的獨狼復仇戲碼,或者個把小混混那把開山刀去砍對面大哥的戲份其實古老的「都市浪子黑幫片」里有的是,而且人家劇情精緻,攝影考究,比古惑仔系列好看多了。觀眾想看的是大場面,是幾十人鏖戰的街頭械鬥,這才是都市浪子黑幫片沒有的東西。
但這個願望起碼回歸前沒有達成。
直到《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以前,前三部其實在場面控制上算是很克制,第一部里五人組仔澳門遭遇幾十個人包圍的場景可以算是非常大的群體械鬥場面了,被劉偉強用手提攝影拍的挺藝術,但對於觀眾來說相當不過癮。
《猛龍過江》則基本沒有什麼大場面,片尾 駱駝葬禮這場戲看著人挺多,實際上械鬥戲根本沒多長,就是衝著烏鴉一個人來的。
倒是借這三部戲的東風,三級大佬邱禮濤找到梁朝偉,陳小春,李若彤整了一部《洪興仔之江湖大風暴》裡面的街頭械鬥場面比《古惑仔》正傳要大上一個數量級。
這部戲年輕人可能只是看的熱鬧,上了年紀的觀眾會找到很多梗,比如「新老韋小寶與最美小龍女罕見同台」等TVB梗,但李若彤那會確實是小龍女,陳小春的《鹿鼎記》要在兩年後的1998年才上哦,所以當時其實只有梁朝偉一個韋小寶。
這也算是新老韋小寶的一次非正式同台交接吧。
《洪興仔之江湖大風暴》可以說很直觀的拍出了古惑仔系列的所引領的黑幫片熱潮,它自己本身就是蹭熱點的產物,在片中甚至直接拍攝了各路小混混三教九流扎堆觀看《隻手遮天》的場景。但有一說一,它本身依舊屬於舊派的「江湖浪蕩子」系列黑幫片,人設,劇情都很完整,全片工整流暢,劇情設置跌宕起伏,感情線自然溫情。比看著又不像電視劇又不像電影的古惑仔正傳精彩多了。
這種對尺度的克制在《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里開始徹底放飛了自我,雖然這是個選屯門老大的故事,但全片的粗口量大的驚人,很多年之後彭浩翔專門標榜「七成素材系粗口」的《低俗喜劇》在《戰無不勝》面前都不夠看的,同時還引進了看似比較深刻的「黑社會進校園」的沉重題材,當然拍的相當惡搞且無趣,似乎一點都沒有鞭策的意思。哪怕導演費了大力氣讓陳浩南都客串了一把老師帶了一節課。這段劇情現在看是真有點「低俗喜劇」的意思。也不知道是反諷還是幹啥。
當年看不覺得,現在看覺得這麼「深刻」的話題就這樣拍了真可惜,你看《低俗喜劇》里引進那些社會熱點話題的時候多辛辣,你看《黑社會》里14k小混混收學生當小弟的戲份多沉重,對社會的鞭策多強烈。
《古惑仔》系列只是提及,似乎根本沒想過做點什麼,一切娛樂至死!
街頭械鬥話題也終於部分解鎖,在大飛派人在魚市堵住生番救出大天二的那場戲裡。雖然沒有正式開打但場面挺大,也算滿足了部分群眾的陰暗心理吧。
真正大規模街頭械鬥場景在古惑仔正傳系列裡怕是再也沒有了。回歸後的《龍爭虎鬥》里貢獻了系列史上最大規模的街頭鬥毆戲,沒有「器械」,赤手空拳的。
為什麼《古惑仔》系列正傳里居然沒有大規模街頭械鬥?這不符合常識吧!這是裝逼點,記住了。因為評級,審查!
《古惑仔》系列唯一的一次大規模械鬥場景發生在他的外傳《少年激鬥篇》里,因為是妥妥的三級片,所以沒有了後顧之憂,各種亂七八糟的元素填滿了這部電影,直接性行為鏡頭都不算什麼,片中持刀械鬥的場景足斤足兩,還展現了斷手斷腳的血腥場景(這可是以往都市浪蕩子黑幫片從未有過的),虱子多了也就不癢了,上面這些不過癮,還實打實的完了一把政治。可以說審核的敏感點一個不落的全沾了一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政治沒玩夠,多年之後迴光返照的又弄了一部《勝者為王》,全片幾乎和江湖沒啥關係,玩了一把台灣政治,怎麼看都是借著民進黨上台蹭熱點的意思。
《少年激鬥篇》是 謝霆鋒的處女作,當時小謝尚年輕,才不過17,屬於根正苗紅的小鮮肉,根據香港法律,不能去電影院看自己主演的電影!也算是當時的新聞熱點。
說回《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除了尺度比前三部罕見的放開外,它最大的爭議在於反派。
其實從《猛龍過江》里把朱永棠找回來演蕉皮開始,影片就有死去的角色占著茅坑不拉屎的現象了,《隻手遮天》里吳志雄又回來飾演「笑面虎」,從這個角色叫吳志偉,以及扮相和身高看,極度 cos曾志偉,我嚴重懷疑這個角色就是按著志偉的模樣整的,但是似乎因為種種原因沒遙來人。。。。。。
考慮到這三部電影是一年時間趕工的,也正常,吳志雄演的很好,基本上和第一部里的大佬B完全不是一個模樣,臉盲的可能根本就認不出來這是一個人。
這一切當初看著都挺正常的。直到《戰無不勝》。
張耀揚演的烏鴉是很棒,但這期直接叫東星耀陽是不是過分了?
張耀揚老師似乎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努力的把兩個角色演的完全不一樣,但他那張極富立體感的臉太有特色了。你看吳志雄的扮相確實挺像曾志偉的,但兩個耀陽嘛。。。。。。
所以說人不能帥,尤其是不能有特色的帥,不然這必定將成為你的負擔。
這種情況從《戰無不勝》開始受人詬病,一直到最後《勝者為王》達到高潮,也許是知道最後一部了,各種熟臉都從地獄爬回來露了一臉,讓人很無語。
《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是春天上映的,算是回歸前最後的瘋狂了。回歸之後上映的《龍爭虎鬥》其實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最後一部。也算是陳浩南故事的結束。
他和舒淇的感情線就不提了,主要說說陳浩南在片中和警察代表李修賢的故事。
其實論講義氣,李修賢才是這個領域的代表,早年間李修賢拍攝過大量警匪片,塑造過非常多有情有義的警察形象。比起爾虞我詐的古惑仔,警察角度的義氣要顯得更加純真一點,當然職場的黑暗可能也更多一點。
《龍爭虎鬥》中陳浩南表現的毫無黑幫氣息,更像是一個正經生意人,就像司徒浩南找小弟堵住陳浩南的酒樓,讓陳浩南搖人,他搖來了李修賢這件事。
陳浩南你報警啊!
正當生意,受警方保護的!
連最後和司徒浩南單挑居然也是在拳台上,看起來是那麼的「合法」。
不知道這算不算是回歸後新義安為代表的各類幫派紛紛洗白轉正的現實隱射?
也許吧!
《龍爭虎鬥》比前四部要正常許多,有這比他們烈度強很多的打鬥場面,一條洪興大頭完整的成長曲線,陳浩南的愛情線,以及一個極待洗白的大佬的痛苦掙扎。
《古惑仔》系列的單集劇情終於第一次顯得比較正常了。
當然,也有人說這也喪失了特色。
雖然沒人能總結出這個「特色」的具體內容是啥?難道粗製濫造的場景鏡頭和爛七八糟的台詞劇情真的是這個系列成功的特色嗎?
這我不知道,但市場反響來看,《龍爭虎鬥》真的不太成功!古惑仔系列算是結束了!
從1996年一飛沖天的爆火,到1998年黯然落幕,這一陣香港黑幫片的風吹起的如此突然,又滑落的悄無聲息。
2013年有劇組不信邪想要復刻一把,重拍了《古惑仔之江湖新秩序》,導演陳翊恆之前的那部《扎職》的基本劇情架構也和《人在江湖》相當類似,效果一般!
一個時代過去了。屬於黑幫的時代。
香港黑幫片,從市場角度來說,就在回歸前後的那幾年,興起,沒落,彈指一揮間。
當然那是市場角度。
從藝術角度,銀河映像的杜琪峰,開始真正意義上的注意到了這個領域,帶來了另一種傳奇!
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