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三年新冠疫情,加之2023年持續一年困難期,整個農牧業開始進入了淘汰賽。前面幾十年都是初賽、預賽,到了2023~2026年就是決賽期。從小散戶到規模養殖,到經銷商到動保到飼料,全部重新洗牌。機遇,從另外一個維度進行思考,無論經濟形勢如何演變,只要我們人口基數還在,我們就需要吃肉、蛋、奶。站在一個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問題,收入下滑,就會選擇低成本、健康的、安全的、美味的農畜禽產品。低成本就需要提高養殖效率;健康、安全,就需要排除違禁品;美味實現就需要精準營養作支撐。未來就是以動物不應激或少應激為核心,以精準營養為支撐的動物大健康時代。
(圖源:綠會融媒)
隨著人類大健康時代的到來,人類食品也隨之需要達到大健康的高要求,那麼,生產食品的原料領域,農牧業生產就必須服從大健康。
農牧企業轉型的下一個賽道:動物大健康時代。以三個上升為核心,其一,從以治療為中心上升到以健康為中心的動保理念;其二,從以單一類的功能應對上升到以健康度,免疫水平為中心的營養理念;其三,從即效類的功利性的產品觀上升到長期價值產品觀。
哄騙「肚兒圓」的高蛋白飼料也必將隨著國家低蛋白飼喂技術推廣而終結。
以養魚為例,社會的偏頗認知,導致飼料配方壓力巨大,非蛋白氮,不可能轉化成營養但肥了水,需要天天調水質,魚也不好吃,亂七八糟添加物,在營養組織和消化酶之間、消耗功能之間,成為了障礙物。
以養豬為例,中小微型散養戶和資本集團規模豬企在綜合成本上跑贏,並且控制好非瘟防控,任何時候都會立於不敗之地。
飼料行業的轉型提升和飼料銷售模式轉變也是適應動物大健康時代必須的推進。芽苗青綠飼料和地源性飼料,與工業化成品飼料的配合使用,技術服務很關鍵。代養模式也是飼料銷售和服務的未來方式,也是全產業鏈融入的顯現。資本集團規模豬企排擠中小微散養戶,「大戶吃小戶」之後各大陣營對峙拉鋸階段,然後資本集團規模豬企進入對拼階段,都是想把對手熬死、拖死、靠死,大結局或許是小散戶不會消失,大豬企坍塌,循環豬場勝出。
畜禽糞污治理「黑白組合」技術和養殖場「四位一體」技術系統也是未來服務促銷售的重要內容。
(聲明:本文僅代表專家本人觀點。歡迎留言、點評、批評、討論。)
END
本文僅供資訊參考。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標註來源)。
文 | 劉玉升
審 | LYJ
排版 | 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