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人考:吳鎰(7)

2023-10-01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宋詞人考:吳鎰(7)

鍾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史丹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編者按:

本文是鍾振振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全宋詞人年譜、行實考》(項目批准號17ZDA255)的階段性成果。

宋詞人考:吳鎰(7)

水調歌頭·柳州北湖

[宋]吳鎰

澄徹北湖水,圓鏡瑩青銅。客槎星漢天上,隱隱暗朝通。六月浮雲落日,十頃增冰積雪,勝絕與誰同。羅襪步新月,翠袖倚涼風。〇子韓子,叫虞帝,傲祝融。御風凌霧來去,邂逅此從容。欲問騎驎何處,試舉叉魚故事,驚起碧潭龍。乞我飛霞佩,從子廣寒宮。

吳鎰,生於高宗紹興十年。孝宗乾道二年春,郴州州學教授。四年二月,猶在此任。孝宗淳熙二年或稍後,已任常德府龍陽縣丞。十二年,知郴州宜章縣。十四年十一月,猶在此任。約十五年,知郴州郴縣。十六年約三月至閏五月之間,幹辦行在糧料院。十六年閏五月至十一月,秘書省正字。十一月,為台諫論罷,奉祠。

光宗紹熙三年(1192)冬,起知武岡軍(今湖南省邵陽市武岡縣級市一帶)。未蒞任,即改知郴州。

宋·黎喆等《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二《人物》二《鄉賢·宋》曰:吳鎰起知武岡軍。

宋·陸九淵《象山集》卷一五《書·與劉漕》曰:計南浦之集,行將四換歲矣。伏自使華之東,尺紙問訊,亦復闊絕。懷仰盛德,我勞如何!杏山崔巍,蒙泉清澈,金蓮在底,華葉可數。民願土淳,易於開導。作奸為祟者,姓名可記。藏拙之地,孰便於此?第斗壘事力有限,頻歲送迎,浸爾空竭。榷酤征商,今日所仰。此來並邊法禁日密,行旅為之蕭條,場務日入,頓以虧損。迂愚臨此,未知所以善後,長者何以振之?吳仲權得武岡,尚遲次。傅子淵在衡陽,士人歸之,太守亦甚禮之。但向來有一二同官不相樂,頗有違言,然子淵處之裕如也。鄧文范為丞,德化政聲甚美。嘗攝兩邑,皆整其弊壞,民之戴之,不愧於史冊。所書皆向來會中客,恐欲知之。何時復如曩集,以快此懷?

按,「劉漕」,當指劉穎。劉穎淳熙末任江南西路轉運判官;紹熙間任淮南西路轉運副使,淮西在江西東,故九淵此書稱其「使華之東」。

「南浦」,在隆興府(今南昌市一帶),即唐·王勃《滕王閣》詩「畫棟朝飛南浦雲」之「南浦」。

「杏山」「蒙泉」,皆在荊門軍。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七八《荊湖北路·荊門軍·景物》下曰:杏子山,在城西十里。舊山頂有杏千餘株。又《荊門軍·景物》上曰:蒙泉,在軍城西。出於硤石山之麓,即蒙山也。南曰「蒙」,西北曰「惠」。泉每晝夜兩潮,水溢數寸。世傳南出玉,北出珠。崇寧三年,巨蚌夜遊北泉,光彩四燭。又有流杯曲水。

據陸九淵《象山集》附《年譜》,九淵於紹熙二年(1191)九月三日至荊門軍任知軍,四年(1193)十二月十四日卒於任。此書既言及荊門軍山水,當即作於此期間。

又據吳鎰、劉穎之行實綜合排比,可知吳鎰淳熙十五年(1188)入京任職,途經隆興府,參加了劉穎、陸九淵等人的「南浦之集」。三年後,亦即紹熙三年(1191)冬,九淵作《與劉漕書》。此時吳鎰奉祠三年恰好期滿,新除知武岡軍。書中言其「尚遲次」,亦即猶在等候前任知軍期滿解任。不過吳鎰年內即「改郴州」,似未蒞武岡軍任,故此差遣可不計。

紹熙三年(1192)冬至四年(1193),朝請郎、知郴州。

明·黎喆等《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二《人物》二《鄉賢·宋》曰:吳鎰起知武岡軍,改郴州。創社倉八十餘所。屬邑桂陽惡民持兵剽掠,乃嚴保甲,倍賞罰,不逾時皆就縛,則請兵戍之。

明·胡漢等《萬曆郴州志》卷二《秩官表》上《州·宋·知軍》曰:光宗紹熙:吳鎰,三年由朝請郎任。明年,除湖南提舉。

又卷一五《循良傳》曰:吳鎰又知郴縣,尋守郴。興學訓士,大有功於郴。

按,「桂陽」,即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守郴」,即知郴州。

(未完待續)

作者/鍾振振 編輯/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5345f3c824fdd7d8763d0515f44b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