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監控里,看到14歲男孩乾的那些事後,決定曝光他爸媽

2022-05-18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我在監控里,看到14歲男孩乾的那些事後,決定曝光他爸媽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小花花朗讀音頻

音樂:久木田薫-もののけ姫

歌曲:話梅鹿PruneDeer & 黃宇寒Han-位所

文|劉小念

來源|寫故事的劉小念

直播預告

預約按鈕,預約直播吧

我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也是帶班10年的班主任。

關於父母是否應該把成年人生活的艱辛,講給孩子聽這件事,我想跟大家分享兩個學生的故事。

為了便於區分,就叫他們A同學和B同學吧。

就在前幾天,班裡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B同學的2支鋼筆慘遭毒手,被砸得稀碎放回了筆袋。

這件事,很快就破了案。

事情發生在大課間,當天只有A同學以肚子疼為由,請假留在了教室。

而且,A不知道的是,教室雖然沒有監控,但走廊上的監控有一個是對著教室的,且剛好記錄了他「作案」的全過程。

調查結果沒公布之前,我找A談話。

他先是否認,後痛哭流涕,懇求我不要告訴他爸媽。

我說我可以把這件事壓下來,而且也相信一定事出有因。

但有一個要求:「跟老師說實話,為什麼要這麼做?」

那天,這個14歲的男孩跟我講了很多。

一個14歲孩子的世界,比我們想像的要沉重得多。

事件的表面原因是,B同學成績、人緣、性格都比A好,他嫉妒。

可是,A後來跟我談心的話題全在他父母身上。

他說:「老師,我特別累,我活得一點不比爸媽輕鬆,我簡直就要窒息了。」

一個14歲少年,能有多累?

他的累,來自於父母,主要是媽媽,他有一個特別愛訴苦的媽媽。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而他媽媽,是那種不憚於把生活的殘酷鋪陳在孩子面前的人。

首先是夫妻感情,A爸媽經常吵架。

每次吵夠之後,A媽會在兒子面前,將A爸扒個底朝天,說他懦弱無能,就連A爸在單位被降薪、被無條件加班及同事排擠這些事,都一一道來。

並且每次都以這句話收尾:「兒子,你可長點心吧。你長大要變成他這樣,媽這輩子就沒指望了。」

其次,A媽經常向兒子大倒工作、生活的苦水。

A媽在社區工作,收入不高,可是每天跟轄區居民打交道,超級瑣碎,一個不小心,就會被投訴。

在職場忍氣吞聲後,A媽回家又把全部牢騷發泄給兒子。

昨天遇到了一個「傻X」,今天碰到一個「腦殘」,想替自己辯解幾句,又被領導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

說到委屈處,A媽從不介意在兒子面前爆粗以及掉眼淚。

一年前,A爸被公司裁員了。

為此,他直接成了教育兒子的反面教材:「看看你爸,能力不行,為人也不行,不裁他裁誰?平時天天叮囑他跟領導搞好關係,他呢,連請人家吃個飯都張不開嘴。兒子,你可不能學你爸,沒點狗屁出息。」

A爸失業後,靠打零工維持生計,賺得不比單位少,只不過各種社保需要自己交,公積金也沒了。

為此,A媽天天在兒子面前訴說生活的艱難。

有好幾次,A媽逼著A爸當著兒子的面各種湊錢還房貸。

A爸勸她不要這樣,但A媽奚落老公:「家裡什麼狀況,他當然要知情。一個男孩子,從小就要學會分擔和承擔,不然長大就得像你這樣窩囊,誰嫁誰倒霉。」

可一個孩子能分擔什麼呢?

那天,A哭著對我說:「老師,哪個孩子不愛自己的父母?上小學那會兒,每次我媽跟我說這些事時,我都特別心酸,但她最討厭我哭。所以,我只能躲在被窩裡悄悄流淚。那時候覺得,媽媽太辛苦了,心裡,也有些責備爸爸……我小學的時候,甚至都默默撿過瓶子想賣錢幫助家裡,結果被媽媽知道後,狠狠罵了我一頓。」

果然,我們自以為很愛孩子,其實,孩子比想像中更愛我們。

人是會變的。

當媽媽越來越多地在他面前喋喋不休抱怨,叮囑他要懂事,將來別混成父母這樣時,他開始變得緊張自責。

孩子不就是這樣嗎?

他們天性純良,在確定自己不能為父母分擔什麼的時候,會變得敏感自責且無助。

A就是這樣。

他知道父母很辛苦,所以,無論生活中遇到任何事情,都選擇默默承受。

他覺得自己幫不上父母的忙,那就千萬別給他們添麻煩。

他也很想用好成績,給爸媽艱辛的生活帶來一絲欣喜。

他平時學習很好,但一到考試,就緊張到大腦間歇性空白,明明之前會的題,也解不出來。

家長與老師把他的問題歸結為「怯考」,但沒人知道,他就是因為太想表現好了,所以,壓力之下常常事與願違。

惡性循環的是,他是個學生,父母衡量他是否懂事有擔當的指標就是成績。

但他的成績每況愈下,每次成績出來,媽媽都會對他大失所望: 「兒子,媽什麼苦都可以吃,什麼冷眼都能忍。可是,你不出息,媽真是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

這些話,只會讓一個孩子變得愈加無助自責。

而自責累積多了,又無法解決的時候,慢慢步入青春期的他會反抗。

小時候,他的反抗是傷害自己。

長大了,他的反抗就是傷害遷怒周圍的人。

上初中後,A的成績一直不理想。

以前是期末大考發揮失常,現在是逢考必敗。

這讓媽媽對他的絮叨變本加厲,說最多的就是:「我和你爸整天累得跟孫子一樣,你還這麼不爭氣……」

然後各種吐槽生活不如意。

她全然忘了,孩子已經步入青春期,再也不是從前那個言聽計從,一味簡單同情加自責的小孩了。

面對媽媽的喋喋不休,A終於開始了反抗:「你們累的孫子一樣是我造成的嗎?老在我面前說這些破事,我能解決什麼?別人家的父母怎麼就沒像你們這樣?」

可想而知,這樣的頂撞換來的是父母吃驚、憤怒、難過三步曲。

A的爸媽想不明白,自己的乖兒子怎麼一夜之間叛逆成橫衝直撞的「狼崽子」。

可是,哪有什麼一夜之間?

只有經年累月的量變到質變。

當他發現自己對很多事情無能為力的時候,他選擇把憤怒發泄到別人身上。

在班裡,A是個存在感不強的孩子。

跟同學不交惡,但也沒什麼特別好的朋友。

我對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日常小考成績都可以,但每次期末考都會砸鍋。

每次讓他總結原因,他都會誠懇地跟我說下次一定努力。

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感不強的孩子,會悄悄干出破壞同學文具的事情。

也直到事情發生,我才意識到,這是他能想到的對抗世界的唯一方式。

B同學是借讀生,爸媽就在學校旁邊的巷子裡,開了一家炸串店。

A和班裡好多孩子放學後,就跑到店裡去吃串。

敏感的A注意過B媽的雙手,被各種調料蜇著,以及常年的風吹日曬,粗糙得讓人不忍不睹。

而B爸呢,每次見他都是小跑著忙活生意,稍微閒下來,他會立馬去替換B媽:「你快到後面小倉庫歇會兒。」

有好多次,A在炸串店碰到B同學,他放下書包幫媽媽一起串串,就聽媽媽對他說:「你上一天學也挺累的,去和同學玩會吧,店裡的事,我們忙得過來。」

B聽了,也不走,只是一邊串串,一邊做踢腿運動:「這叫鍛鍊幹活兩不誤。」

有時,B也會幫他爸炸串,問他今天生意怎麼樣?

每一次,B爸的回答都一樣:「咱這乾淨衛生,必須賣得好啊。」

每個孩子,都是愛的敏感體。

後來,A幾乎每天放學都要路過B家的串店,有時吃串,有時只是路過。

不為別的,就為看B同學一家那種相互體諒,其樂融融的場景。

很明顯,B家父母的辛苦程度,遠遠超出自己爸媽。

可是,無論多辛苦,只要看到孩子,他們就會喜笑顏開,永遠報喜不報憂。

他們不富有,但他們那麼親和樂觀,哪怕每次遠遠看上幾眼,A也覺得心裡滿滿的踏實與羨慕。

然而,青春期的羨慕有時也會變成無力後的嫉妒。

放眼周遭,B是A目光所及,家庭條件根本比不上自己的人。

可是,B卻是校園裡陽光可愛的大男孩,班級大掃除,他永遠乾得最起勁。

有同學生病請假,他第一時間把課堂筆記、老師留的作業傳給同學。

他和A前后座,明明每次小考成績都不如A,但每次期末考試,名次都在A前面。

重要的是,老師喜歡B,同學們也喜歡他。

A以為自己跟B最為旗鼓相當,但B卻時時處處都比自己快樂、受歡迎。

最近一次期中數學測試,最後一道15分的大題,之前同類型的題,B不會做,還請教過A。

可是,考試時,A一緊張,思維越來越混亂,最後怎麼都沒做出來,但B做出來了。

一考完試,他就跟A表達了謝意:「那題多虧你給我講了,不然真被考住了。」

就是這句簡單的感謝,卻讓本來就懊惱的A記恨了。

他覺得B這是在刺激嘲笑他,他不甘心。

明明哪裡都不如自己的B,憑什麼處處都壓自己一頭。

他認真分析了一下,覺得就是因為B有一對堅強樂觀的爸媽。

不像自己父母,除了抱怨,就是甩鍋。

而且,如果知道自己這次數學考砸了,媽媽一定會捲土重來申訴自己有多辛苦,生活有多難……

所以,衝動之下,他不計後果地把B的鋼筆給砸爛了。

那天,我沒有批評A,只是對他說:「你能跟老師說這麼多,我很高興。」

他毀壞同學筆的事情,我會向所有人保密,並且幫他把筆還上,而我只有一個條件: 「這個年紀,不必背負那麼沉重的精神負擔,只有先讓自己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才有能力為別人遮風擋雨。所以,答應老師,從今天開始,該說說,該笑笑,活出一個少年該有的輕鬆愉快。」

與此同時,我還答應他,會認真找他爸媽談一談。

可想而知,面對我的家訪,A媽率先想到的就是甩鍋:「老師,在他身上,我們真是盡力了。我們家的事,你是不知道………」

我不得已打斷了她。

她是家長,我沒有說教的權利,但我給她講了另一個學生的故事。

是個女孩,家庭負擔很重,媽媽身體不好,靠爸爸一個人養活全家。

所以,爸爸脾氣不好,每次在外面遇到不順心的事,會毫不保留地講給女兒聽。

有一天,這孩子在上課時突然暈倒。

直到這時我才知道,學校每天的午餐,她都吃得特別少,默默裝起來帶回家,以至於長期營養不良暈倒。

那天,她爸得知消息趕到醫院時,氣急敗壞地說:「咱家什麼時候缺你吃了,真是不省心,知不知道我這一請假,這個月的全勤獎就泡湯了……」

本就虛弱的孩子,聽到爸爸的話,把頭埋得更低。

看到我,爸爸把剛才的話又重複了一遍,並說:「老師,為了這個家,我都快把自己變成機器人了。可是,你看,孩子還是這麼不省心,真讓人絕望啊。」

打那之後,我默默觀察了那個女孩。

青春年少,本該是最為活潑的花季,她卻那麼安靜,幾乎就沒笑過。

有一次,語文課上,一個孩子把駱駝祥子念成了「駱駝樣子」。

全班同學笑作一團,有的乾脆笑趴下了。

但只有那女孩,一臉嚴肅地盯著課本。

那一幕,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課後,我找到女孩,問她:「今天同學都笑了,老師發現你沒有笑,為什麼呢?同學那個口誤不好笑嗎?」

你猜女孩跟我說了啥?

她說:「老師,這篇課文讓我想到了我爸,他都快被我們累死了,我哪有資格笑?」

父母那麼辛苦,所以我連笑都是有罪的!

這話,扎心嗎?

這份懂事,心疼嗎?

而問題是,這是孩子們該承擔的嗎?

這份承擔有意義嗎?

聽我講完這件事,A媽愣愣地看著我。

我很坦率地跟她講:「父母頭上一粒灰,壓在孩子們心上,就是一座山。成年人世界的那些不容易,不是不能說給孩子聽,只是,當你告訴孩子那些不容易時,也要告訴他出路、辦法,哪怕是一種不屈不撓的態度,而不是簡單地發泄。否則,除了讓他們感到壓力、自責,早早澆滅他們的樂觀堅強之外,還有別的功能嗎?說實話,孩子一天天長大,當他們發現自己解決不了父母的難處時,這種示弱還有另外一個副作用,就是讓孩子覺得,父母很無能。」

這些話,讓A媽的臉通紅:「老師,我……真沒想那麼多。」

於是,我又給A媽講了B同學爸媽。

事實上,他們為了讓B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農村來到城市,一個不到20平的小店,既是他們住的地方,也是他們養家餬口的地方。

個中辛苦,一望便知。

可是,我家訪過,B爸媽在兒子面前永遠樂呵呵,一邊努力,一邊知足。

哪怕是電起火差點把整個店毀於一旦,他爸媽也在一片廢墟里跟他說:「人在,就什麼都在,沒事!」

所以,B身上沒有自卑感,他成長得沒有包袱。

他在父母的影響下,陽光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未來一定可以讓父母過上好日子。

「別在孩子該長翅膀的時候,早早往他們肩膀上壓擔子。」

這是多年來,我與家長、孩子打交道的切身體會。

很多時候,家長的示弱會讓孩子變得無助且自責,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夭折了他們的少年意氣,甚至會仇恨社會。

說到底,我們所有的憤怒,其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痛苦。

事實上,那些成年人世界的艱辛,孩子其實都盡收眼底。

這一點,其實你只要讀一讀孩子小學時候,寫的「我的爸爸媽媽」就能完全明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更多時候,父母反而是此處無聲勝有聲,更容易讓孩子獲得安全感,並產生感恩之心。

那天,A媽跟我保證,她會改變自己,也改變他們家庭的精神狀態。

我期待著。

我希望能很快看到一個生機勃發的A。

同時,作為師者,我覺得有必要把這個故事讓更多父母們看到。

真誠希望,所有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不要戴著家庭的鐐銬起舞。

希望他們在將來必然直面人生的種種苦痛之前,先生長出一往無前的信心、勇氣和能力。

而這些他們受用一生的品質來源,是父母。

育兒先育己,育己先育心

不要讓孩子過早承擔家庭的壓力

孩子沒有負擔的長大

才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挫折

歡迎您7天好媽媽成長營

只需19.9元

給您一套家庭教育萬能公式

輕鬆應對各種育兒場景

成就孩子,幸福自己

作者介紹

劉小念,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寫故事的劉小念 ID:xgsdlxn」,一個寫故事的手藝人,也是一個二胎媽媽,專寫婚姻內外那些事兒,關注微信公眾號:寫故事的劉小念,回復「目錄」,可閱讀她寫的所有故事。

主播介紹

小花花:二孩寶媽一枚,喜歡孩子,熱愛教育,願做一朵小花滋養孩子的心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50d55a9875b5f7ef7dc7318c0c85b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