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上抖音」,《封神》「跑路演」:盤點暑期檔電影營銷混戰

2023-08-24     娛樂獨角獸

原標題:《孤注一擲》「上抖音」,《封神》「跑路演」:盤點暑期檔電影營銷混戰

作者| Mia

編輯| 把青

暑期檔行至尾聲,同電影市場一樣卷生卷死熱鬧非凡的,還有摻雜了火藥味的宣發之爭。

據燈塔專業版實時數據,截至8月18日9時31分,2023年全國年度大盤總票房(含預售)突破400億,暫列2023年票房Top10影片中前九名均為國產片。截至發稿前,暑期檔總票房已破195億,破200億刷新紀錄看來已是指日可待。

8月24日,電影《消失的她》《超能一家人》《熱烈》《巨齒鯊2:深淵》和《孤注一擲》五部影片發布聯合公告抵制網絡黑水軍的消息登上熱搜。亂象幾乎成為每一個大檔期的標配,健康清朗的環境仍顯遙遠。

位次格局目前已經基本明朗,兩部有著濃厚「抖音烙印」的影片《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將登上檔期冠亞軍的位置,前者甚至被稱為「抖音電影」,作為聯合出品方之一的抖音,再次證明了自身在下沉市場的營銷實力。

將登上檔期季軍位置的《封神第一部》,則在路演期間產出大量熱搜,其「前期迷惑宣發」反而使得一些觀眾觀後體驗超出預期、吸引了一批自來水,熱度跌宕起伏,近日再陷爭議。作為必選項,究竟什麼影片更適合路演,什麼影片更適合短視頻直播間?

明星、互動、造梗:《封神》一波三折,路演如何打造「迷你綜藝」?

這個暑期檔,《封神第一部》(以下簡稱「《封神》」)和它的「精神股東」成為了一道宣發景觀。

官博最初是在每逢24節氣便發布海報,IMAX點映默默無聞,首日票房不足5000萬,前後遭遇夾擊,同行敗光了「魔幻類型」的路人好感,《封神》開局集齊了所有不利因素,被視為「撲街爛片預定」,而其前期宣發操作又十分迷:圍繞明星演員展開,傳統而常規,特效剛好暴露短板,預告片缺乏質感,妲己選角和賣慘營銷也遭到質疑。

然而剛好就是這種「低開」,反而帶來了「超預期」和「自來水」,實屬禍福難料,國產奇幻工業大片崛起同國漫崛起一樣,有民族情緒的加成。

值得一提的是,跑了29城的《封神》,前期路演並沒有激起太大水花,而是在上映後隨著自來水粉絲群體的增加,才漸漸化身為「熱搜製造機」,進而反哺票房。

考慮到內娛苦無選秀久矣,經歷嚴格封閉式訓練、個個擁有古銅色肌肉的「質子團」,實際上起到了為業內輸送偶像新面孔的作用,一方面「男色」「胸肌」「兄弟CP情」代替「奇幻工業」出圈,吸引了一批死忠粉絲、自來水三刷加安利,另一方面也埋下了飯圈化的隱患。

從「烏中生U」到費翔「她是我的哈基米」「六公主助攻」以及「商務殷語」,原本正統嚴肅文化向的《封神》劇組,經歷了「漸漸醒悟」、網感逐步成長起來的過程,仿佛老年人逐漸玩轉智慧型手機。7月22日,在路演現場,有觀眾提到「諧音無二三(沒有)」,開玩笑讓導演改名,從烏爾善改名尤爾善,導演表示名字不好改,但是當場把微博簡介改成了U23。之後的「姬發捆綁殷郊」、「費翔公主抱妲己」,也讓粉絲嗑到心滿意足。

許多梗在路演中出圈,同時主創在社交平台也紛紛加入玩梗行列,陳牧馳發布「兄弟們幫聞太師砍一刀」,烏爾善應大家要求發了質子團給費翔慶生唱《冬天裡的一把火》的視頻,並發布了諸多被刪減的片段。最後《封神》被一點點拖出了「ICU」,連續13天拿下日冠。

但就在票房已破23億、即將「功成身退」之際,《封神》又鬧出了新的輿情狀況。在與影評人沙丹的對談上,烏爾善回應了「《封神》為什麼啟用很多『非漢族』演員」這一敏感問題。他提到,「漢族」這一稱謂實際上是元朝以後才有,元朝以前都是稱商人、周人、漢人。

在民族情緒強烈的當下,《封神》粉絲本身已有飯圈化非理性趨勢,粉黑對立顯著,言論極易被斷章取義並迅速在網上放大傳播。失去了「謹言慎行」和團隊的庇護,他本人及演員被扒出舊有言論,險些釀成公關危機。整個過程跌宕起伏。

今年《消失的她》《孤注一擲》晉身30億+俱樂部,證明了時代感和社會話題性強、能夠和觀眾產生直接關聯的題材最有可能大爆,從這一點來看遠古奇幻題材、距離當下社會較遠的《封神》並不具備太大的優勢。大部分網絡傳播性強的點,都是網友挖掘,或是網友與主創共同挖掘,從而在缺乏觀眾直接關聯度、話題性的情況下,充分強化了其社交性和娛樂性,帶來了病毒式傳播。

據從業者表示,由於路演有見到明星的機會,觀眾熱情很高,影城需要提前報備,安排安保人員,上座率、票價、場次都有較高要求,同時還需要防範黃牛倒票。

當然,路演和短視頻宣發、直播間賣票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宣發形式。「宣發讓粉絲操碎了心」的《封神》,在上映半個月後終於納諫,走進了小楊哥、劉畊宏直播間。路演會提前為短視頻發酵準備素材,從業者會有專門的「話題預埋」,如《長空之王》請來航空從業者,《巨齒鯊2》吳京騎車,《熱烈》邀請舞者,又或是《孤注一擲》民警現場反詐。

但煽情向影片路演中「演」的成分太過,則會招致觀眾反感,如引發熱議的「哭托」,又或是話題炒作適得其反,如女性電影《我經過風暴》在未告知情況下邀請都美竹和秦牛正威同場。

將路演天然吸引外界關注度的元素拆解,當中包括明星、觀眾互動、造梗等幾個部分,明星如「媽媽嚴選」「初代男神」費翔翻紅,朱一龍、張藝興等流量藝人,觀眾互動如粉絲主動CUE主創再現名場面、造梗,娛樂效果堪比「迷你綜藝」。不同影片鋪開路演的規模也不一樣,有的根據內容地域特徵重點定在特定城市,有的考慮票房和文化氛圍。

綜上,路演看似費時費力,但在最好的情況下,也是一種頗具性價比的選擇,今年隨著疫情結束,觀眾社交意願高漲,更是迎來了線下路演復甦爆發潮。

「點映即爆」還是「被土到尬到」?下沉市場的網感拿捏

官抖點贊破1.8億,累計播放量超181億……《孤注一擲》不僅是暑期檔的票冠,同時在抖音上的熱度也是一騎絕塵。

很多時候,放出多條物料,其中某一條成為爆款,是難以預判的,因而策略需要根據觀眾反饋實時調整。就如同《孤注一擲》片方及宣傳方可能也沒有想到,第一條大爆的是王傳君表演片段,隨著他「想成功,先發瘋,不顧一切向錢沖」的洗腦口號點贊破500萬,當日貓眼想看人數迎來一波大增,官抖隨後明顯增加了王傳君相關物料。

7月,他「殺人拜佛」這一簡單易模仿的名場面,被達人們大量複製,帶動了第二波想看人數大增。在此之後,才是金晨荷官、親歷者講述被詐騙真事等其他熱點逐步發酵,迄今為止,點贊最高的爆款視頻中,王傳君片段仍然占了一半。

由此不難看出,特定影片在抖音上熱度大爆,除了自身題材優勢之外,對於網感和主流社會情緒拿捏有著極高的要求。藝人自身流量並不能直接轉化為內容熱度,越是魔性洗腦且容易模仿,越是可能出圈。

上抖音就一定能像《孤注一擲》一樣點映即爆嗎?從最終結果來看,那些具有強社會話題性,強情緒共鳴的影片能夠成為抖音宣發的贏家——無論這種情緒代入感是過去1.0時代的「催淚」,還是當前2.0時代對「噶腰子」的「恐懼」。

而且在抖音「強者愈強」的分發機制邏輯下,其播放量往往和影片自身熱度成正比,基本上每個檔期的票房冠軍往往也是短視頻平台熱度最高的一部。

並不是每一部影片都能在短視頻平台收穫紅利。《地球最後的夜晚》開啟了文藝片「欺詐式宣發」之路,昨天七夕特供的《燃冬》或許也試圖複製這一路線,土味宣發卻招來了罵聲一片。電影海報打出「進行到32分16秒的時候,請在TA的耳邊說一句『撒浪嘿喲』」標語,以及「看到愛、很戳心」等土味三字口號,抖人差評一片,「觀後感區有多好笑」登上熱搜,核心賣點依舊沒有成功傳遞,既沒有順利下沉吸引非核心受眾,同時也拉低了文藝片影迷群體的口碑。

可以確信的是,《孤注一擲》和《消失的她》之後,將會出現更多類似的「話題向大數據選題」+「抖音宣發」影片。而如《燃冬》一般的文藝片土味宣發,也絕不會消失。

在一眾爆款後,抖音基本已經成為每部電影宣發的「標配」,從發布花絮、二創等常規動作,到達人合作、投放Dou+、參加挑戰賽,營銷預算分配在百萬元到千萬之間。

對於抖音來說,主動擁抱電影市場是其一直以來的策略。從最初的試水到如今的廣泛深入,抖音在多部影片中以聯合出品方身份出現,大機率是以宣發資源置換了出品份額。電影作為文娛產品,本身自帶全民話題關注度,能夠為平台帶來更多的流量。近日抖音新成立了一個文娛部門,整合了直播節目(包括賽事、演唱會等)、音樂、綜藝、影視劇、明星等多個業務,未來或將有更多電影宣發方面動作。

除了下沉市場之外,隨著影片內容及相應受眾越發細分化,電影宣發也開始關注如何打透那些更加垂直的平台。如《芭比》的女性主義色彩,在年輕女性居多的小紅書聲量被放大。《熱烈》的導演大鵬曾在虎撲回復網友提問,又或是《鈴芽之旅》在Z世代二次元受眾高度重合的B站取得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因此,每部影片或許需要根據自身內容特色和受眾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非一窩蜂地「狂砸路演」或是「ALL IN抖音」。暑期檔尾聲漸近,下一輪宣發戰爆發,要等到國慶檔。《堅如磐石》和《前任4》們,會示範更精彩的宣發動作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4772caed0f9ee92764b9293a85d9a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