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民企混改局」 河南國資正式入駐董事會的化債樣本

2022-08-03     觀點地產新媒體

原標題:建業「民企混改局」 河南國資正式入駐董事會的化債樣本

觀點網 「九曲黃河,千迴百轉,始終奔流向前。」

《老胡文集》早已成為市場窺探建業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胡葆森在年初寫下的這句話,似乎也預示著建業將千帆過盡。

事實上,過去的2021年,接連的水災、疫情及宏觀調控,將建業推至風口浪尖,不過,緊隨其後,這家企業接連發布「求救信」、進行人員優化、資產出售、國資入股……短短一年時間,建業成功脫險。

最新消息顯示,建業完成新一輪董事會成員的變更,隨著河南國資兩名董事的進駐,建業集團與河南鐵建投的「聯姻」修成正果。

對建業而言,河南國資入股,一方面能夠為這家區域性房企提供信用背書;另一方面,國資入股能夠帶來實際的資金援助、融資利好。

對河南鐵建投而言,通過建業的品牌和操盤能力,能夠為鐵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賺取資金。

這場聯姻可謂是各取所需、相輔相成。

與此同時,作為本輪成功引入國資的民企,建業與河南鐵建投之間的「混改」,似乎也能給後來者提供一些經驗和路徑。

建業「混改」

在市場人士看來,鄧高強和時松均「入主董事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2022年兒童節那天,建業地產發布一紙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恩輝投資有限公司計劃將29.01%股權作價6.88億港元出售予河南同晟置業有限公司。

此外,河南同晟置業還將認購建業地產發行的於2024年到期、本金約7億港元可換股債券。

河南同晟置業由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擁有,而河南鐵建投又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全資擁有。

隨後,因盡調工作還在推進,雙方的談判還在持續,建業與河南鐵建投並未按照計劃在7月1日完成協議簽訂,「聯姻」的擱置,也引發了一波資本市場的憂慮情緒。

不過,市場情緒並未持續太久,畢竟建業與河南鐵建投的這筆交易,一直被看作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21天之後,建業再度宣布,控股股東恩輝投資已同意出售8.85億股股份予河南國企,這場民企混改正式落地。

彼時,有分析人士就曾提到,「由河南省政府牽頭,這次國資入股的效率會比較高,國資成為二股東之後,下一步,應該會在董事會派駐人員。」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擔憂國資入股後,建業會面臨經營權和控股權的博弈問題。

畢竟,河南鐵建投此次不僅收購了股權,還認購了建業發行的5.9億股可換股債券,上述債券將於2024年到期,可延期一年,假設悉數轉換,河南鐵建投的持股比例將增加至40.8%,持股比例將超過胡葆森的恩輝投資。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國資入股,更多是作為一個財務投資人,更何況,在目前這個特殊階段,「活下去」才是企業的首要目標。

至於經營權問題, 8月2日,建業地產董事會宣布,王俊已辭任執行董事一職,林明彥及陳瑛已辭任董事一職。此外,河南鐵建投集團附屬公司同晟置業黨委書記及董事長鄧高強、董事時松獲任建業地產非執行董事,現任獨立非執行董事。

此番操作下來,意味著河南國資正式進入建業董事會。

觀點新媒體了解到,證監要求明確,獨立非執行董事不參與公司運營,需對公司的董事會決策包括一些重大的問題獨立發表意見;非執行董事對執行董事起著監督、檢查和平衡的作用。

也就是說,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鄧高強、時松入主董事會,並非割據稱雄,而是分庭抗禮,不會影響建業的經營層面。

實際上,作為本輪成功引入國資的民企,建業與河南鐵建投之間的「混改」,無論從股權架構方面,還是合作模式方面,都將成為其他出險企業尋求戰投的重要範本。

河南鐵建投於去年12月23日正式揭牌成立,其前身為2009年掛牌成立的河南鐵路投資有限公司。

據了解,2021年10月25日河南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組建方案的批覆》,文件明確,河南省計劃通過改革,將河南鐵建投打造成為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合格市場主體。

也就是說,未來,河南鐵建投需要培植自身的造血功能,而通過土地開發補充鐵路建設資金,成為河南鐵建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渠道。

在此情況下,作為河南本土房企的建業,自然成為河南鐵建投合作的重要對象。而身處險境的建業集團,亦能通過此番合作,緩解資金壓力、修復市場信心,可謂是一舉兩得。

在協議達成當日,建業還在官微中引述胡葆森的話語表示,「此次簽約,鐵建投買的是'股'權,帶來的是'鼓'舞,國企和民企合作,增加的是'信用',更是市場的'信心'。」

化債樣本

建業不會是第一家被「染紅」的民企,更不會是最後一家。

據了解,在這一輪出險房企當中,也有不少國資「救市」的消息傳來。今年年初,華南城引入戰投特區建發集團,其背後是深圳國資委。

此外,2月中旬,佳兆業、招商蛇口、中國長城資產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重點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更新、房地產開發、商業綜合體經營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除此之外,今年3月,華夏幸福獲得河北省政府的財政支持,河北新空港還收購了華夏幸福部分產業新城資產。

最新消息顯示,奧園計劃引入山東能源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金科亦計劃引入國資戰投……

總體來看,國資下場「救市」一般有三種模式。其一,收購項目,比如此前河南文投收購建業旗下文旅項目部分股權,而河南文投背後是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資委等政府部門;其二,助力債務重組,加快債務違約的房企風險出清;其三,集團層面的戰投。

「國資與民企的合作模式,要看企業的具體情況,不過,這種合作不是簡單的資金和資源的結合,要注重雙方的互補性」,分析人士提到。

無論何種模式,國資入局對房企,乃至整個地產行業,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方面,國資入局對於落實響應中央救市政策、穩定經濟大環境有重要意義;另一方,國資、AMC等機構入場,實際也是助力房地產行業紓困、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一環。

畢竟,政府、國家機構往往具有較大的公信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挽救民企的信用,給資本市場注入強心針。

同時,當前民營房企在融資端和拿地端存在較大的困境,而國資的信用保證,無疑給房企融資、拿地添加了增信措施,如此一來,企業能夠融得更加便宜的錢,在拿地方面也更有底氣。

「國資+民企的戰略組合,將會是地產行業未來的主要模式」,上述分析人士認為。

的確,隨著國有資產對地產航道的馳援,「國資+民企」的模式愈發常見,不論是剛剛取得實質性成功的建業+河南鐵建投,還是網傳正在進行盡調工作的奧園+山東能源集團,亦或是還未傳出具體戰投方的金科……

可見,這種國資、民企搭配的組合,已經成為諸多民營企業化解債務風險的重要路徑。

接下來,或許還有大量的民企進入「混改」流程,或許還有大量國資背景的董事入主民企,在這一輪調整與變革過後,地產行業或將迎來新的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1fdd0eeb4ed7992b18a34dd7847a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