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兒的心裡話:父母對我再好,我都不會感激,因為……

2023-07-29     尹建莉父母學堂

原標題:一個女兒的心裡話:父母對我再好,我都不會感激,因為……

直播預告

預約按鈕,觀看直播

暑假,帶小神獸去我姐家串門。

一進門就察覺到氣氛不對,老姐一家愁雲慘澹。

一問才知道,原來她們一家四口剛經過一場「混戰」,正處於互不搭理的階段。

簡單來說就是:爸爸凶了兒子,兒子頂撞爸爸,爸媽大吵一架,然後倆孩子(姐弟)之間又大吵一架……

一時都不知道該先勸誰。

還是我姐先拉著我訴苦:「倆孩子都混成學渣了,小的那個爛泥扶不上牆就罷了,大的不知道怎麼了,最近也是狀態成迷……」

哦,原來罪魁禍首是學習,可怎麼就發展到一家人集體干仗的地步了?

而且,兩個原本聰明活潑的孩子,是如何迷之變成「爛泥扶不上牆」的?

我隱隱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

小問題是如何發酵的

「我是管不了了,隨他們去吧!」我姐氣頭上開始擺爛。

看看氣得炸毛的姐夫,還有小外甥緊閉謝客的房門,實在受不了壓抑的氣氛,我決定先去安慰一下正哭得傷心的大外甥女。

「還不是因為我弟那個費頭子,三天兩頭惹事,我煩得很……」

「我真的非常討厭我弟,他只會給人添堵。」

13歲的外甥女欣欣跟我聊的第一句,就是抱怨弟弟。

從她的描述中,我大概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小外甥旺仔,最近沉迷手機遊戲越來越嚴重,暑假作業拖了好久沒寫,他爹(我姐夫)一看這可不行,於是親自上陣監督他寫作業。

這一督促不得了,旺仔竟然對知識點一問三不知,教了半天耐心用盡,姐夫氣得拍桌子怒吼,把小旺仔罵得一無是處。

我姐聽不下去,過來制止姐夫的粗暴教育,結果倆人理念不同,不出幾句便吵起來,吵的內容還是那「老三樣」:

「你這麼吼他有用嗎?你就只會暴力解決問題嗎?」

「你行你來教,你自己看看你兒子現在都成什麼樣了!」

「他本來也沒多大問題,就是天天被你罵,嚇都嚇傻了!」

「慈母多敗兒果然沒錯,他變成現在這樣都是你慣出來的,早晚被你養廢……」

「怎麼就我養廢了,你自己什麼德行你不清楚嗎……」

就這樣,一個教育問題升級為夫妻矛盾,吵到摔碗扔筷子。

那無辜的外甥女欣欣,為啥會捲入到這場戰爭里呢?

很簡單,因為待在一個劍拔弩張的環境里,孩子很難不焦慮,她就會「想辦法」去平息戰爭。

雖然是姐姐,欣欣也畢竟還是個孩子,她下意識想到的,是把這一切都怪在最弱小的弟弟頭上:

「我煩得很,我弟但凡能省心點,爸媽就不會老這麼吵吵了……」

然後欣欣也去教育旺仔。

結果,剛被罵過的旺仔尖叫大吼著讓他姐滾出去,咣啷一甩房門,沒輕沒重地把他姐胳膊碰了一大塊淤青。

這一下,雞飛狗跳的一家瞬間安靜了,我姐心疼地去處理欣欣的傷,姐夫忍著怒火收拾地上的殘局……

欣欣抽泣著跟我抱怨:

「我小時候就不像他似的,我從不惹爸媽生氣,怎麼他總是挑起事端,讓家裡雞犬不寧的。」

從欣欣口中得知,她家這種情況不是第一次了,而她將自己和弟弟進行對比的這句話,似乎無意間一下子暴露了問題的根源。

盯著她胳膊上的一大片淤青,我尋思這倆孩子的心理淤青,或許更嚴重吧。

不是故意的「故意」

老姐夫妻倆都是急脾氣,一言不合就干仗是常事。

欣欣小時候,他倆有次也是掐架掐得很嚴重,欣欣哭著給我媽(她外婆)打電話求助,然而外婆早就深諳一切,無所謂地說:

「你干你的,別管他倆,一會兒就沒事了。」

我媽這句話,在兒女的事兒上倒是邊界清晰了,卻冷了欣欣幼小的心,沒看見孩子的內心早已潰不成軍。

沒轍的欣欣只能自己哭著勸架,卻不小心被一甩磕到了床角,夫妻倆一下子不吵了,趕緊安撫孩子。

這樣幾次之後,欣欣仿佛發現了神奇的「休戰符」,那就是——她自己,只要自己出點什麼狀況,就能立馬平息戰爭。

從此每次爸媽吵架,欣欣要麼可憐巴巴掛在爸媽大腿上「不小心」被推倒,要麼晃晃悠悠「不小心」摔倒在碎掉的茶几殘渣上……

後來有了旺仔,她打心眼裡很愛弟弟,但也會鬼使神差地拿弟弟當工具人兒使——

弟弟還小不懂事兒的時候,欣欣會很「心機」地抱著弟弟坐地上一起嗷嗷直哭;

弟弟長大不受擺布了,就逐漸演變成跟弟弟發生衝突,最好是倆人中間誰傷著一個……

「只要我倆出點狀況,能讓他們心疼,就是勝利!」

這大概已經是深深根植于欣欣腦海中的一種信念了。

然而事後欣欣又會充滿愧疚、心疼旺仔,平時對弟弟無限寵溺,有事又拿弟弟「開刀」,無限循環。

漸漸地,姐弟倆的相處模式竟然越來越像爸媽:互相指責,互相甩鍋,好的時候蜜裡調油,瘋起來不管不顧。

常年處在這樣極端的氛圍里,旺仔不出問題才怪;而乖巧小心不惹怒爸媽的欣欣,也很難不產生內耗和心態上的扭曲。

反映在生活里,可不就是成績下滑、無心學習、脾氣乖張這些嘛。

有句話怎麼說的:孩子的病,是替家長生的;孩子的狀況,就是反映家長行為的一面鏡子。

因為淋過雨,所以撐把傘

饒是我姐兩口子這樣脾氣「來去如風」的家庭,都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大的負面影響;

那些真鬧到情感破裂,戰爭曠日持久,無論孩子如何可憐也不為所動、毫不在意的家庭,孩子該多麼絕望,生的「病」也只會更嚴重。

嘗試捋順這件事的時候,我都產生了嚴重的應激反應,激動得想罵這夫妻倆一頓,才驚覺:原來我們姐倆這種性格,也不是毫無來由的,我們的父母曾經,當著兒女面鬧得更嚴重。

做父母的,一定都是希望孩子好,本意也從不希望自己的問題傷到孩子;

只不過脾氣上來不由人,很多時候也不知道怎樣對孩子進行安撫,況且再怎麼安撫,傷疤也一定會留下。

我們姐倆這種性格,以及欣欣姐弟倆如今的狀態,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雖然是件家庭相處中的小事,但代入一下十分上頭,所以對這件事的兩點察覺,忍不住想分享給大家:

首先最基本的,是釐清邊界。

父母不是非要做情緒毫無波瀾的聖人,類似的情況下,如果我們不想誤傷到孩子,就應該意識到——成年人之間的問題關起門來自己解決。

不要把親子問題上升到夫妻問題,也別讓夫妻問題連累到親子關係。

按照「家庭關係三角論」的說法,孩子很容易會認為:「都是我不夠好,才讓家裡如此不得安寧;要是我……他們就不會生氣了吧!」

這裡的省略號,就是孩子生病的開始:

有的乖到可怕,卻內心秩序崩潰,給未來埋下隱患;

有的頑劣不堪,鬧得比其他家庭成員更凶,以此轉移家庭注意力……

再者,更深層次的修復,是將夫妻關係放到親子關係之前。

尹建莉老師說:

「婚姻是兩個成年人合寫的生命自傳,是讓他們最親愛的孩子感受生活的幸福,體會生命的美麗,認識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啟蒙教材。」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段視頻,家庭監控里,兩口子也是吵得正凶,妻子定睛一看孩子推開房門出來了,趕緊打個暗號,夫妻倆立馬停止爭吵。

直到孩子慢悠悠從監控視頻里消失,倆人正準備繼續吵下去,卻突然忘了剛才吵到哪了,尷尬了一下一起樂了,把剛才的架忘到了腦後。

評論區有網友調侃:「多虧了孩子,沒他這個家早晚得散。」

其實,經歷過的人都懂,如果沒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做支撐,這個架不會這麼容易吵完。

或許,孩子就是聽到了動靜,故意出來觀察下情況,也是心知肚明問題不大,才走得那麼氣定神閒:「我就路過一下,與我無關,你們繼續。」

父母之間的互動——

無能狂怒,東拉西扯,互相攻擊,孩子學會的也是怪自己、怪別人,非黑即白,不會正視問題本身;

合理宣洩,就事論事,邊界清晰,孩子學會的則是人與人之間有矛盾很正常,重要的是以何種態度解決,關係大於對錯。

相信和我一樣經歷過父母輩創傷的朋友,對此都深有體會。

那不妨就從自己做起,讓泥濘里開出花來,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幸福一點!

改變夫妻互動的模式,婚姻才能有救。

無休止的 爭吵在消磨親密關係?

互相 責充斥在婚姻生活中?

對方不能 滿足自己期待總憤憤不平?

不和諧的家庭影響著下—代的成長?

……

無休止的 爭吵在消磨親密關係?

互相 責充斥在婚姻生活中?

對方不能 滿足自己期待總憤憤不平?

不和諧的家庭影響著下—代的成長?

……

林文采老師說: 婚姻就像是一面照妖鏡,會真實反映出內在的缺陷和傷痛。

在所有的關係中,最難處理的就是婚姻關係。

婚姻中的衝突不了避免,經營親密關係的技巧很重要。

推薦林文采老師 《如何在婚姻中經營親密關係》課。

如何在婚姻中經營親密關係

原價198元

限時鉅惠99

限時秒殺僅限3天!

不到一頓快餐的錢

那些困擾你許久的婚姻問題

或許在這裡你就能找到答案

識別下圖二維碼,了解課程

課程已全部更新完畢,可永久回看。

即可永久收聽課程。

作者介紹

阿怪,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育兒工作者,不斷學習和傳播育兒知識。養娃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0ef3eaf75fe639c584f70e91e5fa4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