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驚喜!張藝興這次會被罵得很慘!
電視劇《相逢時節》開播後,網絡上充斥著對張藝興的抱怨
有人說他的台詞很差,也有人說他玩hip.
更有甚者,他嘲笑自己在中國國家劇院的演技沒有提高,指出張藝興一個人毀了一部劇。
平心而論,張藝興演技確實達不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但他在《相逢時節》中的表現似乎也沒有罵大街那麼差
為了客觀公正,還是從電視劇和人物本身來分析吧。
關於角色形象:
原作者對寧恕的描述是:五官立體,皮膚清秀白皙,頭髮微卷.
寧恕很帥,這是毫無疑問的。
就張藝興形象而言,它不是100%適合寧恕,但至少有90%以上適合。
關於演員演技:
原著中還說,寧恕是商業精英,聰明有禮。
但他無法放下對簡家族的仇恨,他一直在密謀如何報復。
也就是說,寧恕平時看起來很正常,但只有在面對簡家人的時候,他才會暴露他的憤怒和仇恨。
那麼張藝興有沒有抓住人物的精髓?這一點也要具體分析。
劇中寧恕設下圈套,忽悠張立新賣地,張立新上鉤後,寧恕希望張立新快點捲款外逃。
寧恕和張立新在地下車庫有一段對手戲。
當時寧恕勸張立新趕緊走,避免夜長夢多,這時寧恕雙肩微聳,眼神里滿是為對方著想的「真誠」。
張立新權衡利弊後,下定決心離開,但又忍不住勸說寧恕,希望他能夠放下仇恨。
面對張立新的絮叨,寧恕單手插兜,靠在車邊,滿臉的不耐煩。
很顯然,他從內心是看不起張立新的。所以,這時他聽張立新說話,更多是敷衍。
可當張立新說「退一萬步說,當年那件事,若是細究起來,那也是你爸捅人在先哪……」
這時寧恕的臉色突然就變了,馬上二目圓睜,盯著張立新看。
然後,質問張立新是什麼意思。
這段戲,張藝興對人物拿捏得恰到好處,很生動地詮釋了人物的情緒變化。
還有與蔡凌霄發生爭執的那場戲。
事情敗露後 ,寧恕叫蔡凌霄趕緊離開臨水,蔡凌霄認為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就該認栽。
她極力勸說寧恕向簡宏成求和,避免腹背受敵。
一開始,寧恕還能平靜地聽蔡凌霄說話,可當蔡凌霄說「我們兩個已經敗了」時,寧恕突然發怒。
他生氣地問:「敗什麼敗?」
隨後一揮手,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敗。」
張藝興將寧恕的憤恨、不甘,以及內心的執念,刻畫得入木三分。
與蔡凌霄不歡而散後,寧恕開車離開,他看著車內後視鏡中哭得無比難過的蔡凌霄,一臉的愧疚、不忍。
他利用了她,可她終究是無辜的。
寧恕雖然對蔡凌霄沒有感情,但還是懷有歉意,這說明他的本質還是善良的。
就這兩場戲而言,張藝興對人物的塑造完成度還是非常高的,最起碼及格。
說他拖垮了一部戲,實在是言過其實。
那既然張藝興的演技沒問題,《相逢時節》就完美了嗎?私以為,不是。
這部劇有3大槽點。
第一:劇情開頭混亂難懂
可能是為了創新吧,《相逢時節》第一集的敘事手法採取的是「過去—現在—過去—現在」穿插的方式。
電視劇一開始,交代了寧家與簡家的恩怨。
崔浩捅傷簡廠長後跳樓自盡,簡敏敏對崔浩的妻子兒女進行打擊報復,寧慧無奈帶著一雙兒女搬家。
年幼的寧恕對著父親的墓碑,哭著說:「爸爸你放心,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為你,還有媽媽報仇的。」
隨後,是他們雨中搬家的畫面,下一個鏡頭就切換到了寧宥結婚以後的家。
再之後,就是事業有成的簡宏成得知立新集團陷入財務危機,想要保住父親留下的工廠。
接下來,畫面一轉就又回到了多年前。
簡敏敏因為父親偏心,與其發生爭吵,決定夥同張立新將企業股份全部據為己有。
再接下來的畫面,就是寧恕在公司,要求調回臨水了。
是不是感覺有點亂?
原本這種切換也沒問題,可關鍵是,你切換畫面時好歹也標註個年份,這樣觀眾才能看懂。
不知道後期剪片怎麼想的,簡單粗暴,直接生硬地切換。沒有任何的畫面說明,這就導致很多觀眾看不懂。
當然,後面隨著劇情的推進,也能逐漸理解前面的劇情。
但看電視劇不是腦力大比拼,更何況這是都市情感劇,並非推理懸疑,觀眾實在沒興趣、也不願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分析。
所以,很多人在第一集就被勸退。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電視劇必須在開頭部分就吸引住觀眾,這樣才有追下去的慾望。
無疑,在這一點上,《相逢時節》是失敗的。
第二:人物人設前後矛盾
實事求是,《相逢時節》在演員選擇方面是真的很用心。
不僅請來了雷佳音、袁泉,就連配角也是梁冠華、羅海瓊這樣的實力派。
並且,在角色的年齡切換上,也力求完美。
比如,簡宏成、寧宥、寧恕這三個人物,換了三次演員,分別飾演他們的兒童時期、少年時期,以及成年以後。
而簡敏敏、張立新這兩個人物,則換了兩次演員。
能夠在角色選擇上如此謹慎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承前啟後。
尤其是人物的人設,不能前後矛盾。《相逢時節》偏偏就發生了這樣的事,問題主要出在簡敏敏身上。
年輕時的簡敏敏,嬌蠻任性、張揚跋扈,做事夠狠辣。
飾演者种丹妮是真的抓住了人物的精髓,讓觀眾看得無比氣憤、無比窒息,恨不得鑽進螢幕扇她兩巴掌出出氣。
可換成羅海瓊以後,直接變成了搞笑風。
簡敏敏嬌蠻任性依舊,張揚跋扈依舊,做事也夠狠,可智商卻直線下降,做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
如果沒有种丹妮的對照,那羅海瓊的演繹沒有任何問題,但一對照就知道,這個人物的前後人設相差太大。
這麼說吧,羅海瓊上線之前,可以當成「復仇」劇看,羅海瓊上線之後可以當成「喜劇」看。
劇中的人物人設無法前後一致,觀眾就會產生疑惑,就會出戲。
第三:劇情邏輯難以自洽
除了人物人設,劇情邏輯也有很多缺陷。
崔浩確實捅了簡廠長,但他已經跳樓自盡,寧慧骨子裡並不是一個軟弱的人,面對簡敏敏的騷擾,她完全可以報警處理。
畢竟是法治社會,實在沒必要東躲西藏地搬家。
理解導演和編劇為了展開劇情,非要弄這麼個開頭,可問題是觀眾能信嗎?
影視劇的劇情,必須要與大環境、事實相符,否則觀眾就會感覺「假」。
觀眾追《相逢時節》根本就不能理解,也不敢相信,寧慧一家人會被簡敏敏逼走。
這一個不相信,就直接拖垮了後面的劇情。
而且,這種邏輯缺陷不止一個。
多年後,簡敏敏收到一塊磚頭,她懷疑是寧家人寄的,就跑到寧慧的老同事那裡打探消息。
寧慧知道後,嚇得趕緊張羅搬家。後來還是寧宥騙母親說,簡家早就已經移民了,寧慧才放下心來。
這段劇情說明,寧慧是害怕簡家的。
即使過去多年,她依舊怕被對方報復、騷擾,所以能躲則躲。
可到了寧恕算計張立新的事情敗露後,簡宏成要求寧慧和寧恕去海南時,她竟然突然就不怕了。
又是揚言報警,又是大罵寧宥的。
這段劇情真的叫人看不懂。
要知道,想當初寧慧面對簡敏敏一個人都嚇得不行,可現在呢,不僅是簡家,還有個才哥怒氣未消,隨時可能找上門來。
可寧慧竟然不怕了。
以上幾點,都是《相逢時節》的硬傷,怎麼怪也怪不到張藝興的頭上。
陳凱歌曾經說過,一部作品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不可能是因為某一個演員。
心疼張藝興,一個人背了一部劇的鍋。
說到底,還是「流量」二字惹的禍。
偶像出身的張藝興,一直都很努力,無論唱歌還是演戲,2021年還加入了中國國家話劇院。
可因為種種原因,很多人認定他就是「流量」明星。
帶著這種刻板印象追劇,很容易吹毛求疵,先入為主地對他提出質疑。
再加上,《相逢時節》中寧恕這個人物的人設,實在是不討喜,也難免會因為角色而上升到演員。
網絡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我相信,那些吐槽、謾罵張藝興的,有一部分應該連看都沒看過《相逢時節》這部劇。
任何一個人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但理應被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
那些無端的指責謾罵,將所有責任都推卸給張藝興的言論,真的有失偏頗。
或許他的表現沒那麼亮眼,但連累一部劇這個鍋,真的不該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