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媽媽真正該忌嘴的一樣食物,看著有營養,實際對你和娃都不好

2022-06-28     母嬰參考

原標題:母乳媽媽真正該忌嘴的一樣食物,看著有營養,實際對你和娃都不好

母乳媽媽真正該忌嘴的一樣食物,看著有營養,實際對你和娃都不好

媽媽一到哺乳期,問得最多的就是」這個我能吃嗎?「「那個會影響下奶嗎?」萬般謹慎的背後,藏著一顆母親偉大的心。

確實,在哺乳期間,媽媽攝入的營養挺重要,它不僅關乎自身健康,還涉及孩子的發育。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但你們知道嗎?雖說哺乳期間要適度忌嘴,但要忌哪些是有竅門的,很多人小心翼翼,什麼都忍著不敢吃,卻在一樣食物上「翻車」了,你們還沒發現。

母乳媽媽真正該忌嘴的一樣食物

小麗是一位新手媽媽,剛生完孩子沒多久,婆婆和親媽就都積極過來伺候月子。

因為小麗體重偏輕,而且奶水也不算很多,兩位老人便每天想著法兒給她做「營養餐」,希望她能多長點肉,身體恢復好,母乳也多一些。

小麗自然是充滿感激之情,一家人相處得也還算融洽,可最令她痛苦的是,兩個媽媽都喜歡熬湯,鯽魚湯、大骨湯、牛肉湯,每天都得給小麗來一碗。

好幾次她表示自己不願意再喝,可迫於兩位母親大人的「威嚴」,再加上想給崽崽整點「口糧」,只好逼迫自己喝完。

可沒成想,一個月的「補湯」投喂,孩子的口糧沒變多,自己還堵奶了,那滋味真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

後面去醫院檢查,醫生詢問了一番之後表示,這都是補湯惹的禍。

「很多人都誤以為補湯有營養,所以大喝特喝,其實不然,母乳媽媽真該忌嘴。」

油膩大補湯的營養幾乎為0

「吃肉不如喝湯」這個言論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吧!

大家之所以認為肉湯有營養,一般來自兩個觀點的支撐:

一個是「濃縮的都是精華」,肉類經過長時間的燉煮,裡面的營養肯定都在湯里;

二是肉湯上面有一層白白的東西,應該就是鈣或者膠原蛋白,這些營養物質剛好是哺乳媽媽身體所缺的,而且有助於下奶。

實際上,這兩個觀點都是錯誤的。

因為無論是鯽魚骨還是豬骨,裡面的鈣是以羥基磷酸鈣的形式存在的,它並不溶於水,即使經過長時間的高溫燉煮,產生的鈣也是非常微弱的,也很難供人體腸道消化吸收。

之前就有人做過實驗調查,發現肉骨湯中鈣的含量(4毫克/100ml)還不如自來水裡的(30-60毫克/100ml)。

當然,如果偶爾嘴饞還是可以喝點清淡的肉湯的,不過一周一兩次即可,而且在熬湯的時候,儘量先撇掉上面的油脂,以免母乳媽媽喝起來過於油膩。

哺乳期頻繁喝湯,大人孩子都不好

1、對母乳媽媽的影響

首先,每天吃大魚大肉,喝油膩的補湯,看著好像能夠幫助長肉,幫助母乳媽媽的身體得到快速恢復。

實際上這種不合理的飲食結構反而容易影響脂肪的代謝以及身體對鈣物質的吸收和轉化,反而得不償失。

其次,肉湯中脂肪含量較高,產後媽媽身體的代謝變慢,如果攝入大量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往往更容易長肉,並且難以消耗掉,給以後的減肥之路強加難度。

最後,奶水中脂肪含量過多,往往可能還會引髮乳腺炎,一旦出現「堵奶」,不光自己遭罪,孩子也跟著吃苦。

2、對寶寶的影響

大家或許不知道,湯裡面除了藏了脂肪和嘌呤以外,還有不少「隱形鹽」。

據分析,大約100ml的肉湯(普通鹹度)的就含有1g左右的鹽,有些喜歡重口的,裡面的鹽含量可能更多。

油膩又含有「隱形鹽」的食物,往往容易影響奶水的質量,發育也可能受影響。

哺乳期究竟要怎麼補?

建議多攝入新鮮的瓜果和蔬菜,可以幫助補充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幫助媽媽恢復免疫力,預防便秘。

另外,如果想要補鐵,日常可以多吃一點紅肉,例如牛肉、豬肝等,脂肪含量低,還有助於促進血紅蛋白的生成。

如果需要補鈣,可以多喝牛奶,裡面含有優質的鈣和蛋白質,基本能夠達到母乳媽媽每天需求量的一半。

最後,還可以攝入一些五穀粗糧以及大豆、堅果類食物,保證營養全面均衡吸收,對自身和孩子都有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0856f16a3d069af1d2b0a67e0fd6b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