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以《角鬥士》大獲成功為發端,好萊塢掀起了一陣古裝史詩片風潮,催生了諸如《特洛伊》、《亞歷山大大帝》、《羅賓漢》等代表性影片,而爭議之作《天國王朝》 (Kingdom of Heaven)在某種意義上算是這股風潮的終結之作。
之所以說是《天國王朝》是爭議之作,是因為電影的商業表現和專業評價簡直是冰火兩重天。平心而論,從影片劇本立意之高大,演員陣容之豪華,服裝道具之精良,無一不體現了導演的雄心壯志。如果你能靜下心來看完長達3個小時又9分鐘的導演剪輯版,你絕對會認同五星評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電影的演員陣容簡直是無比奢華的存在,隨便舉幾個例子。男主角是當時憑藉扮演《指環王》系列中的精靈王子,風頭一時無兩的奧蘭多·布魯姆;
女主角是因《戲夢巴黎》一炮而紅的法國女神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的扮相可謂是美艷不可方物
連姆·尼森(對,就是那個營救一切的連姆大叔》飾演男主他爹Godfrey de Ibelin;
飾演攝政大臣的Tiberias的傑瑞米·艾恩斯是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影帝;
當然最最被影迷念念不忘的,是全程面具出演,還不願在演職員表打出自己名字的,愛德華·諾頓。
但悲催的是,即使有如此多明星加持,製片公司剪輯的劇場版,在原版基礎上剪得支離破碎,很多情節沒有了前因後果,變得生澀難懂。例如精靈王子飾演的男主貝里昂的心路轉變歷程,伊娃格林飾演的公主為嘛要毒死親子等等。最終不但票房慘敗,影片的評價也是跌到谷底。雷導氣的直接拒絕承認劇場版是他的作品,女一號伊娃格林連電影宣傳都拒絕參加。在那個沒有流媒體的時代,票房失敗,製片公司就只有靠光碟慢慢回本,估計這期間老雷才重獲權力,重新剪輯推出了導演剪輯版。反而這個導演剪輯版讓觀眾真正了解了雷德利·斯科特想展現給大家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影片風評也一路走高,最終獲得了應有的評價。
面對強敵的一吻
電影介紹完了,說回我們的老本行——兵器。
《天國王朝》全片的歷史背景是十字軍時期,薩拉丁收復耶路撒冷這一歷史事件。歷史的多次關鍵戰役和戰鬥,在影片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現,如規模宏大而又慘烈無比耶路撒冷圍城戰,幾乎全殲十字軍主力的哈丁之戰,還有麻風國王鮑德溫四世和薩拉丁在卡拉克城堡下那場著名的對話,
一、中古大炮——配重式投石機
耶路撒冷圍城戰發生於1187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影片的高潮也圍繞著這場規模宏大而又慘烈無比的圍城戰展開。
薩拉丁架設了大量配重式投石機,晝夜不停向著耶路撒冷城轟擊。片中所再現的配重式投石機(trebuchet),在12世紀上半葉在中東地區發明,在精度和威力上都遠遠超過此前的人力拋石機。
薩拉丁夜間用投石機轟擊耶路撒冷
與牽引式投石機不同,配重式投石機的發射動能,不是人力而是固定的重物,如裝滿石頭的桶或者網兜。重物從發射臂較短的一側落下,其重力帶來的勢能和動能遠遠超過了人(即使是幾十幾百人)的拉力。吊索可以直接放置在樞軸下方的發射槽中,以形成更大的投擲弧度,進一步提高了投擲距離。大型投石機甚至可以發射一噸重的石頭,最大射程超過三百碼,能對城堡牆壁進行毀滅性打擊。
現代兵器愛好者復原的配重式投石機
最終薩拉丁能夠攻破耶路撒冷城的防禦提醒,也是大量使用投石機對城牆的薄弱部分,尤其是以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破城的地方克里斯門(the Christopher Gate),作為突破口。
集火攻擊
城牆垮塌
投石機特別是配重式投石機,是人類科技發展和智慧的象徵,從設計、建造、操作都需要精湛的技藝,它同攻城錘、攻城塔等武器一起構成了中世紀的戰爭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