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 6 個月做了一個 App,只為了讓自己少熬夜

2022-09-02     少數派

原標題:我花 6 個月做了一個 App,只為了讓自己少熬夜

大家好,我是 StaySleep 的作者八層夾心奧利奧。

今年八月份,我在 App Store 上線了我的第一款 app,StaySleep。在發布之初的前三天,它一度登上了 App Store 健康健美分區的 Top 100,那幾天我的社交平台也被如潮水一般的反饋、建議給淹沒了,而在上周四,我驚喜地發現我的 app 出現在了 App Store 的每周編輯推薦位。趁著八月底暑假的最後幾天,我想在少數派和各位朋友聊一聊 StaySleep 與我的故事。

當時看到這個排名的時候感覺太激動了

在想出這個「點子」之前,我都經歷了什麼?

「熬夜」,在熬與不熬中煎熬

或許是從上大學以後開始,我的入睡時間變得越來越晚,在有了手機這個連接世界的橋樑後,我似乎每時每刻都想著關注當前大家正在議論和關注的事情,哪怕是深夜。在高中那會我還沒有那麼多電子產品,所以最多的消遣活動就是睡前和室友們嘮嘮嗑,看看書架上翻過好幾遍的雞湯勵志文學,很快也能感到困意然後安然睡去。

而現在的晚上,即使我早早的就躺在床上希望自己可以儘快入睡,但翻來覆去以後還是忍不住再拿起手機,刷會短視頻、刷會朋友圈,而時間一晃可能就是一個多小時。看著手機始終上時針的數字逐漸增大,我才明白,真的不能再看手機了,這時才戀戀不捨地放下手機,匆匆入夢。

熬夜的危害有很多,熬夜玩手機的危害更甚。手機的燈光會減少體內讓我們感覺到困意的褪黑素的生成,手機里每時每刻變化的內容也不斷刺激著我們產生更多的多巴胺,讓我們更加興奮。雖然偶爾我也會因為學業或者工作不得不熬夜,但是每次熬完夜第二天起床的感覺,就像是前一天晚上去拯救完宇宙一樣疲憊,昏昏沉沉。熬夜後的白天犯困是常態,但是一到晚上我卻經常又感覺自己「活」過來了,感覺再熬個幾天幾夜都不是問題。就這樣,我的熬夜生活一直很難改善過來。

雖然我個人感覺熬不熬夜其實對於身體健康可能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但熬夜確實有一點影響到了我的生活。每次熬夜以後,第二天如果沒有課上的話我通常會睡到十點左右,起床刷個牙洗個臉,一個美好的上午基本就結束了。可能大家對於減少熬夜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對於我而言,熬夜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我上午的清醒時間,也就意味著我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更少了。

開發了 App 後發現自己熬夜的次數太多了

「量化」生活指標

近兩年來,我接觸過很多量化自己體驗與生活的工具。例如量化喝水數據的 WaterMinder、量化睡眠質量的 AutoSleep、量化螢幕使用時間的 OffScreen,甚至還有量化性生活的 Aphrodite(順帶一提這個 app 居然還能記錄不同的伴侶,確實很有意思啊)。這些軟體把我的生活質量量化成了一些數字,一些圖表。

或許我是有大家口中的「效率成癮綜合徵」,當我看到這些指標的時候我的內心會有一些富足感,當我看到我的行為改變了那些圖表的時候我內心也會很激動:有時我會為了合上 Apple Watch 的健身圓環特意去運動,有時也會為了記帳軟體的漂亮支出圖而刻意減小開支。我知道,我可能是那種可以被軟體的數據和可視化圖像改變行為習慣的那一類人。

開發 StaySleep 的靈感來源於 21 年底,我偶然在朋友圈裡看到別人轉發的 「通過填方格的形式記錄睡眠」的一篇帖子,內容大意是通過 Excel 這樣的統計軟體,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填進表格,然後染色不同的區塊,最終形成一個可視化的方格圖。

作為計算機系的一員,我立馬就認出了這個方格圖不就是經常可以在 GitHub 上看到的貢獻圖嗎?這個帖子的出發點很棒,通過貢獻圖讓大家可以直觀的查看自己的熬夜與睡眠情況,但是使用 Excel 手動記錄似乎太麻煩了,如果有一個 app 可以通過手機簡單的記錄與創建貢獻圖,那不是更好嗎?最好這樣的 app 還可以和其他睡眠記錄軟體聯動,這樣也可以不用擔心記錄的準確度了。就這樣,StaySleep 的雛形出來了。

StaySleep 起源於這八個字的想法

開發故事

想出這個軟體雛形的時候正接近大二上學期的期末周,為了好好備考,這個項目被我暫時擱置了。等到了寒假,我開始接觸區塊鏈,我覺得這個領域也很吸引我,所以我在開發 App 和學習區塊鏈之間又糾結了一會。也就是那一會,我體驗了很多非常棒的獨立開發 App,包括 Flomo、MoneyThings、Vision 等等,發現原來可以開發 App 是一個這麼「酷」的事情,所以最後還是選擇了實現我的開發 App「夢想」。

在四個月左右的學習代碼過程中,我也頭腦風暴出了很多的新點子,比如可以和好友競賽看誰熬夜次數更少、記錄並統計每天的睡眠地點、更多的成就系統等等……這些頭腦風暴都記錄在了我的小本本里,如果技術允許的話,我也會一個個實現這些似乎可以帶來更多幸福感的功能。

今年八月初,StaySleep 迎來了第一個正式的公測版本,在公測之前,我也對 app 進行了半周的測試。等到正式開啟公測的那一天,我看著後台的測試名額逐漸變多,心裡的開心與焦慮並存。幸運的是,第一次的公測結果還是挺好的,不過雖然沒有收到太多的負面評價,但是我看著後台的 400 次啟動中有 40 次閃退記錄,還是很內疚的。

第一個測試版本的閃退率高達 15%

雖然 StaySleep 在 18 號晚上才正式上架 App Store,但是我從 10 號左右就開始了第一次的準備提交。因為過程實在是太麻煩了,除了程序是自己寫的,還要自己設計宣傳圖產品簡介,作為一個理工男實在是花了很久才憋出幾張像樣的宣傳圖。然而,Apple 的要求實在是嚴苛,也怪我沒有認真看規則,宣傳圖也需要有特定的尺寸。因為宣傳圖和產品簡介這兩個藝術與文科的內容,又延遲了兩三天的時間。

當我在 18 號晚上收到審核通過的那一刻,或許是太激動了,整晚的內心其實都是很平靜的,看著大家終於可以從 App Store 下載到它,並且沒有太多的明顯的 bug,我真的很開心,因為獨立開發一款 App,也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小夢想,而今天,它終於實現了。我也在一步步完善它的功能,讓它用起來更順手、更便捷。

第一次看到這個郵件真的很激動

StaySleep 的理念

「瞬變」

奇普·希思在其作品《瞬變》中曾提到,人們在沒有感受到之前,是不願意改變的。絕大多數的人們改變自己行為舉止的路徑並不是「分析-思考-改變」,而是「看見-感覺-改變」。所以,為了開發一款讓大家減少熬夜的 App,當務之急就是讓大家清楚地「看見」自己正在(或是曾經)經歷熬夜,並且熬夜的頻率比想像中高很多這件事情。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視覺,而在視覺中,可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反差度高的圖表。正是如此,我們的 App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視化的數據圖表,讓用戶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熬夜狀況。當我們真正看到自己高頻的熬夜次數以後,或許內心才會有一些衝擊感,促使自己在睡眠這件事情上做出改變。

在 App 上線半個月以來,我在用戶群里看到了很多分享自己「一片紅」的熬夜熱力圖,很多朋友也坦言,在嘗試 StaySleep 之前,即使在使用其他睡眠 App,也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熬夜的次數原來這麼的頻繁。

來自用戶群和少數派朋友的熬夜情況反饋

除了「看見」可以促使人們發生改變之外,在書中奇普·希思還提到了兩點可以幫助大家改變行為:「召集同伴」與「設定小勝利」。藉助 iOS 的特性,StaySleep 將在未來更新這兩種可以幫助大家改變熬夜習慣的方法。

「召集同伴」:我們預計在未來添加對於 Game Center 的支持,幫助大家召集同學與朋友一起,共同制定早睡目標,比拼在一個月內誰的熬夜次數更少,並使用排行榜的形式展現在 App 中。

「設定小勝利」:我們將在最近幾個版本更新熱力圖獎章,當連續四天不熬夜時,熱力圖上會出現「」星星標識,而連續十一天以上不熬夜,熱力圖上會出現金燦燦的「」獎盃標識。而在未來,我們也會推出類似於 Apple 健身一樣的獎章,並創建一個獎章牆,用於展示每月的早睡情況,通過獎章的方式激勵大家減少熬夜的次數。

小獎章功能將在九月初上線

「簡單易懂」

專業的事情留給專業的團隊做,如果您追求的是更加詳細的睡眠分析,可以嘗試 AutoSleep 和 Pillow,豐富的數據數據分析與圖表可以讓大家更為詳實地了解自己的睡眠情況。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如此專業的數據分析,AutoSleep 固然專業,但是我遇到了很多朋友都說它的設計過於複雜,很多數據都看不懂,並且 AutoSleep 的中文機翻也是一個為人詬病的問題。而 StaySleep 的設計初衷之一是設計成一個簡單易懂的 App,讓不是很懂什麼是「血氧飽和度」「REM 睡眠」的朋友們也可以一眼查看自己的睡眠情況。

雖然簡單易懂可能意味著在睡眠分析方面做得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可以接受犧牲一些專業性與準確性,而實現讓大家都能一眼看懂的介面。

「橫向比較」AutoSleep、Pillow 與 StaySleep

目前的 StaySleep 僅支持兩種圖表的查看,分別是熱力圖與環形圖,對於一個 App 而言,只有這兩種圖表可能過於簡陋。很抱歉,因為開發的精力有限,目前情況是這樣的,但是我將在九月份隨著 iOS 16 的更新,讓 StaySleep 支持更多的 Apple 原生圖表。此外,隨著 watchOS 9 的更新,App 也將會在年底前支持讀取 Apple Watch 記錄的深睡與淺睡數據,讓專業性與易用性共存。

藉助 Apple 健康實現「跨 App 與跨品牌」聯動與互通

在任何 App 的使用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被「套牢」的情況,數據儲存在一個 App 中,就意味著我們很難再同時使用其他的 App,並實現數據的互通,這種情況也稱為「數據孤島」。給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記帳軟體,上大學這兩年來,我或許每隔四五個月就會換一個記帳 App,為的就是一個新鮮的體驗。

但是讓我頭疼的就是在這些 App 轉移數據的時候,每一個 App 導出的記帳數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區別,作為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我是可以用 Excel 或者 Python 批量修改數據格式的,但是對於其他用戶而言就不太友好了,一旦使用了某一個記帳軟體,高昂的導出與導入成本就把大家套牢在一個 App 中了。

雖然在 iOS 中,不同 App 記錄的睡眠數據可能依然存在一些「數據孤島」,例如 AutoSleep 判定的深睡時間在 Pillow 中讀取不了。

得益於 Apple Health,幾乎所有睡眠軟體都會將自己記錄的數據同步到 Apple Health 中,StaySleep 也可以直接從 Apple Health 中讀取不同 App 記錄的睡眠數據,以減少「數據孤島」的情況,實現了與其他 App 間的數據聯動。理論上,只要其他 App 會把數據同步到健康中,StaySleep 就讀取記錄的睡眠數據。

Apple 健康可以幫助 StaySleep 實現跨 App 級別的數據共享

藉助這一功能,StaySleep 實現了跨品牌聯動。它能讀取的數據不再局限於 iOS App 或者 Apple Watch,甚至可以讀取來自小米、華為手環的睡眠數據。原理其實大同小異,第三方外設的配套 App 會將睡眠數據傳輸給 Apple Health,然後 StaySleep 再從中讀取睡眠數據。雖然並不是通過 StaySleep 直接連接第三方外設,但這種也算是一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了,尤其是與一些廣告很多的配套的 App 比較後,我們的 App 就感覺似乎更加簡潔了。

核心功能介紹

StaySleep 是一款幫助您減少熬夜的軟體,它可以自動讀取來自 Apple 健康的睡眠數據,並以可視化的圖表展現在 app 或者您的桌面上。核心功能如下:

自動讀取來自其他 App 的數據:如果您使用的是 Apple Watch、小米手環、華為手環等其他任何可以記錄睡眠的外設,或者手機中有其他任何可以記錄睡眠的 App,StaySleep 都可以自動讀取它們的數據,完全不用您操作。(目前暫時僅支持自動讀取 4 天內的睡眠數據。)

也可以手動選擇不同的睡眠數據來源

多種顏色組合熬夜熱力圖:填格子遊戲來了!使用睡眠數據來填滿方格,越早睡方格的顏色會越清新,越熬夜方格的顏色會越醒目。同時,除了傳統的紅綠色熱力圖,我們還準備了藍橙色熱力圖,使得介面更清爽的同時也可以讓色弱的朋友安心使用!

不同主色調的熱力圖

多種不同小組件:如果您喜歡在桌面上放置小組件,那麼可以嘗試一下我們自帶的多種小組件,包括所有核心圖表在內的小組件,幫助您直觀且方便的查看睡眠情況。

目前已支持四種小組件

睡眠環形圖:類 Apple 健身的環形圖,分為內圈和外圈,用來查看您的熬夜情況和睡眠總時長是否達標,如果完全達標,兩個圓環都會漸漸閉合。

一鍵導入其他 App 的數據:如果您同時在使用其他睡眠軟體,那更好了,StaySleep 目前已經支持一鍵導入任何來自 Apple 健康中的睡眠數據,可以幫您一鍵填充以往的熬夜熱力圖!

可以選擇需要導入的範圍,支持任意數據源

睡眠計時器:我們平等地對待所有的用戶,如果您沒有其他任何外設或者 app,StaySleep 也歡迎您使用,您可以通過內置的極簡計時器手動計時您的睡眠,或者手動添加您昨晚的睡眠情況。

自帶的睡眠記錄功能

睡眠提醒:常常自己一不小心就熬夜了?沒關係,StaySleep 內置睡眠提醒功能,可以在您即將熬夜的時候給您發送通知,提醒您早睡。順帶一提,通知的語句是隨機的喔,可能每天您都能收到不一樣的通知。

手動添加與編輯睡眠數據:如果我們的 app 記錄了錯誤數據,或者您的睡眠記錄因為某種原因不準確,您可以在 app 中手動調整睡眠和起床時間。

目前已經支持手動刪除和編輯數據

一鍵導出 App 中所有睡眠數據:我們永遠不會成為下一個信息孤島,您的數據掌控權完全在您手中。目前我們的 app 不需要聯網,也不會收集您的任何信息。如果您哪一天不想再用我們的 app,也可以一鍵導出所有曾經的數據,拿回只屬於您的數據。

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找到適合的路徑

前兩天在少數派評論宣傳自己的 App 的時候,有一個朋友的留言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只要不是記帳軟體,都支持」。確實,作為一個有著 App「收集癖」的人,我收藏最多類型的就是記帳與 GTD(待辦事項)的 App,這兩個種類的 App 競爭可謂是相當激烈。

我有一些非常喜歡的 App,介面也很精美,但是甚至從來沒有上過排行榜或者得到過編輯推薦,原因可能就是這兩個品類競爭太過激烈了。

回到我的 App,睡眠品類 App 的數量雖然遠遠比不上前面兩個種類,但是在睡眠 App 在我看來可謂是一超多強。當之無愧的第一名或許是 AutoSleep,第一梯隊還有 Pillow、蝸牛睡眠,以及其他廠商的硬體配套 App。

走傳統的專業路線或許沒有辦法和這些 App 抗衡,另闢蹊徑的辦法或許就是做得更簡潔、更一目了然。當大部分軟體都試圖變得越來越專業的時候,或許保持簡單易懂是我們最好的道路。

我們的未來

因為我年初學習開發的時候,其實也是在開發 App 和去搞區塊鏈之間做了選擇的,所以等到這個 app 功能差不多完善了,bug 差不多修好了,以後的更新頻率就會慢下來了,應該會投身到區塊鏈行業,可能是 All in Web 3 了。但在之前,我依然會盡全力把這個 app 的功能完善到最佳,不負大家的支持與喜愛。

如下是在大時間尺度上的後續 Road Map:

  • 22 年三季度:開源 app 的核心熱力圖代碼至 GitHub;
  • 22 年三季度~未來:持續修復可能出現的錯誤;
  • 22 年四季度:支持在 iOS 16 系統下查看更多的睡眠統計圖表與圖表小組件;
  • 22 年四季度 ~ 23 年一季度:支持讀取 watchOS 9 系統下 Apple Watch 記錄的深睡、淺睡、REM 時間;
  • 22 年四季度 ~ 23 年一季度:支持在 iOS 16 系統下鎖屏介面顯示熬夜熱力圖等小組件;
  • 22 年四季度 ~ 23 年一季度:添加支持 iCloud 同步、添加高級功能內購;(就算有的話價格一定超級便宜,我說的!)
  • 23 年三季度:基於 iOS 17 的新特性,增加更多功能。

23 年三季度:基於 iOS 17 的新特性,增加更多功能。

S taySleep 的未來路線圖

關於數據安全與盈利

睡眠數據和其他任何個人信息數據一樣,都是非常隱私的。目前,StaySleep 完全不需要聯網權限,可以實現純本地的數據獲取與分析,也沒有任何後台上傳您的隱私數據。未來如果使用 Game Center 與 iCloud 同步功能,可能會需要聯網權限,但我們絕不會出賣大家的數據以獲取金錢上的回報。

同時,我們也致力於防止成為一個「數據孤島」,您使用 StaySleep 所記錄的數據,會全部儲存在 Apple Health 中,如果您哪一天卸載了我們的 App,你的睡眠數據依然會保存在手機中。並且,我們也提供了一鍵導出功能,可以一鍵導出所有睡眠數據。

我目前還是一名本科在校學生,我創造這款 App 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實現開發 App 的夢想。目前的 App 是完全免費的,在第一個版本中我嘗試添加了「贊助開發者」的內購,但是因為不太會寫內購的代碼,所以乾脆就把贊助選項直接刪除了。

等待未來更新重大新功能後,App 可能會轉為付費,因為每年 688 元的開發者年費對沒有收入的學生而言,還是能抵小半個月生活費的,也是有一點心疼的。此外,來自 App 的一些小收入也可以持續激勵我們這樣的開發者更新,但是請大家放心,以後付費的價格一定會非常低,因為我自己也經歷過花錢買 App 時的猶豫與徘徊。

截至目前,下載量已經突破 5 千(不過收入依然是 0)

致謝

真的很感謝大家的這麼久以來對我的支持,從二月份立項開始學習到八月份終於發出了正式版本,其實有很多時候我也看不到完成這個 app 的希望,但我的朋友們,包括無數未曾相識卻又十分熟悉的網友們一直鼓勵我繼續完成了 StaySleep。在少數派里,我曾經不止一次在每周推薦 App 的文章中評論並推廣自己的 StaySleep,編輯也沒有把我的評論刪除。相反,我在這裡獲得了很多朋友的支持,也收到了很多很棒的建議。

在我看來,代碼的意義有兩種,一種是幫助人們探索更多領域的未知,另一種是幫助人們改善他們的生活,或許我認為 StaySleep 是後者。看著 StaySleep 的開發一步步走向正軌,這種感覺就像是我的孩子越來越茁壯成長。雖然它還有很多的缺點,可能也並不能成為大眾眼裡的明星,但是沒有關係,只要他能夠幫助到大家,改變自己的熬夜習慣,或者讓大家意識到自己正在熬夜,哪怕只影響了一個人,那也達成了我對它的期待。

至此,我始終相信一句話,Code Change The World。

最後,希望您能睡個好覺!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75467?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八層夾心奧利奧

責編:北鴞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f1c1e3d5207cf76c08e7c56a4d5c4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