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需要《封神2、3》如期上映

2023-07-26   壹娛觀察

原標題:中國電影需要《封神2、3》如期上映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魔音甜菜。

對於《封神三部曲》這個系列電影而言,坊間的感受是頗為複雜的,它有著太多獨特的地方——

超級投資製作,三部總共30億製作成本;封神故事,影視內容對其經久不衰描述的故事;導演烏爾善,那個最擅長寫中式幻想類題材的導演;華語電影未有過的製作模式,一次拍攝三部陸續上映……

這樣的獨特標本和複雜感受造成了市場的難以判斷。

上映前,更多的人或許是持懷疑態度的,無論是大武俠片還是歷史古裝題材,都消失於華語電影已久,這部神話史詩作品能勾連起大眾的興趣嗎?更何況之前的「封神」真人化,可是嚇退大批觀眾。

還有一個關鍵在於,如果是單部10億製作成本,那麼,票房的壓力也太大了,以及一旦第一部作品遇冷,後續作品還是否能如期上映。

但在電影上映後的首周,以上這些質疑都被打破了。

從影片成色來看,這部作品足以被稱作為「華語電影大製作的最新代表影片」,好萊塢式的電影敘事節奏加上傳統東方故事的內核表達;觀眾被影片特效和故事所震撼,稱電影《封神》真的可以封神;而從票房走勢來看,影片也在一眾票房大片中慢慢突圍,首周末票房接近四億,目前票務平台的預測票房已經過了20億。

大部分觀眾在看完第一部《朝歌風雲》之後想法只有一個,請《封神三部曲》後兩部作品趕緊上映,中國電影大銀幕需要《封神三部曲》。

「你相信烏爾善嗎?」

導演烏爾善對外講過《封神三部曲》何以能成。

2013年,導演在做《尋龍訣》劇本時也同步開啟了為「封神三部曲」找投資的過程,但大部分投資人不認可這個項目,「這種(題材)太過虛無縹緲」,背後掩藏的是這個項目投資過大以及風險係數極高。

直到碰到北京文化,雙方同意以三部曲的形式進行改編。彼時的北京文化還是影視行業的新入局者,但掌舵人宋歌確是電影行業的老手了,或許是在老東家萬達影視被束手束腳慣了,希望以這個項目大幹一場。

此後,北京文化相繼出品了《戰狼2》《流浪地球》等票房影史作品,不錯的發展更堅定了其在《封神三部曲》上的投資。

電影票房總榜

作為主出品方北京文化為何會選擇《封神三部曲》,或許答案並不複雜,更多地取決於你是否相信烏爾善導演。

《封神三部曲》之前,烏爾善導演僅有三部作品,小成本藝術片《刀見笑》、商業製作《畫皮Ⅱ》以及2015年作品《尋龍訣》,三部作品投資越來越大,此外每部影片中奇幻詭譎的想像力都給市場留下深刻印象。

烏爾善用以往作品向外界證明了他能夠駕馭更大的投資,而那種帶有歷史、古裝以及歷史感的幻想類影片,只有烏爾善能拍得出來,並且獨此一份。

從客觀環境來看,20世紀10年代是中國電影發展最快的年代,一部部商業大片將票房從10億頂到30億再到50億,這也讓具有冒險精神的投資方相信,這把值得賭一下。

2018年,《封神三部曲》正式開拍,2020年1月殺青,這也是首部電影工業化製作程度較深的作品。

原本將在2020至2022年間上映的《封神三部曲》因為疫情以及影片最終戲份的調整,而推遲到了今年暑期檔。從2013年開始策劃再到2023年上映,這也成為了《封神三部曲》十年磨一劍說法的來源。

這十年期間,《封神三部曲》還是一個坐標尺,映照著這部電影出品方們的起起伏伏。

主出品方北京文化從爆款製造者,後因財務作假等資本市場不當操作而一蹶不振;當年,第二個進入項目的是騰訊影業,現在,其出品權益也讓渡給了另一騰訊系公司—企鵝影視,順序也後置了;目前來看,其他主要出品方,還有導演烏爾善自己的公司世紀長生天影業,以及貓眼微影,其從票務平台早已成長為行業最重要的網際網路影企,據業內人士透露,貓眼可能為這部影片進行了部分的保底。

東方精神內核

進入《封神第一部》電影中的世界感受是奇特的,開場的一個質子自殺戲份會讓人稍顯陌生之感,因為這是烏爾善新作的設定,但此後,隨著眾多人物的依次出場和故事的拉開,影片在神話氛圍和史詩氣質的呈現上,又完全讓人沉迷在了銀幕世界之中。

在壹娛觀察(ID:yiyuguancha)個體觀影經驗來看,看這部作品竟有一種同看《流浪地球2》一樣的觀影感受,由特效和置景組成的光影世界讓人流連忘返,只看著畫面就是一種享受,此外故事的構成也讓人有種信服感,絲毫不會去懷疑電影中的世界是否合理。

雖然有觀眾認為,第一部人物出場眾多,造成了觀影帶入視角的混亂,讓人難免產生敘事雜亂的觀感,但作為三部曲中拉開序幕的第一部,這或許是其不得不面臨的一個難題,無論是姜子牙,還是國師比乾的戲份都過少,但除此之外,這部影片的主故事線依舊清晰,那就是質子旅和商王殷壽從利用到反抗的故事,西伯侯姬昌之子姬發最終完成了個人復仇。

從第一部的架構來看,在敘事上其完全擁有好萊塢商業片的風格,快速進入主要矛盾之中,並讓對立的主角們身處極端的處境,並讓主角去解決問題。但在精神內核上,這是一部非常東方的情感敘事,君臣父子,天地報應,「弒父」是《封神第一部》的重頭戲,也開始展現了反抗的原有封神精神。

不過,《封神第一部》仍有一些小瑕疵的細節呈現受到質疑,例如雷震子最後的造型是否過於遊戲怪獸化,畢竟以往影視作品中的雷震子都是一個人形大雕狀的形象,這多多少少給觀眾以顛覆的感覺。

此外,封神中最著名角色姜子牙在這一部作品中確實戲份不多,且更多成了搞笑輔助,而質子旅宮中群舞那場戲中手裡拿的盾牌,從其與地面的碰撞來看,也有些塑膠感。

但總體而言,即使從最嚴苛的角度來看,《封神第一部》都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這個完整的作品,不僅特效出色,其中並不受到關注的美術、音樂、動作也一流呈現,共同呈現了一個讓人信服的人類與神話共存的世界之中。

「推廣封神,人人有責」

《封神第一部》豆瓣短評前序排列的一條是,「於中國電影的意義遠比電影本身的意義更大吧」,獲得了5835個有用,但用戶本身只給電影打了三顆星,能夠理解這樣的一種情緒。

在部分觀眾看來,《封神三部曲》從內容到市場的成敗,都會極大地影響後續大製作的創作方向:是繼續把錢投在主旋律大片上,或者一味地打量起情緒電影的盆滿缽滿,還是也可以繼續嘗試幻想類史詩電影。

從市場表現來看,歷經成績極差的預售,在《長安三萬里》的極勇發揮之下,面對《八角籠中》《超能一家人》等強敵,《封神第一部》在開局不占優的情況下,硬是憑藉內容口碑殺到了單日票房第一位置。在其中,有部分自來水疾呼「推廣封神,人人有責」,而「《封神》真的能封神」這種言簡意賅的口號,在當下情緒觀影的環境中也助力不少。

《封神第一部》上映五天,單日票房和票房占比

事實上,有更多的人已經在開始期待後續兩部作品的上映了,除去第一部的效用之外,他們相信封神的真正高潮戲份在後兩部之中。

在第一部的彩蛋部分,「太師聞仲班師回朝」的戲份被一部分觀眾認為,這是第一部中最華彩的篇章,的確這戲份的視覺奇觀過於亮眼,火麒麟、聞仲的第三隻眼以及龐然大物魔家四將的造型,都給人以驚艷之感。

更重要的是,這場戲劍指了《封神第二部》的部分劇情,太師聞仲帶領魔家四將以及鄧嬋玉將要攻打姬發守衛的西岐,而姜子牙帶領的楊戩和哪吒也將幫助姬發,這也就造成了第二部將引發一場人、神、魔三界之間的大亂戰。

打鬥大場面永遠是觀眾所期待的,特別是在疲勞於好萊塢的「爽」之後,中國觀眾更想要看到中式的「爽」是否值得驕傲。

《封神第一部》上映前,有媒體問導演烏爾善,十年間觀眾的趣味和市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是否擔心會影響影片的市場發揮?烏爾善說,「封神」是一個流傳了三千年的故事,「神話史詩敘述的是我們永恆的價值觀」,但市場的故事只能留給市場。

一定程度上,隨著封神市場境況的不斷提高,預期票房的水漲船高,《封神第一部》用自己的市場表現給出了一個答案,那就是這部華語大製作沒有「不合時宜」,而是相反它能夠引領觀眾繼續對華語神話史詩電影繼續期待和展開想像。

如果說過往《西遊記》是影視內容最愛拍攝的神話文本,那麼至少《封神三部曲》在真人電影領域傷的表現,這個神話文本之於豐富解讀的可能性,正在超越西遊記,成為另一個更複雜、解讀空間更大的傳統文化本身。

所以,喜歡「封神」的觀眾現在除去二刷繼續觀賞細節之外,只有另外一個想法,那就是請《封神第二部》《封神第三部》早日定檔上映,中國電影需要《封神三部曲》,也需要更多的神話史詩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