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屆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峰會(簡稱「亞信峰會」)在哈薩克首都阿斯塔納舉辦,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該峰會。
普京在哈薩克接受媒體的訪問,他表示,俄軍打擊烏克蘭軍事目標的行動是對克里米亞大橋爆炸事件的回應。但是,普京也明確指出,「俄羅斯並不想摧毀整個烏克蘭」,目前沒有必要對烏克蘭進行進一步大規模打擊。
不過,在談到與西方國家的關係時,普京特別警告北約不要輕舉妄動。
實際上,俄羅斯目前已經完成動員22萬餘人,所有動員措施將在兩周內完成。與此同時,北約歐盟都有最新的對烏克蘭軍事支援的動作。
局勢暗潮湧動,俄烏衝突似乎在不知不覺間升級進入危險新階段。
克里米亞大橋發生爆炸,導致大橋部分坍塌,俄羅斯方面怒火中燒,而後烏克蘭首都基輔「中招」,俄羅斯以陸基、海基和天基「三棲」精確制導武器對烏克蘭襲擊形成俄烏衝突爆發近8個月來規模最大、損失最重的攻勢。
綜合各方報道,烏首都基輔、西部中心利沃夫等多個城市過去4天頻繁拉響防空警報,地鐵屢次停止運行供市民避難。
不僅如此,俄烏衝突升級的硝煙瀰漫到聯合國大會。俄羅斯對聯大決議強烈不滿,稱之為「公開挑釁和對抗」。
另外,核戰氣息似乎也更加濃烈。10月初,北約監控的俄戰略核潛艇「別爾哥羅德」號在巴倫支海最後「現身」後不知去向,一度引發了西方的恐慌,輿論紛紛將關注點放在俄羅斯身上。
儘管烏尚未加入北約,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已經放話,俄對烏的軍事勝利將是北約的失敗,表態十分明確。
俄烏「拉鋸戰」仍將持續,與此同時,歐洲能源「寒冬」也將來臨。
據悉,當下歐洲諸多國家的電費已經出現了增加到原先價格的兩倍的情況,部分企業因為高昂的電費不得不削減開支,甚至裁員停電停產。
而最受影響的自然是大量的歐洲民眾,他們需要支付更加高昂的電費和天然氣費,生活成本大增,面臨著冬季取暖還是吃飽飯的艱難抉擇。
眼下,除開響應本國號召熄燈、節約用電、囤積木材等,歐洲民眾也發現了來自中國的取暖神器,諸如電熱毯、「光腿神器」等。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部主任卡默在一次公開發言中稱歐洲經濟前景黯淡,通脹將繼續上升。
如此看來,這個寒冬,歐洲民眾得多煎熬。
當然,普京方面已經遞出了「橄欖枝」,稱俄羅斯願意給歐洲提供能源,「現在球到了歐盟那邊」,但是介於近期北約歐盟強勢對烏支持的舉動,恐怕普京給的台階,歐洲是沒法下了。
儘管美西方極力在制裁俄羅斯,但能源優勢依然在俄羅斯的這一方,「歐佩克+」的決策更是變相為俄羅斯助力,美國方面則氣不打一處來。
烏克蘭四州「入俄」恐已覆水難收,俄又將「本土」目標遇襲列為絕對紅線,接下來烏克蘭可能得吞下一連串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