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析了2223部短劇,找到了短劇的財富密碼

2024-06-14     新周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網易數讀

(ID:datablog163)

作者:網易數讀

短短几個月,一個叫王媽的女人,先是當了全網怨種短劇 NPC 嘴替,連續霸占各平台漲粉 Top1,又飛速因為「背刺打工人」「回到瑪麗蘇那套」,被觀眾大呼「塌房」。

短劇套路真這麼香,靠當打工人嘴替起家的王媽,都忍不住那顆蠢蠢欲動的瑪麗蘇之心?滿是槽點的短劇宇宙,又是憑什麼這麼讓人上頭?

好奇的數讀菌找來了 2223 部熱門短劇,熟讀了 26 萬條熱門抖音短劇評論,短劇的千層套路,原來要這麼拿捏。

在逃的霸道總裁,在這裡就業

捏一個短劇特供人設,第一步,是先找一個脫離了人民群眾的高級姓氏。

現實里真正的大姓李王張劉,基本上是當保鏢保姆 NPC 的命,顧傅霍厲才是短劇男主角的趙錢孫李。

姓氏起得好,名字隨便叫。畢竟很多網友自己都注意不到,霍建華原來大名是「建華」。

有了一個「蘇感」很強的姓,短劇主角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至於另一半的蘇感,往往全靠身份來抬。

數讀菌數完 2223 部短劇里的職業設置,發現「霸總」這個古老的職業,依舊是短劇主角職業的 Top1。

總裁必備的保鏢跟著雞犬升天,成為熱門就業前十。

其他熱門也很少有打工人,要麼做大佬,要麼當首富,甚至乾脆變龍王,就等三年後歸來。

身份背景懸浮的主角,上演的故事,自然不可能接地。

我對著短劇看來看去,就沒幾個故事能脫離家庭關係的一畝三分地。

細數短劇標題做賣點的身份關係,夫人系列正在以嬌妻、老婆、太太等不同形態出擊。連帶著前夫哥、前妻姐,都成為熱門身份關鍵詞。

就算脫離了老公老婆,短劇主角也都是萌寶爹媽一家人。熱門品類萌寶劇,主要也是為了服務「爹地媽咪」離婚復婚用,屬於霸總嬌妻的衍生品。

熱門男主小顧總,生意不怎麼談,「在逃嬌妻」「閃婚嬌妻」「實習嬌妻」等卻攢了一個系列。

短劇世界裡的豪門狗血,根本就不和現實社會發生關聯。

離婚又重生,短劇不養淡人

人設定好,關係捏好,還要有刺激橋段把這些串一串。在短時間裡抓住觀眾的胃口,必須得下夠刺激猛料。

數讀菌分析了 2223 部短劇里最常見的橋段,離婚首當其衝。

總結一下離婚流,一般先是反轉,讓被「拋棄」的主角掉馬甲,經典打臉橋段直擊爽點。

比如《離婚後,前夫求復婚》的女主姜醫生,正是對她不聞不問兩年的總裁前夫苦尋不得的世界頂級腦外科醫生,完美詮釋了「過去你對我愛答不理,現在我讓你高攀不起」。

光有這些還不夠味,經典的追妻(夫)火葬場大禮包,必然要伴隨著渣男渣女幡然醒悟,這樣才完成了閉環。前後還能再加入娘家人的撐腰,婆家人的刁鑽,反覆拉扯循環,一百集拍下來簡簡單單。

另一個經典爽點配置,則是重生。手握劇本、人生開掛,要義就是替觀眾出氣。

四月熱門短劇《重啟我的人生》就相當典型。上一世的女主唯唯諾諾,最後結局悽慘,這一世主角訂好了重生計劃,狠狠整治職場,為一眾打工人出了一口窩囊氣。

總之,又爽又打臉,是短劇的標配。

光有橋段萬一不夠爽,短劇的形容詞也在通貨膨脹。

能做濃人,絕不當淡人。短劇里最常用的形容詞,就是「絕世」。不當個絕世美人富豪,不配登上正桌。不吹個巔峰蓋世,好像就成了殘次品。

情緒尺度也要拉滿,當了植物人的老公,寵妻的尺度也得「上天」。考慮到生理學難度,這恐怕已經是「逆天」的級別。

連帶著一眾人的表演都開始浮誇。要不然哪能顯得情緒飽滿、絕世無雙?

打開推薦的最新短劇,不是這頭在扇巴掌,就是那頭在跪地哭,時不時來個霸道總裁,一揮手就要所有人陪葬。真的忍不住想問,這些情緒極度不穩定的顛公顛婆,到底是從哪逃出來的?

微短劇的千層套路,都在這了

當然,微短劇的批量化套路,說到底,就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裡,收割最多的錢包。

傳統電視劇還在 45 分鐘注水廣告,微短劇已經進入直接要錢的 next level。

每集一到兩分鐘,基本上是短劇的標配,絕不讓人不耐煩。但其實,微短劇的集數並不少。大部分短劇,都得拍上 80-100 集。

看過十集一上頭,接下來的愛恨情仇,就得付費解鎖。要麼單次充值,購買特定劇集;要麼購買約 300 元左右的短劇年卡,觀看會員劇集。

短劇單集解鎖收費不高,通常在兩塊上下,但小錢攢起來,也是積少成多。

就拿爆款短劇《閃婚後傅先生的馬甲藏不住了》來說,100 集裡有 90 集要付費觀看,單集收費 2.5 元,每集也就 1-2 分鐘,差不多是一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

就算一次性解鎖有優惠,一共也要花 135 元,比看一場電影可貴了太多。不少人一時上頭追著看完短劇,才反應過來,「這是把人騙進來殺」啊。

免費的,其實才是最貴的。靠前十集引流,再靠後續付費集數賺錢,成了短劇收割錢包的默認規律。這就意味著,短劇的前十集,幾乎定了它的生死。

不少從業者都提到,短劇前期非常依賴線上投流,就是購買流量推廣。十集還沒爆的短劇,基本上不可能再得到流量投入,結果就是直接「斬首」。

所以,要能刺激觀眾的付費慾望,必須得不斷設「鉤子」,比如說爆款劇《無雙》,就是一級反轉接一級反轉,上一集質疑男主帶假酒,下一集就因為痛失國釀懊悔,有仇下集就報,絕不拖泥帶水。

這個過程中,劇情爆點成為短劇最重要的事情。至於劇情邏輯、演員演技、打光服化道之類傳統劇集要點,主打一個成本壓縮,夠用就行。

這樣一來,十五天拍一部短劇,真不是什麼難事。出品了一系列爆款短劇如《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的點眾科技,每月大約能產出 60-70 部短劇,平均一天兩部,有這麼高速運作的短劇機器進入橫店,難怪要如今橫店都快成「豎店」。

短劇太多,演員趕場也是家常便飯,比如短劇里的「國民 cp」徐藝真和孫樾,兩人搭檔演了二十多部短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不夠用的。

也許因為如此,短劇觀眾們往往也不給出多少賽博真心,幾個抖音特色表情,就足以傳情達意。

沒準,這就是現代人和短劇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像深夜煮麵打個蛋,你不嫌它快餐又荒誕,它則最快給你足夠的刺激和爽感。

真要吃點好的?不必彼此為難。最好,您還是換個地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ab8c21c7b681ce54d5ce68a0528d4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