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1987年1月2日,年僅30歲的查德國民軍司令哈桑·賈穆斯,親自率領國民軍主力遠征奔襲,對利比亞軍隊控制的法達後勤倉庫展開進攻。駐守基地的利比亞正規軍足有1200人,另有民兵武裝400人,擁有上百輛T-55與BMP-1戰車。而查德軍隊雖然兵力達到了3000人,卻沒有一輛裝甲車輛。
以3000多名輕步兵,進攻上千名全副武裝、擁有重武器的裝甲部隊,聽起來像是在以卵擊石。但哈桑並不是瘋子或者莽夫,雖然沒有什麼像樣的重武器,但是他的手中有一支「簡配版」機械化部隊:400輛皮卡車。
這些皮卡車不僅搭載著步兵,車上還安裝了重機槍、火箭炮、高射炮、飛彈等武器,搖身一變成為輕型戰鬥車。
在戰鬥中,搭載了「米蘭」飛彈的皮卡車發揮了巨大作用,駕駛員充分發揮自身的機動優勢,兩兩一組向敵軍戰車發起進攻。由於皮卡跑的太快,利比亞軍隊還來不及瞄準,就已經被飛彈摧毀。
在一部分皮卡正面進攻的同時,另一支車隊則高速前進,迂迴到利比亞基地後方,使利比亞軍隊首尾不能相顧,無法組織有效的防禦,只能在混亂中被遠處的飛彈各個擊破。
法達戰役的結果出人意料:利比亞軍隊死亡784人,上百輛裝甲車輛被摧毀,而查德軍隊只損失了3輛皮卡和18名士兵,以小博大獲勝,皮卡車從此一戰成名。
如今皮卡並不只是第三世界國家軍隊的專屬配置,以美軍為例,雖然美軍擁有充足的輕型軍用戰鬥車輛,但依舊採購了各種非標準戰術車輛,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皮卡車。相對於軍用車輛來說,市面上常見的民用車輛更容易得到備件,簡化了後勤供應。外觀低調的民用皮卡車也比高大威猛的軍用汽車更適合秘密行動。
在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特種部隊和軍事承包商大量使用了民用皮卡車,作為運輸、偵查、巡邏和支援載具,就是出於這樣的原因。直到現在,仍然有不少國家,甚至是軍事強國將皮卡車作為軍用輪式車輛的補充。
顯而易見的是,皮卡車能夠成為「非標準戰術車輛」的代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皮卡車在當地有較高的存量。只有在皮卡車能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與交通條件,得到市場認可的前提下,軍隊才擁有大規模使用皮卡車的基礎,而這就與皮卡自身的性能優勢與獨特功能密切相關。
在汽車工業剛剛起步的20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了類似今天皮卡車的小型貨車。不過在當時,汽車還是一種高度定製化的產品,直到20世紀30年代,真正意義上的皮卡車才開始誕生。這種結合了轎車和小型貨車設計的車輛既有轎車的駕駛體驗,又擁有小型貨車的運載能力,既能作為日常代步的車輛,也能搭載一定數量的貨物,功能性十分強大。
二戰結束後,各國的汽車工業都開始探索未來民用汽車的發展方向,皮卡車也是其中之一。為了吸引更多用戶,皮卡車的設計思路越來越像大型轎車、跑車,在外觀、舒適度、駕駛體驗上有了很大進步。同時為了解決皮卡座位數量不如轎車的問題,雙排座位的四門皮卡成為了主流。而在這一時期,皮卡車的市場進一步擴大,在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在非洲、南美、中東和東南亞國家,日系皮卡開始成為當地的主流。
到了20世紀90年代,皮卡車早已經不是一種單純的工具車,而是集工作、生活和娛樂於一身的重要車型,是很多人居家旅行、郊遊野炊的最佳代步工具。擁有一輛高檔皮卡,在很多國家已經成為一種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一直以來,由於國內的政策限制,皮卡在中國是一個比較小眾的車型。但即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中國的皮卡市場依舊在逐年擴張。隨著經濟條件越來越好,追求高品質生活、獨特精神需求的人也越來越多,未來中國皮卡市場潛力巨大。
資料來源:智研諮詢
除了開拓國內市場外,推動國產皮卡出海也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2022年,中國皮卡的出口數量首次突破10萬輛,達到了12.5萬,相比2021年增長了整整65%。這樣驚人的數據,背後離不開中國車企的努力。
由於國內汽車工業起步較晚,錯過了皮卡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美系、日系、歐系皮卡已經占領了大部分市場,國產皮卡入場時,這一市場已經趨近飽和。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下「殺出一條血路」,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最初,國內企業想要在皮卡市場上分一杯羹,主要依靠的手段是打價格戰,以低廉的價格和更高的性價比取勝。在非洲、西亞和東南亞國家,這樣的手段起到了顯著效果,中國皮卡很快在低端汽車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這樣的成果確實值得高興,但如果國產汽車止步於此,那麼在未來只會被打上「低端」、「廉價」的標籤。即使質量不落人後,但依然難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難以在高端市場打開局面,這也是「中國製造」長期以來在海外面臨的困境。
在這方面,有人卻敢於做先行者,開天下之萬物之先河。上汽大通成立於2011年,品牌名為上汽大通MAXUS,旗下皮卡在上市初期,就選擇在國內國外雙線發展,且在海外走高質高價路線,經過五年時間的發展,在2022年取得了中國皮卡出口第一的成績。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品牌不太熟悉,但生活中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不僅在國內民用皮卡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在家庭出行使用、戶外生活、生意夥伴、甚至軍隊等均有大量運用。
上汽大通MAXUS軍車發運儀式
不過更加亮眼的是,上汽大通皮卡在海外不僅價格貴,銷量還很高。在澳新等已開發國家市場,上汽大通皮卡是當地售價最貴的中國品牌。不止銷量長期霸榜,市占率穩居前三,更是成功在當地樹立了「中國名片」。
難怪曾有網友在澳洲發視頻說,自己還以為身在中國,因為在路上看到很多中國車,尤其是上汽大通的皮卡特別多。
早些年,中國汽車品牌想要打入海外市場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被日本和美國霸占數十年的皮卡市場。上汽大通皮卡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這主要歸功於其卓越的品質、出色的性能和創新的設計。
2017年上汽大通的首款皮卡車型T60(國內星際皮卡)進軍澳大利亞市場,在澳洲新車安全評鑑協會(ANCAP)的碰撞評定中,獲得五星安全評級。
上汽大通MAXUS T60的ANCAP評分
要知道,ANCAP的評分規則相當嚴苛,參與測試的車輛必須要經過側面碰撞、柱碰碰撞、安全帶未系碰撞、行人保護、64km/h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這5種測試,滿分37分。而T60(國內星際皮卡)在測試中獲得35.46分的優良成績,成為首款獲得ANCAP五星認證的中國皮卡,也創下了中國品牌在ANCAP測評中的最高分記錄。
上汽大通MAXUS T60皮卡在澳洲的碰撞測試
上汽大通首戰告捷,在澳新市場上市的首月斬獲1100台的訂單。第一戰就打響了自己高品質的定位,在澳洲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
在澳洲這些已開發國家,皮卡不僅僅是一輛工具車,還有一定的玩樂和輕奢屬性。用戶看中的不僅僅是結實穩定,還要擁有高逼格、具有個性化設計和審美的外觀。
在這方面,上汽大通從一開始就堅持高品質高溢價,高端定位,不走價格戰競爭路線,使得上汽大通的皮卡外形往往都是高頭大馬,外觀看起來非常的霸氣。
同時,上汽大通皮卡還支持C2B個性定製,可以為用戶單獨定製不同配置的皮卡。無論是商用、家用還是玩樂,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車型,連續3年在澳洲銷量蟬聯中國皮卡品牌第一。
上汽大通憑藉其國內外一致的品質和卓越的服務,在澳洲贏得了廣泛讚譽,成為了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張亮麗名片。
除了在地廣人稀的澳洲之外,上汽大通皮卡也在其他國家「攻城略地」,智利就是其中之一。在皮卡「部落競爭」高地的智利,作為一個對皮卡需求極大的山地國家,智利國土狹長,地形複雜,東部是高聳綿延的安第斯山脈,北部則有一望無際的高原沙漠。任何汽車想要在這樣的條件下打開市場,都必須要有堅固的結構、強大的越野能力和優越的可靠性,簡直是為皮卡量身定做的。
而且,智利是近些年新興的准已開發國家,也是南美洲最富有的國家,經濟增長迅速,當地市場對汽車的舒適性和外觀設計要求也相當高。
由此,智利已經成為全球皮卡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地區之一,有20多個品牌在這裡競相追逐,包括日產、三菱、豐田、長城、雪佛蘭……幾乎囊括了全球所有主流皮卡品牌。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汽大通皮卡卻脫穎而出,憑藉其出色的性能、舒適的駕乘體驗以及可靠的安全性,成為了智利皮卡市場的一匹黑馬,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認可。成功擊敗來自日本、美國和歐洲的三大主流皮卡競爭對手,打破了日系品牌在該市場長達12年占據第一的局面,同時也刷新了過去12年來單一年份皮卡銷量的記錄。這充分證明了中國品牌汽車在技術和品質方面已經迎頭趕上,甚至超越了一些國際知名品牌。
除此之外,上汽大通皮卡T90 EV(國內星際EV)還是首個登陸歐洲的電動皮卡。還未正式上市,就在歐洲、澳新、南美等市場收穫了逾兩千輛預售訂單;英國開啟預售僅7天,訂單量便迅速破千台。進入歐洲比特斯拉都要早,在澳新,新能源皮卡收穫了紐西蘭交通部的國家級認可。
截至目前,上汽大通MAXUS已在海外市場銷售30萬輛車,其中皮卡占據12萬輛,產品暢銷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澳新、歐洲、南美、墨西哥、中東五大「萬輛級市場」。
運氣總是站在勇敢者的一方,上汽大通「敢為人先」的勇氣,已經為自己爭得如今的回報。
上汽大通皮卡在海外市場的成功,為國產汽車品牌走向世界樹立了一個典範,為國產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也為國產汽車行業樹立了信心,鼓舞更多中國品牌汽車向全球市場的拓展。
在如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中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得到世界的認可,上汽大通長期堅持自己的高質量、高端品牌定位、精耕細分市場,已經打造成了一張中國名片,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的中國智造,為實現中國汽車強國夢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