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9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在當日舉行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2024年第三次專題推進會上表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要在「更廣」「更深」上下功夫。國有企業到2025年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
圖據圖蟲創意
「要清晰界定退出標準,進一步規範退出情形,防止只有制度,沒有動作。」王宏志說,深化提升行動實施以來,尚未開展該項工作的企業,原則上都要在今年年底前真正行動起來。同時,要防止簡單以調整退出比例劃線、搞「一刀切」,真正體現強激勵硬約束。
那麼,國有企業必須普遍推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將產生哪些影響?
對此,國資國企改革專家周麗莎表示,這一制度將提升國企的管理效率和員工的工作效率,因為明確的退出機制有助於優化國企的人力資源配置,確保定崗定責定薪,業績與薪酬掛鉤,從而提升企業的全員勞動生產率,實現企業提質增效。
周麗莎介紹,近年來,國資委已經推出了經理層任期制、契約化等改革措施,經營管理人員打破「鐵交椅」,實現能上能下。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需要更加科學、規範的管理制度來支撐企業的發展,通過推動新型生產經營責任制,實現全員績效管理,全員業績與薪酬相掛鉤,而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
具體實施時,如何保證這項制度公平公正,落到實處?周麗莎表示,首先,要明確界定「退出」的標準和程序,確保所有員工都清楚了解並接受這些規定;其次,要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確保考核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再次,要加強監督和執行力度,對於違反規定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和處理;最後,還要注重員工的培訓和發展,幫助員工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以適應企業的需求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在國企中得到有效實施,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紅星新聞首席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潘莉 責編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