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關於人工智慧的各種熱門話題鋪天蓋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革命性技術,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能帶來更多便利和創新。但另一部分人卻倍感焦慮,擔心自己或孩子很快被AI 淘汰。
與其焦慮,不如坦然面對!因為寶寶大腦無限的潛能是AI無法超越的。
浙江有位爸爸借用4歲女兒的日常塗鴉參加AI共創繪本大賽後,女孩的作品被出版社相中,估價10萬。
來自豫視頻
孩子天馬行空的想法沒有被爸爸忽視,反而認真地收集起來,經過AI的二創後,成為了國內首個AI繪本,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沒想到用高科技偷懶,竟收穫滿滿!對於AI出現還抱有負面想法的朋友,看到這個新聞後不知道會不會有所改觀呢?
不過,通過這件事我們也發現,AI再強大也只是錦上添花的工具,最後作品如何,還是取決於孩子的大腦潛能。大腦潛能越強大的孩子,思維越自成一派,想像力創造力都區別於普通人,做什麼都能讓人眼前一亮!
不要小瞧大腦的潛能,ta的極限超乎你的想像。普通人約有140億個腦細胞,其中只有10%被開發利用,其餘部分都處於休眠狀態。
作為家長,如果你也想讓你的孩子成為AI時代的受益者、引領者,不僅要學會收集孩子的想法,還要重視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尤其是3歲前!
有研究表明,人後天的學習能力80%都是在3歲前發展起來的,這個階段是夯實基礎的重要時期,想要贏在起跑線就得好好抓住,關鍵期錯過不可逆。
除了在日常小事中保護孩子的創造性思維,還要從營養上賦能,為激發孩子大腦潛能創造條件,激發腦動力,讓孩子有能力去設置規則,引領AI。
幼兒時期,大腦潛能的激發至關重要,但很多家長無形中的做法會阻礙孩子思維的發展。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畫了黑色的雲朵,你會對他說什麼?
你是不是覺得雲朵就應該是白色的,會說孩子畫錯了?還是會認為孩子畫了朵烏雲呢?
再問大家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麼?
有個孩子的答案是:雪化了是春天!老師卻給他打了個叉!
你是不是想說雪化了是水啊?雖然正確答案確實是水,但回答是春天的孩子,他獨特的視角和奇妙的想法卻讓我眼前一亮!
雖然考試有標準答案,但活躍的大腦思維不需要這種「標準化」,希望每個家長都不要用條條框框限定孩子!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更應該去挖掘孩子的大腦潛能。比如:當孩子提出一些不可思議的問題時,不用「不知道」去敷衍他,而是用他能聽懂的話語去解釋,並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創想,激活他的大腦。
如果是不好回答的問題,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尋答案。
另外,很多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家長們在講故事時也可以巧妙發揮一下,如:讀到故事結尾時,停下來詢問孩子,你覺得會是怎樣的結局呢?讓孩子試著去完成一個故事。
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在續編故事中拓展思維哦!這樣衍生出來的想像力、創造力,是AI時代不可缺少的強大思維能力。
既然把握住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如此重要,那我們家長還能做點什麼呢?第一件事肯定是——給孩子提供營養,打好大腦發育的基礎!
可能很多家長早就在為此努力了,甚至寶寶沒出生孕媽就安排上了DHA,各種營養素。
但是,如果你對腦營養補充的認知還停留在單一補充DHA上,就out了,現在已經是組合腦營養2.0時代啦!
上文提到,3歲前是寶寶大腦發育關鍵期,全身50%-75%的能量都會用在神經系統的發育上,神經以每秒鐘超百萬次的驚人速度去建立腦連接[1],1歲時寶寶腦重就會達到成人的70%[2],視聽、語言、表達等功能性腦連接均在1歲前達到最高[3]。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而大腦是由無數個神經元組成,這些神經元就像是一座座「城市」,每個神經元之間都有個軸突(神經纖維)作為連接點,在神經細胞軸突外面還有一層膜,它就是髓鞘,能絕緣電信號。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神經元髓鞘化建立腦連接,在大腦內形成信息傳遞網絡的過程就是大腦發育的過程。
腦磷脂群是構成髓鞘的重要部分,而髓鞘對神經元起保護作用,能促進大腦高效運轉。髓鞘化後的神經元,傳遞信息速度是無髓鞘神經纖維的60倍[4]。
也就是說,大腦神經元數量越多,神經元之間連接越通暢,孩子的大腦越能高效運轉。大腦是一個典型的「用盡廢退」的器官,越動腦,潛能開發的越多,孩子也就更聰明了。
想想我們小時候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動動腦子。這個道理誰都懂,腦子越動越靈活。
對於小一些的寶寶來說,其實表現的也很明顯。思維活躍,說話也會比同齡孩子早,吐字更清晰,表達的更有邏輯。
在手腦協調能力上,多動腦的孩子往往協調性更強,小手指靈活,搭積木、玩七巧板玩得比大人還明白。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所以,輔助促進大腦神經元髓鞘化,建立腦連接至關重要!寶寶3歲前的大腦發育關鍵期,家長一定要提供多種關鍵腦營養,如:腦磷脂群、DHA、膽鹼等。
如我前面所說,再好的營養也不能單槍匹馬,這些腦營養只有結合著補充,並且配比科學,才能發揮出1+1>2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