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梁陳方案」若被採納,留下古建築,如今北京會變成什麼樣?

2021-10-09     解說知識歷史

原標題:當年「梁陳方案」若被採納,留下古建築,如今北京會變成什麼樣?

如今,五十年早已經過去了,我們似乎依舊還生活在「梁陳方案」的讖語中,雖然「梁陳方案」是一份永遠無法實施的方案,但是梁思成和陳占祥所作出的努力,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1949年春,一個雨夜,陳占祥站在窗邊,目光幽幽,呆望漫天的雨絲躊躇難定。

英國導師阿伯科隆貝要去香港做城市規劃,希望陳占祥能助他一臂之力,就像是當年一同制定倫敦南部三個城市的規劃一樣。

第二天飛往香港的飛機票就放在窗台寫字桌上,只要他願意,立刻就能拿著這張飛機票去一展宏圖,然而新中國成立在即,建築事業定是百廢待興,他留下,或許能盡這一份綿薄之力。

在雨夜中,又看到了一支望不到盡頭的隊伍,他們湧入上海之後,沒有敲開任何一家人的房門,即便天下著大雨,他們依舊席地而睡,陳占祥被觸動了,給這支解放軍送了一些熱湯,然而得到的回答是: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陳占祥回到家,拿起飛機票將它撕得粉碎,他看到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他要留下,留在這裡為戰後做城市規劃。

當時最有名望的就是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梁思成,陳占祥便給他寫信,提出了自己參與北平規劃的想法,梁思成給他回信,邀請他北上。

陳占祥就像是一個孩子,為忙碌而喜悅,他帶著一家人搬遷,一見到梁思成,兩人就有著談不完的話題,陳占祥說:「全世界再也沒有第二個北京城,這塊瑰寶規劃時要向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

梁思成感同身受,以茶代酒跟他碰杯,說:「為志同道合,一見如故。」

為了打造出一個好的方案,梁思成和陳占祥每天就騎著自行車,穿梭在胡同里,走遍了大街小巷,兩人雖然有著15歲的年齡差距,但是建築夢想構建為他們構建了一份友誼。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兩人嘔心瀝血提出的「梁陳方案」並沒有被採納。

「梁陳方案」是主張保留62平方公里的北京古城,拓展外西面郊區公主墳以東、月壇以西的適中地點,把老城區,新城區的工廠、學校,商業區、居住區進行有機分配,而不是全部集中在老城區。

那麼「梁陳方案」是否可行呢?從歷史的角度去剖析,「梁陳方案」提出的過於倉促,沒有考慮到一個時代性,光是發展西郊就需要一大筆費用,當時的財政情況是很難實現「梁陳方案」。

不過「梁陳方案」的科學性和先進性確實讓人讚嘆,哪怕是今天都不得不說兩人的戰略眼光。

梁思成一直都在為保住古城牆而奔走,跟他們辯論,無論如何都想要留住古城牆,這麼一座古城牆,匯聚著中國人幾百年的智慧,這一拆就真沒了,哪怕是日後重新修復,它也不再帶有歷史氣息。

在數場的辯論下,梁思成據理力爭,但最終的還是沒能保留下來,這也成了梁思成一行人的一大遺憾。

看著這古城牆,梁思成曾做了一個幻想,他說:這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環城公園,登上去之後,能夠舒展人們的筋骨,壯闊他們的胸襟……

梁思成的構想已經是難以實現,就在拆除的那一天,看著古城牆一塊塊的剝落,梁思成痛心疾首的說:拆掉一座城樓就像挖去我一塊肉,剝去外城的城磚像剝去我一層皮。

梁思成和陳占祥在這次事之後,也是各奔東西,在那之後,梁思成因為工作過度,身體每況日下,林徽因去世那年,兩人都因為過度操勞住進了醫院,只要梁思成身體好一點,他就會陪林徽因。

看到林徽因躺在病床上,他心痛如絞,1955年林徽因病逝,梁思成在這之後,也跟陳占祥見了一面,那是時隔14年的會面,兩人又跟當年一樣,有著說不完的話,1972年梁思成病逝,2001年陳占祥去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494039666_121054973-sh.html